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蜻蜓FM的「全站畅听」,撕开了音频行业哪层口子?


行业|蜻蜓FM的「全站畅听」,撕开了音频行业哪层口子?
文章图片

作者| 咸鱼鱼
编辑| 吴怼怼
千禧年后的第三个十年开启 , 移动互联网也迎来了它的红海周期 。
在这种红海周期里 , 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看到 , 有互联网产品相继渡过了它的十岁生日 , 微信十年了 , B站十年了 , 知乎、微博也十年了……转眼间 , 十年龄的产品遍布各个领域 , 从移动支付、在线电商到长短视频 , 甚至各种垂直内容社区 。
但长久以来 , 音频这个赛道一直是低调的 , 甚至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被推上过风口 。 而在这个低调的赛道上 , 蜻蜓FM跑了十年 , 也是这个赛道唯一一家走到了十年关口的企业 。
前十年 , 豆瓣FM、考拉FM、多听FM等相继倒下 , 荔枝FM转型为荔枝专注搞语音直播 , 只有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两家鏖战到现在 。
如今 , 伴随着蜻蜓十年的开启 , 互联网音频赛道也进入了一个阶段性时刻 。
十年来 , 网络音频行业亦步亦趋 , 从FM1.0的收音机时代一路奔涌 , 跨过互联网收听、移动收听时代 , 如今 , 正站在新时代的大门前 。
此刻 , 对于音频领域的玩家来说 , 一方面要做最适合听的节目 , 为音频专属打造内容;另一方面 , 再往前一步 , 就踏入了整个互联网下半场都心之所向的物联网时代 。
01
不走出版的老路 , 摒弃销量焦虑
音频领域的新十年 , 以蜻蜓丢下一枚小炸弹开启 。
2月5日 , 蜻蜓FM宣布推出「会员全站畅听」 , 这预示着 , 即日起 , 所有蜻蜓FM会员皆可以免费收听全站内容 , 无需进行二次付费 。
这则消息一出 , 业内讨论四起 。 对于格局近乎于板结的音频行业而言 , 蜻蜓的行为堪称是向平静的水面丢入一块巨石 , 但荡起的 , 却远不止是涟漪 。
为什么这样说?其实 , 只要顺着蜻蜓「会员全站畅听」这个动作往上回溯 , 就能发现很多被忽视的细节 , 而这些细节足以影响未来十年 , 中文互联网音频行业的走向 。
众所周知 , 音频领域的竞争这两年虽然打得火热 , 但风光有限 , 影响力也有限 。
当然 , 这个有限 , 并不是指整个行业的前景 , 而是当下的形态 。 原因很简单 , 提到音频 , 你会想到什么?第一个词 , 肯定是知识付费 。
罗振宇做「得到」 , 把这个水搅浑了 , 「付费+单点」等模式就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 以至于整个行业都陷入了「销量焦虑」 。 但实际上 , 得到的玩法和传统出版业的玩法没什么两样 。 而且这会造成一个现象 , 即 , 音频行业内容做得很好 , 商业上的投产比也很高 , 但从用户覆盖和大众普及度上看 , 却远远比不上视频内容 。
换句话说 , 音频行业如果只顾当下 , 很容易把业务做成一门关起门来赚钱的生意 。 长此以往 , 只会把整个音频行业的盘子越做越窄 。
很显然 , 这个行业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 , 大浪淘沙已经刷掉一批 , 而潮水究竟会不会载着剩下的渔船驶向正确的航道也还是未知 。
所以 , 临渊羡鱼 , 不如退而结网 。 蜻蜓FM试探性地丢出「会员全站畅听」这枚小炸弹 , 其意图无非是想乘上内容这个逆周期的大船逆流而上 。 从历史发展来看 , 时间和机遇总是站在用户这边 。 真·会员模式的开启 , 能否带来更多优质音频内容 , 能否让音频节目和主播本身都进一步渗透和出圈 , 都可以期待一下 。
从这些层面来看 , 蜻蜓让渡用户的一小步 , 其实是整个音频行业走向大众的一大步 。
02
未来十年与蜻蜓FM的三大战略
当然 , 在走向大众的路上 , 不可能光靠「会员全站畅听」这一个动作 。 蜻蜓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 而他们所面临的 , 是一场必然的硬仗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再去看时代浪潮里 , 蜻蜓FM们下定了怎样的决心 , 又拿出了什么样的章程?
首先是内容层面的 。 在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 , 蜻蜓FM副总裁陈强 , 曾介绍过蜻蜓对于FM4.0时代的一些目标 , 其中首要提到的 , 就是「Audio First」这个概念 。
在他看来 , 音频行业要想实现大众层面的内容破圈 , 首先应该打造Audio First 。 此前 , 音频行业更多是做有声书 , 以及翻录爆款综艺视频 , 但音频这个产业要想发展的话 , 必须得走出自身的爆款 。 所以 , 平台们要脱离原有舒适区 , 锻炼打造「Audio First」的能力 。
其次 , 是模式上的创新 。 毫无疑问 , 音频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渗透率 , 而作为平台 , 应该明白的是 , 这是一个音频场景再进化、用户习惯再培育的过程 。
针对此 , 蜻蜓FM提出要为用户打造「第25小时」 , 并通过场景化的服务帮助用户省出时间 。 虽然碎片时间仍然是音频的核心场景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整个音频市场其实还有着很可观的时长增量和增势 。 「第25小时」的打造 , 就是在帮助音频行业突破自身固有的模式天花板 。
最后 , 在「Audio First」和「第25小时」外 , 蜻蜓FM还总结了长音频最终、以及最理想的诉求:一人一条流 。
在蜻蜓FM副总裁陈强看来 , 一人一条音频流 , 这个是能够打破音频专辑的墙 , 当每个用户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音频流时 , 无论是在通勤还是健身、洗漱 , 他都能通过各类设备听到自己想听的内容 。
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去春熙路 , 那么在路上的时候 , 就可以接入到一个音频流当中 , 这可以产生更多的交互 , 甚至更多的内容再生产 。 再比如去太古里 , 还没有到的时候 , 通过音频端可以为我们介绍太古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 」
很显然 , 「一人一条音频流」这个概念的提出 , 触及了音频产业最根本的内容形态 。 一直以来 , 我们都简单粗暴地把音频内容向有声书和知识付费集中 , 甚至从没有想过 , 当音频内容慢慢积累 , 到了一定程度后 , 也可以像此前的图文种草社区一样 , 基于强大的互动性和内容池 , 帮助用户进行消费决策 。
似乎 , 从4G上线开启视频时代之后 , 音频内容就一直尴尬地站在文字与视频之间 。 甚至还有人由衷地发问:音频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事实上 , 无论是从纯内容消费的视角来看 , 还是从商业侧的逻辑闭环来看 , 音频都是一门好生意 。 毕竟 , 当视频占据大量用户精力与休闲场景时 , 音频所覆盖的碎片场景也同样可观 。 并且 , 从内容角度而言 , 反而是音频内容更具连贯性 。
当然 , 与潜力并行 , 行业局限性也很明显 。 目前来看 , 音频的用户渗透率与整个互联网大盘比起来 , 还是太低 , 甚至可以说 , 音频行业至今仍未找到一个有效的、长线的增长法则 。
入局者很焦虑 , 围观群众也操了不少心 , 尤其是在大洋彼岸Spotify , 以及新秀Clubhouse的衬托下 , 中文互联网的音频行业 , 太需要打鸡血了 。

