投中网|DCM爆发前夜领投快手,IPO账面回报超100亿美金的秘密是什么?


投中网|DCM爆发前夜领投快手,IPO账面回报超100亿美金的秘密是什么?
文章图片
图1/2
快手CEO宿华、DCM林欣禾、快手创始人程一笑
爆发前夜领投快手 , 保持8人团队 , IRR连续十年超过50% , 着装放飞自我的“怪老板”把非主流当做投资方法 , 贯穿了中国互联网创业和投资20年 。
文丨林桔
“这个 deal 想做就不要砍价 。 ”
计划发给快手的TS在投资团队内部迟滞几天 , 林欣禾表达了不满 。
DCM投资团队确实感到疑虑 , 但不是无来由的疑虑:合并不久的创始团队 , 初露头角的数据 , 当时看来偏高的估值要价——DAU刚几十万 , “在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流量红利充足的2014年 , 这样的数据也挺常见” 。
1500万美元投资额度在VC阶段不算小数目 。 这是2014年 , DCM新募集的第七期基金3.3亿美金 , 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大约700万美元 。
在此之前 , 快手的两轮融资均来自五源资本 , 共160万美元 。 2014年 , 从gif工具转型短视频社区 , 快手主动寻求估值6000万美元的融资 。 与DCM面对面之 , 快手已见过一轮VC , 被普遍认为“太贵” , 已有机构开出价格 , 但比快手的叫价低不少 , 约4000万美元 。
据DCM董事总经理魏萌回忆 , “Hurst(林欣禾的英文名)特别坚决 , 追问大家在犹豫什么 , 他说要马上签下来 。 ”
这让她笃信林欣禾“非常懂快手的价值所在” 。 这是个合理的推论 , 因为创办DCM之前 , 林欣禾曾是新浪的联合创始人 , 也做过微博 , 深谙社交媒体 , 当时快手看上去正像是个“视频版微博” 。
2014年6月 , DCM领投了快手B轮融资 。 得知DCM签了之后 , 还有一家大基金直接加价50%(估值)来抢 。 “我们把CEO‘摁住’ , (才)没有让抢走 。 ”
但没想到 , 在林欣禾那里我听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 情绪截然相反 。
他全然否认对快手“研究透了、看懂了”这种说法 。 坐在会议桌对面 , 林欣禾说“都是事后诸葛亮 , 我哪里有那么聪明 。 Sara(魏萌英文名)问我的时候 , 就觉得(这个产品)有点怪 , 跟宿华聊过 , 就是好奇 。 ”
投了以后呢 , 就——“唉” , 他摆了扶额叹气的姿势 。
“在没有直播打赏之前 , 快手是一块钱收入都没有 , 还烧很多钱 , 烧到VC都觉得说 , ‘哇塞 , 这个月又要500万美金的贷款’ 。 ”
“我当时脑子里YY的商业模式是短视频广告 。 不过就连这个还不好意思和投委会说 , 当时的memo里面根本没写变现潜力 , 只在‘Risk and Concerns’里面提了一句‘变现能力是个风险因素’” 。
魏萌记得 , 关于变现 , 当时memo里的说法是“一旦你有了流量 , 广告主就会找上门” 。
也就是说 , 快手的变现 , 根本是个意料之外的事情 。 林欣禾的说法是:直到映客证明了直播可以赚钱 , 快手才开始赚钱 。
当然 , 快手今天远不止是“靠直播赚很多钱的App”了 。
资本市场上 , 它是价值1793亿美金的短视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上 , 它是用户体量庞大、流量惊人的巨型平台;在产业端 , 它是电商这个现代化商业模式变现的重要端口;在年轻人里 , 它是最有代表性的青年文化聚集地之一 。 二月份的第一个周五 , 这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 开盘股价涨了194% , 市值达1793亿美元 。 DCM是快手第二大财务机构股东 , 占股7.6% 。 按此计算 , DCM账面回报达136亿美元 。
这是这家VC在中国成立15年以来 , 投资回报最多的项目 , 也是林欣禾的第三个单笔超十亿美金回报项目(他在唯品会、58同城的单笔回报也都超10亿美金) , 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回报超过50亿美金的项目 , 甚至目前账面回报超过100亿美元 。 这里我们有必要定义一下“100亿美金”的概念:它是可以对标Benchmark投资Uber的回报、载入风投历史的数字 , 高于高瓴投资京东 , 是被朱啸虎形容为“难度非常非常高”的成绩 。
