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被低估的“苹果代工”:337调查下的立讯精密不止4000亿
立讯精密遭遇美国337调查 , 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 对于投资者而言 , 是下跌危机还是抄底大好机会?一纸诉讼让股价横盘已久的立讯精密再次倒在4000亿市值前 。立讯精密遭遇美国337调查 , 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 对于投资者而言 , 是下跌危机还是抄底大好机会?
外界声音对此褒贬不一 , 不少观点认为立讯精密与苹果在与狼共舞 , 实则它早已吹响了“制造”走向“智造”的冲锋号 , 未来远不止4000亿元市值 。
愈演愈烈的“337调查”
“337调查”是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 , 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发起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 , 是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 以及其他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 , 而展开的指控调查 。通常在指控发起第12个月左右完成初步裁决 , 在16-18个月出最终结果 , 耗费的时间周期长 , 受指控方诉讼金额动辄百万元 。
337调查可以跨越国界 , 只要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 即使有中间厂商 , 同样面临被告风险 。一旦被告不应诉 , 被作出缺席裁定 , 申请书中的相关指控就会被认定为真实 , USITC可以立即采取排除令、停止令、没收令等措施 , 禁运该产品或预装该产品的设备 。
不久前美国电子连接器制造企业安费诺向USITC提出调查申请 , 指控立讯精密旗下特定电子连接器、保持架及组件、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 , 请求发起337调查 。
两家公司共同为苹果提供连接器产品 , 立讯精密主营的消费电子连接器产品90%收入来自外销 , 安费诺同样在中国设有工厂 , 二者为直接竞对关系 。
常规的反倾销调查后果为额外加征关税 , 相对而言 , 337调查更是一记猛药 , 一旦败诉 , 中国产品可能永远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 因此常被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腕 。
这并非337调查首次制裁中国企业 。
早在2014年前后 , 联想、海尔、华为、中兴以及三一重工等中国大企业就被指控 , 并成为337调查强制应诉的企业 。
近年来USITC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呈现上升趋势 , 涉及领域愈发广泛 , 许多中小企业也卷入其中 。高昂的应诉代价迫使中国部分企业不得不放弃美国市场 ,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对美高科技产品出口 。
337调查在2020年也频繁出现 , 涉及电动剃须刀、液晶显示设备、流媒体播放设备、高密度光纤设备等科技领域 , 其中不乏TCL科技、京东方、彩虹股份等中国公司 。
不过 , 中国企业已在LED显示单元、牛磺酸等多起337调查案件中迫使申请人撤诉 , 在墨盒、LED照明设备等337调查中也获裁不侵权 。
立讯精密此次涉案337调查备受关注 , 倘若其获得不侵权的裁决 , 将为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提供良好的范本 。
337调查对“中国制造”的打击性不言而喻 。反观之 , 假如立讯精密遭受调查限制 , 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制造”真的能受益吗?
立讯精密的“工匠精神”
立讯精密上市10年 , 已是苹果重要上游厂商 , A股消费电子龙头 。其崛起之路 , 是中国精密制造业奋斗的缩影 。
谈及立讯精密 , 多数都会对创始人王来春 , 从富士康“厂妹”到科技版“老干妈”逆袭之路津津乐道 。
王来春1988年进入富士康 , 2004年创办立讯精密 , 2020年成为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的第4名 , 她的愿景是立讯精密成为中国“航母级精密制造企业” 。
立讯精密对工艺技术精益求精 , 这种“工匠精神”支撑其不断壮大 , 厚积薄发 。
Airpods本来由台湾英业达与立讯精密一同组装生产 , 产品热卖后苹果增加订单 , 但是良率一直不佳 。王来春团队仅用5个月时间就将良率做到了近100% , 随后库克到访立讯精密大加称赞:“这并不是一间普通的工厂 , 需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
Airpods热销为立讯精密的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心剂 , 立讯精密由此成长为苹果供应链上的参天大树 。
大众对于代工厂认知停留在简单的组装 , 那么代工行业的“良率”就没有技术壁垒吗?
