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远距离无线充电 “真香”还是“鸡肋”?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新浪科技综合|远距离无线充电 “真香”还是“鸡肋”?】作者:沈丛
文章图片
图1/1
近日 , 小米发布了隔空无线充电技术 , 让无线充电又一次登上了热榜 。 此前 , 无线充电器曾被消费者诟病 , 认为此类产品使用起来并没有很方便 , 且感到很“鸡肋” 。 而此次小米推出的隔空充电技术 , 是通过小米自研隔空充电桩实现 , 采用远场电磁耦合实现无线充电的技术 , 真正做到移动端的隔空充电技术 。 这一次 , 是否能真的让消费者买账?
最亮眼的不在于“无线”而在于“隔空”
在此前 , 用户对于无线充电设备最大的诟病在于——手机要和设备有接触才能实现充电 , 哪怕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转化越来越高 , 人们依然觉得 , 在手机充电的同时 , 需要随时随地的拿着笨重的充电设备 , 非常累赘 。
这也是此次小米堆出隔空无线充电技术 , 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因 。 “小米此次推出的新充电技术 , 最亮眼的不在于‘无线’而在于‘隔空’ 。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分析师钟新龙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说道 。 根据小米官方介绍 , 此次新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是通过小米自研隔空充电桩实现 , 其中内置5个相位干涉天线 , 能够用于对手机进行空间定位 , 另有144个天线构成相位控制阵列 , 通过波束成形将毫米波定向发射给手机 , 手机通过天线接收 , 能实现数米内5瓦远距离充电 。
据悉 , 此次小米所采用的是远场电磁耦合技术 , 即在充电器端产生一个频率较高的电磁波 , 并使用天线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中 。 而在智能设备端 , 则同样使用天线来接收充电器端产生的电磁波以接受能量 , 并且在之后使用整流器来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为电池充电 。 由于使用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 因此远场电磁耦合的充电技术受到距离的限制较小 。
“与此同时 , 此次小米采用最新的远场电磁耦合技术 , 也意味着其在无线充电芯片方面的研发有了很大突破 , 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芯片仅支持非常成熟的紧密耦合式技术 。 ”钟新龙说道 。
无线充电有多“香”?为何以小米为首的厂商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无线充电?
尽管经历了种种的诟病 , 事实上近年来无线充电的市场增长十分猛烈 。 WPC无线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 , 在2017年—2026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的增长趋势中 , 发射端发货和接收端发货两大块均呈指数增长 , 其中接收端发货量数倍于发射端发货量 。 预计到2020年有10亿只接收端和4亿只发射端 , 而到2025年则有20亿只接收端和8亿只发射端 , 整整翻一倍 。
据悉 , 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改善很多有线充电存在的问题 。 第一 ,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帮助用户解决数据线损坏等问题 。 手机数据线如果使用时间过长 , 或者在充电的时候方式不对 , 都会导致数据线的老化和损坏 , 如果不多加注意还可能会有漏电危险 , 很不安全 , 无线充电能够大大改善此类问题 。 第二 , 无线充电在用户隐私方面可以做到更安全 , 有线充电可能会通过数据传输功能威胁到用户的隐私 , 而无线充电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 。 第三 , 无线充电的出现 , 可以避免用户出现线多混乱的情况 , 尽管如今的无线充电技术对于设备的兼容性有限 , 但是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中 , 兼容性也将会逐渐增强 。
此外 , 钟新龙还认为 , 无线充电产业也是小米等手机厂商越来越注重研发创新所催生出来的必然趋势 , 从一个产业链扩展到多个产业链 , 最终由多条产业链形成对整个万物互联生态圈创新氛围的带动 , 相当于以点带面 , 对整个物联网生态圈都是利好 。
这足以看出 , 无线充电有多“香”了 。
想要彻底摆脱“鸡肋”标签 , 还需更多时日
尽管对于小米等厂商们来说 , 无线充电是一种未来科技的追求 , 在厂商的教育和引导下 , 无线充电是否也能如愿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呢?
尽管此次小米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 , 已经在各项技术上有了诸多改善 , 但是 , 若想真正做到让消费者买账 , 绝非易事 。
钟新龙表示 , 目前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面临三点难题 。 第一 , 成本问题 。 在此前 , 无线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功率的转化低 , 也是令消费者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 因此 , 提升充电过程中功率的转化是厂商们关注的焦点 。 然而 , 提升功率的转化意味着精准度的提升 , 这对于成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而成本高会导致产品价格的提升 , 也会使得消费者难以承受 。
第二 , 如今的无线充电技术普遍存在对于健康安全方面的质疑 , 尽管以小米为首的厂商已经提供各项证据证明 , 现有的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 但是是否还隐藏一些潜在的危险还尚未被发现 , 还是未知 , 需要时间来认证 。
第三 , 无线充电技术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 因此 , 对于技术的标准要求无法统一来衡量 。 然而 , 钟新龙认为 , 对于在无线充电领域充当“大脑”工作的无线充电芯片来说 , 未来将会向统一标准方向发展 , 意味着在未来将会有一个统一的业界标准 , 这也将会大大促进各个厂商之间的联手合作 。 “在未来 , 像小米、摩托罗拉等在无线充电领域比较前沿的厂商 , 很有可能会牵手来共同研发芯片 , 甚至会将行业标准推到国家的高度 , 形成一种跃迁 。 ”钟新龙说道 。
可见 , 尽管小米推出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技术方面有了诸多改善 , 然而 , 对于无线充电技术来说 , 想要彻底摆脱“鸡肋”的标签 , 还需更多时日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