考虑到DCM团队是一个规模在8人的“精尖工厂” , 在过去连续投中快手、唯品会、58同城、满帮、康龙化成、丁香园、好大夫、乐元素、Musical.ly、神策数据、豌豆思维——最早的追溯到中芯国际——等精品项目 , 这是一个可以大讲特讲且未完待续的故事 。
林欣禾却只从“奇怪”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成功——这本身就是件奇怪的事情 。 整个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 , DCM独树一帜地保持着高回报 , 但成功之道又如此抽象、难以琢磨 。
长久以来 , DCM团队的故事也只在圈内流传 , 没有频繁的公关报道 。 林欣禾讲不出成功的金句 , 反倒把“成功是绊脚石”、“不该我赚的钱不去赚”这种又自省又奇怪的话挂在嘴边 。 他回避谈“成功” , 说自己“能力那么强的话 , 就去做政治家了 , 不再浪费时间做投资” , 但他分明是福布斯Midas List(全球最佳创投人榜)100人上的老面孔 。
林欣禾说害怕“成功” 。 因为这会伤害他的方法论 。 他总说自己“非主流”——一个亚裔在美国做了最早的中文网站(新浪前身) , 在中国把新浪带上市 , 又一脚跨到资本圈做了15年投资——他还“把自己作为方法”:非共识非主流的东西 , 会让他感觉怪 , 会好奇 。 快手只有8秒“很怪” , 唯品会做抢购“很怪” , 58同城的人海销售战术“还是很怪” 。 “奇怪的地方问题多 , 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问题多 , 解决问题的方法带出投资机会 。 ”
从创办新浪到投资上的成功 , 林欣禾早已不属于“非主流”人群 , 相反 , 他本根是财富自由的企业家、顶级的财务投资人、行色匆忙的精英人士 。 早几年 , 林欣禾被人群和资本推动着向“中国土豪”一路狂奔 , 穿西装、喝茅台 , 可这几年他又开始“非主流”:减肥、染发、抛弃西装 , 有数不清的五彩斑斓的衣服 。
“我是跟大家说可以抄袭我的非主流方式 , 但很难做到 。 因为你周边的朋友都是主流的 , 你自己也是主流 , 你很难跳出来 。 ”——即使在中关村创办新浪 , 又搞了十几年风险投资 , 如今林欣禾说起话来 , 还是带着浓浓的台湾腔 。
多年来 , 手握话语权的林欣禾牢牢地把自己定义在“非主流”的位置上 , 很大程度上这也决定了DCM的投资方法论 。 在讲究覆盖、讲究竞争的风险投资行业 , DCM异类得明明白白:进驻中国15年的美元基金 , 募投管退处处克制 , 有一套缜密的概率论 , 让“投中的运气”掉落设定的范围里 , 过去3年 , DCM给LP的账面回报超过了22亿美金 。 据称2014年募资的3.3亿美元基金 , 总回报超过42倍 , 是全球回报率最高的基金之一 。
本文只撷取一个核心问题来讨论:那套“奇怪”的方法论 , 究竟是如何驱动这家“奇怪”的基金贯穿了中国科技互联网的15年 , 并持续取得成功的?
把自己作为方法
DCM北京办公室位于东长安街1号的东方广场 , 那里常常被称作北京的“城中之城” 。
不用怀疑 , 中国人取名一定会有时代背景 。 1990年代建成的东方广场取名于合作方之一东方海外 。 广义上的东方ORIENT , 指的亚洲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亚洲”二字 , 还指向了十几年前进中国的美元资本 , 比如你总能看到带有“亚洲”字样的基金名字 。 2006年从美国硅谷到北京的DCM , 办公室便选址于此 。 有意思的是 , 东方广场的另一个合作方李嘉诚 , 便是借着这个项目 , 打开了在内地投资的大门 。
15年后 , DCM迎来快手IPO 。
说来稀奇 。 此时回溯快手背后的投资事件 , DCM不是入场最早的 , 也不是下注最多的 , 甚至在B轮的当口 , DCM都不是第一批接触公司的机构 。 但偏偏他们投得“最准” , 在快手爆发前夜投得最多 。
“爆发前夜投得最多” , 就风险投资的价值观来说 , 算是至高褒扬的一种了 。
问题是:DCM怎么做到的?