行业|蜻蜓FM的「全站畅听」,撕开了音频行业哪层口子?
文章图片

如今 , 伴随着蜻蜓FM所提出的「audio first、一人一条流、打造第25小时」这三个思考 , 音频行业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更有效的话语体系 。
当然 , 这也意味着 , 长音频行业在经历了漫长的十年缠斗后 , 即将要迎来最激烈的一战 。 谁能率先跑出 , 谁就能在未来十年里掌握话语权 。
03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再次吃螃蟹
从蓝海到红海 , 再从红海中挖掘新的蓝海 。
在移动互联网的无限竞争中 , 我们经历了无数热点泡沫化的历程 , 而在这一路起起伏伏里 , 我们也确确实实地见证了很多大的变革 。
对于音频行业而言 , 当下也值变革之际 , 如今走到的 , 恰是FM战争上半场的尾声 , 在不远处 , 基于5G和物联网背景 , 还有一场入口级的厮杀 。 而蜻蜓FM为了以更好的姿态踏入战局 , 不惜颠覆最基础的内容形态 , 尝试以全新逻辑再出发 , 这种跑耐力的情况 , 并不多见 。
回望过去十年里的创业史 , 蜻蜓FM是音频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靠着早期的先发优势 , 蜻蜓积累了第一批千万级用户 。
之后 , 又靠着PGC和PUGC内容 , 一步步在行业内做到头部 。 到了2015年左右 , 蜻蜓FM则凭借着在有声读物、财经、历史以及脱口秀等内容方面的投入 , 完成了从初代电台向在线音频的转身 。 而在最近几年 , 蜻蜓FM则投入于对大IP的运作和内容丰富度打磨 。
如今 , 第十年降临 , 蜻蜓FM又站在了十字路口 , 是坚持原有路线不动摇 , 还是再做一次吃螃蟹的人?
很明显 , 这一次的蜻蜓FM , 又面临着两个选择 , 一个是继续前十年的路子——把优质的音频放在计量收费墙背后 。 另一个 , 是抛掉枷锁与既往范式 , 回归内容本真 , 去帮助人们找到他们关心的音频故事 。
当下 , 蜻蜓FM选择了后者 。 这无疑是一条更艰难的路 , 但艰难自有艰难的意义 。
当音频平台的商业变现效率普遍走入中性增长时代 , 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提升音频的持久价值呢?蜻蜓FM用「audio first、一人一条流、打造第25小时」这三个思考 , 给出了回答 。
【行业|蜻蜓FM的「全站畅听」,撕开了音频行业哪层口子?】FM下半场的钟声已经响起 , 而蜻蜓 , 也将要 , 且必须再次振翅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