先说结论:DCM投资快手赚取几十亿美金的秘密 , 就藏在林欣禾漂染的满头金发里 。
话从头说起 。
先重新审视2014年的互联网 , 其时 , “短视频”的概念是3-5分钟 , 与之相对的 , 是以长视频为主场的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土豆 。 在这个赛道上 , 当时的快手并不显眼 , 令市场上的投资人印象更加深刻的是美拍和秒拍 。
见完宿华后 , 林欣禾坚决要投快手 。 决定投资前 , 他问了宿华三个问题:为什么是8秒?为什么没有私信?为什么他40多岁的司机在快手发视频没人点赞?
宿华的回答十分干脆 , “8秒是降低创作门槛 , 减少专业创作者的涌入 , 让更多普通人能够在社区里被看见和认同;做短视频内容的创作和消费社区 , 希望用户时间花在内容feed里 , 所以先不做私信;快手主要是13-17岁左右的用户群体为主 , 流量不会优先给40多岁的用户 。 ”
8秒的视频内容短到难以创造价值 。 它们有时是下雨天、有时是一个车子过去喷得人家满脸都是泥、有时是一只猫跑来跑去——“毫无商业价值的东西 。 也不是那么好笑 。 没有什么特别 , 也没有段子 。 ”产品上的各种规定把快手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 。 但这也调动了林欣禾的神经 。
“非主流”和“反共识” , 一直是林欣禾的方法论 。
比如唯品会 。 2011年 , 在遍地电商 , 强调即逛即买时 , 唯品会却做“抢购” , 设定购物的时间——早一分钟不行 , 晚来抢不到 。 “很奇怪的事情 。 ”林欣禾说 。 结果 , DCM连续两轮投进去 , 一路撑到唯品会上市 , 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回报 。 唯品会也成为DCM的代表作 。
如果非要追溯林欣禾的方法论根源 , 那么源头起于新浪 。
上世纪90年代 , “在美国长大 , 说着蹩脚中文的台湾人”林欣禾创办了新浪网前身 , 2000年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 , 一时无二 , 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文门户网站 。 这是林欣禾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巨大的成功” , 也是他以非主流的身份穿越窄门的高光时刻 。
普利策获奖者阿列克斯·提臧曾经这样写过 , 亚洲男性在1990年代的美国 , 是“象征性灭绝”——比如 , 200万亚洲人在纽约 , 几乎没有出现过在以那个城市为故事场所的《欲望都市》里 。 林欣禾成长在那个时代的美国 , 一个非主流的亚裔男性 , 从此成了财富自由的少数派 , 是“主流”会青睐的群体 。
“我在新浪尝到甜头 。 其实窄的市场也许是创新的开始 , 不是第一天就被大众所用 , 都是一个小众开始 , 然后慢慢扩大 , 人家才会看得到你 。 ”林欣禾说自己好像一直处在促狭的空间里 。 但在那里 , 他找到了他的“窄门” 。 边缘感带来了困境 , 也附带了走出困境的武器 。 时至今日 , 他乐于把“非主流”挂在嘴边 , 把“非主流”当做方法 , 把自己当做方法 。
所以 , 从一开始林欣禾就觉得快手的用户容易理解 。 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 愿意做一些夸张的事情 。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 , 直到现在 , 那一头金发证明他依然如此 。 所以 , 选择从一个相对垂直、被忽视的人群视角切入去理解快手 , 这是大部分人无法看到的价值 。
但还有更进一步的问题摆在这 。 反共识、非主流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是这样 , 按图索骥 , 都找违反市场共识的项目不就好了?
所以反共识是基础 , 基础之上需要的是经验 。
林欣禾的“非主流”之所以不可复制 , 是要追溯到个人成长以及创业经历上 。 首先要承认不懂、不确定的部分 , 然后 , 用身份的疏离感、新浪成功带来的阶级变化塑造的方法论寻找确定性 , 这套方法继而又在快手、唯品会、58等三番四次的“反共识”投资成功中得到验证 。 “我跟我同事我说你不能模拟我 , 因为我是一个非主流的人 。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 每个人经历不同 , 境遇不同 , 经验不同 , 价值也不同 。
基础之上是经验 , 经验之上 , 还需要一点点勇气 。
“怪的东西 , 就是你决定敢不敢赌 , 有没有勇气 。 要赌 , 就大赌 。 ”林欣禾说 , “最漂亮姑娘都是跟着敢邀请她的那个男人跳舞 。 ”像是意气用事的激情说法 , 顽童式的心态 , 是遵从愿赌服输 , 还是自信?这要从DCM整体的方法论说起 。

投中网|DCM爆发前夜领投快手,IPO账面回报超100亿美金的秘密是什么?
文章图片
【投中网|DCM爆发前夜领投快手,IPO账面回报超100亿美金的秘密是什么?】图2/2

高人效的精品投资
林欣禾会谈普适的投资方法论 , “要投中项目的转变点 。 ”
可就像前文所说 , 这话听起来是普适的方法 , 可换一种解读方式的话 , 它其实是“至高”的标准 。
“像火箭一样有三个stage , 才能摆脱地球引力 , 打进月球 。 投的时候应该是在stage 1、stage 2、stage3那 。 一刹那投 , 中间投都有一点点浪费钱 。 你不知道下一个总转变点在哪里 , 中间投都是跟风 。 ”他说 。
怎么确保投中转变点?
首先要厘清一个基础问题:在投资的当下 , 你究竟能不能预知对错?
“在你投的那一刹那 , 你当然是不知道未来的 , 你不知道自己看对看错 , 适合你知道 , 对错你不知道 。 “
对林欣禾来说 , DCM就是圈定好足够小的、“合适”的范围 , 子弹打出去 , 确保最大概率打中靶心 。
“DCM做的案例数量不会太多 , 但是在单一项目方的钱足够多 , 因此占股比较大 , 回报也比较可观 。 “这样 , 花的时间就更有价值和意义 。 ”魏萌2014年加入DCM , 由她经手的项目有快手、Musical.ly、探探、脉脉、Blued、神策数据等明星公司 。
DCM一年的投资项目在10 个左右 , 每人每年可投1-2个项目 。 “每年我们希望一个deal可以分配至少3000万美元 。 ”魏萌告诉投中网 。 按2020年新一期募资的基金规模 , 其中6亿美元放在中国 , 全部投完 , 20个项目即可 。 6人每年看中1-2个项目 , 2年就可以投完这一期基金 。
这么做的好处是对项目深度融入 。 集中在一个项目里投入相对多的钱 , 获取董事会席位 , 对项目的成长有充分的影响力 。
不做被动的投资人 , 一边可以视为一种立场和愿望 ,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 。 合伙人赵磊告诉投中网 , DCM希望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足够高 , 比较积极参与公司的战略制定 , 跟创始人密切沟通、合作 , 在关键时能协助公司做出判断和选择 。
以货车帮为例 , 这是赵磊2014年加入DCM的第一个投资案例 。 2015-2016年的两年间 , 从货车帮的A轮融资开始 , DCM曾多次投资货车帮 。 2020年满帮新融资17亿美元 , 估值接近120亿美元 。 DCM则在2年前 , 从货车帮和运满满刚合并——估值60多亿美元时已退出 。
赵磊告诉投中网 , 考虑到两家公司合并后 , 股份稀释 , 加上原来熟悉的团队逐步离开 , DCM也选择退出 。 在合并前 , 作为能“话事”的股东 , 赵磊还和货车帮CFO飞到东京去见软银的孙正义 , 从而避免这位大买家合并前单独投资其中一家公司 。
不甘于做被动的投资人 , 主要还是来自林欣禾的影响 。 他曾和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因为意见分歧而一度“吵架吵到一年不说话” 。
“不理睬”的原因是 , 58想做团购 , 林欣禾坚决反对 。 2010年千团大战时竞争白热化 , 迫于找到商业模式的58同城加入其中 。 林对此并不认同 , 他认为做团购会伤害58原核心业务 , 与姚劲波想的不一样 , 团购的群体和买信息分类的群体不会是同一批人 。
“但企业家有把尚方宝剑 , 有分歧的时候 , 他一定会觉得你(投资人)没有在前线 , 是纸上谈兵 。 吵了以后就没话说了 , 所以等于不说话 。 ”林欣禾说 。
58做团购后烧更多钱 , 只好继续融资 , 如此恶性循环 。 2012年的一天 , 58一位高管私下打电话给林欣禾 , 表示要放弃团购 。 “不做团购了 , 这个季度会break even(收支平衡) 。 ”
第二天开董事会 , 姚劲波一眼看到林欣禾 , 笑了 。 6个月后 , 砍掉团购的58宣布上市 。
林欣禾讲述这段经历时 , 觉得当时站出来反对非常有必要 。 “做投资人要有增值服务 , 不只是钱的供应商 。 ”
DCM克制 , 但强调必要的主动权 , 认为这能决定其投后价值服务质量 。 因此 , 把投资数量固定在范围里 , 也是为了做好投后工作 。
但DCM的投后服务近似“机械化” 。 VC行业的投后服务竞争到什么程度了?有些风险投资机构 , 甚至会为企业家及其亲属提供最顶尖的医疗保障 , DCM依旧专注公司定期的运营或财务数据 。 为了争夺投资案例 , 其他基金管理人都热衷于讲如何帮助企业家的故事 , 而林欣禾仍然十分强调“投后管理”的概念 , “必须跟管理层维持一个非常透明的沟通” 。
“最起码‘死’你也知道怎么‘死’的” 。
能称之为特别的 , 还是林欣禾的沟通方式 。 2020年他跟CEO们的沟通方式是“散步会” , 每人每个月都有机会和他走一次路谈一谈公司近况 。 “最近走路时 , 跟几个公司谈方向的改变 。 这对我来讲 , 是一个没有预料到的发现 。 ”
DCM投资逻辑像统计学 , 也像一张网 , 将投资做了网格化管理 。 在这张网格里 , 他们把风险放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 最大量地投钱进去 。 “子弹一打出去 , 你改变不了方向 。 对错你不知道 , 看到适合的时候你就赌 。 你可能会不成功 , 可能会全军覆没 , 但是成功了 , 你就很成功 。 ”林欣禾告诉我 。
但做投资只有理论和观察 , 就够了吗?
梳理DCM这些年的变化 , 它丰富投资基因的方法是:招募专注某一领域的专家 。 2001年投资中芯国际后 , DCM基本没有再投过技术相关的项目 , 直到2016年的Pony.ai 。 这是投资副总裁白楠进入DCM后投的第一个项目 。 因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的专业背景 , 白楠很早接触无人驾驶 。 加入DCM之前 , 白楠在硅谷机器人创业公司RoboteX工作过5年 。
沉浸多年 , 他深知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性 , 并判定这一领域必然会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中国公司 。 得益于经验和领域资源 , 白楠在技术应用程度的理解、技术牛人网络、团队配置都比较了解 , 从纯自动驾驶技术、工程结合度、团队以及商用空间等多维度判断中 , 最后他选择押注在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一家公司——Pony.ai 。 又先后投资了RPA领域的弘玑Cyclone、专注于AI制药的星药科技、AI工业视觉领域的阿丘科技 。
喜欢在投资前深度分析行业的赵磊 , 加入DCM后 , 也为投资版图扩充了产业互联网主题 , 先后投资了货车帮、药师帮、运去哪、找油网、喔趣科技等 。
不懂不投 , 但永远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林欣禾谈到 , 为帮助团队成员进入角色, 专注思考 , “think different” , 他非常强调让DCM的每个人“都有开枪的机会” , 并且愿意投入不菲的成本来支持“开第一枪” 。
既然做投资 , 每个人都需要“开枪”的那一刻 , 但子弹是有限的 。 “不是凭谁更大声分配的 , 我带团队 , 会让每一个人都放心 , 都会有子弹 。 ”林欣禾说 。
这是完全迥异于中国90%的VC的管理方式 , 你能看到这背后的差别:相较于上下级的合作关系 , 林欣禾更加需要同行者 。 他会花大量的时间与同事解决“相处” 。 白楠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 在他决定加入DCM时约定:入职第一年 , 林欣禾要每月跟他吃一顿饭做交流 。
但给机会并不等于降低标准 。 共享单车最火热的时候 , 林欣禾否决了这个领域的投资 。
魏萌同林欣禾去看过摩拜 , 看过ofo , 都没有出手 。 林欣禾“看不懂” , 也觉得这领域太热闹了 。 当时怎么个程度呢 。 去北京768园区见摩拜 , 刚进办公室 , 就看到另一位投资大佬正在透明玻璃的会议室里谈着呢 。
“他看到了我们 , 他还在聊 , 我们在外面排队 , 他们出来后我们再进去 。 这个过程 , 非常尴尬 。 ”魏萌说 。
不知道这种火爆的局面会让多少投资人解读为“不可错失” , 至少林欣禾对此产生了逆反:投资人都需要排队见的项目 , 那投资人的价值是什么呢?钱的供应商?这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 他强调 , 投资人应该是合作伙伴 。 后来在一次媒体的视频采访里 , 林欣禾还说自己和共享单车“互不认可” 。
“那是在共享单车最热、最鼎盛时 , 他这么说是非常反共识的 。 ”魏萌说 。 这个采访视频 , 很长段时间里一直在DCM北京办公室的门口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
今天 , 林欣禾仍坚守着“不懂不投”的原则 , 不停说 , “成功是绊脚石” ,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 他始终没有迈出一步 。
“每天都有人来跟你讲东讲西 , 但我只有6个人 , 我不需要做所有的项目 , 宁愿做1个拼多多 , 也不要做10个什么公司 。 碰到时赌一把大的 , 孙正义碰到阿里巴巴时 , 一直加码 。 ”他说也会想像孙正义一样 , 找一个阿里巴巴 。
而且 , “永远在找” 。 但更多时候 , 他还只是林欣禾 。 “你要尊重VC的偶然性 , 投的时候不知道它会变成阿里巴巴 , 只要干了该干的活 , 就问心无愧 。 ”
拿快手来说 , 他觉得应该忘记这么高的回报数字 。 他害怕这个成功阻碍了往后看项目的方式 , 怕以后有路径依赖 , “投了快手 , 变得不敢再开枪了 。 ”
在资本的贪婪与恐惧无限循环中 , 他又大谈人生哲学观 , 觉得人的本质应该是快乐 。
对他来说 , 那个大的项目是新浪 ,此后他不再被限制在追逐成功里 , 投资人是他“退休后”的那个选择 。 他赌得起 , 也输得起 。
同时认为 , 一旦(从LP)拿了更多的钱 , 就会背负着更大的预期 , 有更大的压力 。 所以在募投管退 , DCM处处克制 。
15年前接受邀约时 , 他不知道VC要做什么 。 有人跟他说 , Hurst , VC赚的钱不多 , 因为你要分给所有人 , 但好处是拿别人的钱 , 两年后人家才知道说你投得好不好 , 是不是好VC , 你有两年的时间可以“放空” 。
“这份工作挺不错了 , 可以有两年的不需要负责 , 24个月 。 我说Good idea 。 ”
老铁没毛病 , 投资人去染发
“老铁 , 没毛病!”
黄春生绷紧了脖颈的肌肉 , 在镜头里大声喊道 。 去年6月 , 他在一束聚光灯下做了一场演讲 , 主题叫《看见》 。
黄春生更为人知的称呼是“奥利给大叔” , 或者是快手ID “朝阳冬泳怪鸽” 。 他上传的视频里很多与冬泳有关 , 也有很多张牙舞爪、动作滑稽的其他视频 。 每个视频里 , 他都会说一些正能量的、漫无边际的话 , 最后突然大喊一声“加油 , 奥力给!”
黄春生展示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展示出的最好精神状态 , 通过起落无定的视频、滑稽的动作和无聊的正能量话语 。
快手上很多像黄春生这样的“不正常人”:老八吃播、giao哥、迷人的郭老师……他们行为怪异 , 表情多变 , 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语句 , 一些偶尔还变成流行语 。 他们被视作“非主流” 。 但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 , 他们出现在了更多的平台上 , 他们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主流文化” 。
2020年之后 , 快手和抖音逐渐为两大短视频平台 。 快手内容不再只有8秒 , 用户早全龄化 , 私信、社交应有尽有 。 2021年2月5日 , 快手在港交所敲钟 , 是第一家上市的短视频公司 。 曾经的亚文化草根群体 , 被看见被放大 , 现在聚集在资本搭台的聚光灯下 。
所以某种程度上 , 快手上“非主流”的普通人 , 与林欣禾根本是同处一条河流中 。
我好奇的问题在于 , 当非主流成为主流 , 当奇怪的、个体化的自我表达广为流传 , 并在时代的河流里全部变成常态 。 林欣禾的独特性会被冲淡吗?他的方法论会失效吗?
我把问题抛给了他的同事 。 的确 , 这几年消费领域、新能源领域、硬科技的变化里 , 他们“错过了”一些应该看懂的项目 , 但并不纠结 。 2020年11月 , 疫情之后的第一次团队出行 , DCM在云南腾冲会议持续了整整三天 , 主题是关于市场发生的细微变化 , 提升自我认知系统 , 更好、更提前的去察觉这些变化 。
林欣禾可能很早之前察觉了变化 , 他表达的方式看起来很无厘头:减肥、染发和放飞自我的着装 。
换句话说 , 林欣禾的应对方式是 , 从自己出发 , 向非主流的方向再前进一步 。
减肥在三四年前——也是快手逐步成为主流 , 变成与抖音成为不可绕开的两大短视频平台的时间里 , 他说是有一天不喜欢镜子里出现的人了 。 在减肥的经验中 , 他得出 , 人的外观改变了 , 人生看法也会随之改变 。
然后是染发 , 初衷是鼓励20岁的女儿要“不一样” 。 染发比减肥容易改变人的外观 , 他也想让女儿体验改变后的不同人生观 。 他刺激女儿 , 敢不敢染?
但原本说好染紫色的女儿退怯 , 反而他像被激发了“叛逆”的开关 。 先尝试挑染 , 在黑色头发上点缀颜色 , 然后就放飞了:红色染过了 , 现在又成了金色 。 从前无框的商务眼镜 , 换掉 , 白色、黄色、红色框的……轮流来 。 按着心情 , 今天穿什么款式的衣服 , 什么类型的鞋子 , 再搭配什么颜色眼镜 。 同事说 , 有时候会被他自主搭配的“死亡颜色”辣了眼睛 。
于是你就看到 , 在严肃的投资峰会上 , 平时不修边幅的采访人员当了主持人都自觉换上正装 , 林欣禾反而不受约束了 。 有人看了活动的照片 , 调侃他像只“花孔雀” 。
林欣禾不以为意 。 他觉得这是训练自己打破陈规思考的方式 。 “习惯容易造成你看不到创新 , 所以一天一次打破习惯 , 一天一次 , 不要坐同一个地铁 , 一天一次不要走同样一条路径 。 ”乘坐地铁 , 很早前也是他可以传授的“绝招”” 。 他通过坐地铁减肥——因为太忙 , 运动时间有限 , 才把常规出行的方式换成了走路和地铁 , 在地铁上看到大家都用手机看视频 , 有了一些若有似无的顿悟 , 那是2014年前后 , 投快手之前 , 3G与4G交替的时期 。
焕然一新的林欣禾再造“非主流” , 想再一次把它当做方法 。
这位进会议室之前一分钟 , 还在关注他这天的穿着会不会不够抢眼的投资人 , 像是寻找真理路上的苦行僧 , 忽然开窍 , 于是传授身边的同事 , “应该每个人去染发 , 穿不一样衣服 。 照镜子时 , 会想今天要有哪些东西会不一样 。 ”
至于快手 , 他说忘掉 , 越讲会越绑住自己 , 害怕会想每一个项目都要做成快手 。 “你怕了 , 你是老大 , 但你不敢开枪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