纬创集团全球制造总经理周泓任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与旧观念相反 , 代工业的技术含量其实很高 , 尤其是电子产品这类更新换代很快的领域 。这个行业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 , 一般企业很难直接跳进来接手 。
早在AirPods正式投产之前 , 立讯精密已下力气布局无线耳机制造技术 , 2017年收购美律公司股份 , 便获得声学生产工艺和技术 。
十年间 , 立讯精密完成十几次收购 , 目前贡献利润的大部分资产都是收购而来 , 实现了由点及面的业务扩张 。如今 , 其业务涵盖电子消费产品、通讯产品、汽车及医疗产品 。
文章图片
按常理 , 频繁收购会导致商誉升高 , 对资产收益和商誉减值带来风险 。立讯精密一路收购 , 商誉并没有大幅飙升 , 反而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在逐年下降 。
2019年末 , 立讯精密商誉仅1.4亿元 , 占总资产1.08% , 投资效率可见一斑 。
文章图片
亿欧EqualOcean科技事业部分析师程苑芬认为 , 立讯精密的多次收购 , 选择了制造业基础较好、产业相近的公司 , 能够较快实现业务整合;另一方面 , 凭借出色的运营管理能力 , 完成业务整合 , 这是“人”的优势 。
产品制造良率涉及到工序安排、员工管理、供应链调配能力等公司治理能力 。但程苑芬认为 , 工序改良到一定程度 , 仍会触碰效率天花板 。
随着数字化浪潮普及 , 智能装备大幅代替人工 , 未来的代工厂可能在半自动化方面实现良率反超 。到那时 , 立讯精密该如何自救?
“智造”破局
苹果带来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5.43% , 立讯精密业务的本质是依靠低价代工和高良品率取胜 , 但规模化低价策略发挥空间显然有限 。
供应链替代危机还体现在苹果供应链制衡术中 , 没有哪家代工厂能一家独大 。
同为国产连接器厂商的得润电子生产设备周转率达到了12 , 而立讯精密为11.1 , 自动化水平并不占优 。若良率被反超 , 深度捆绑苹果产业链的道路将越走越逼仄 。
立讯精密的答案是:横向并购整合的同时 , 进行纵向扩张 , 乘着5G和新能源的热风 , 将目光转向汽车和通讯领域 , 用研发“智造”来破局 。
横向整合上 , 借助苹果的示范效应 , 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覆盖华为、小米、OPPO、vivo和魅族等主流手机品牌 , 涵盖了声学、马达、无线充电等多款新产品 。
纵向扩张上 , 立讯精密已全方位覆盖通讯互联产品 , 同时布局高速连接器、基站天线射频产品、有源电缆线三大产品体系 。
目前 , 立讯精密为华为、爱立信、诺基亚等客户提供4G及5G产品 。随着5G建设加速 , 基站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
其汽车产品也已成功打入日产、长城、众泰、宝马、奔驰等整车厂 , 以及博世、大陆等Tier1(一级制造)供应商 。
2020年上半年 , 立讯精密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增长19.25% , 随着汽车电子化率在行业内的持续走高 , 业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
产品精进源自研发投入 , 立讯精密在研发投入比重逐年增加 , 仅2020年三季度研发金额已增长至18.98亿元 , 占总营收7.5% , 同比增速连续4个季度超过40% 。
文章图片
本次337调查涉及5个美国专利 , 其中导电塑胶技术与端子横排注塑成型技术 , 是立讯精密的核心专利 , 这也是其敢于叫板的关键:夯实技术才能构建护城河 。
立讯精密目前有效专利共2064件 , 集中于底层材料及创新生产技术 。除了自研 , 其与核心客户共建立数间先进技术开发实验室 , 开发点胶工艺、AOI外观检查及激光焊接等前沿技术 ,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 。
除了生产技术精进 , 立讯精密也在生产环节中引入大量管理控制系统 , 保证了新产品的POC(概念验证)、Proto(模型验证)、EVT(开发初期验证测试)、DVT(设计验证测试)及PVT(小批量验证测试)等各环节质量控制 , 由此保持行业领先的高良率 。
立讯精密已导入视觉机器人进行AOl全自动光学检测 , 逐步实现零件与治具的相互配合定位 。运用大数据与Al技术、配合自研的算法 , 进一步导入智能物流与仓储 , 赋予自动化产线深度学习的能力 。
2019年立讯精密董事会经营评述称 , 公司高度重视智能化平台建设 , 将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工具实现采购、生产及销售等各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 , 做到实时响应需求、以数据迅速决策、快速配置企业资源 , 最终构建高度智能化的运营和制造体系 。
如三一重工、格力电器推动的中国制造一样 , 立讯精密是电子产品工匠精神的体现 。十年间专注于精密加工领域 , 制造能力从“被动式定位的自动化”升级为“主动式定位的自动化”, 发展为“全自动智能”超精密模块化制造 , 完成了精密智造三级跳 。
反观337调查 , 更像是中国制造企业威胁到美国制造企业的一种体现 。长远来看 , 337调查不会是美国阻拦中国企业发展的唯一手段 。
【视点·观察|被低估的“苹果代工”:337调查下的立讯精密不止4000亿】立讯精密的崛起正引领中国制造企业自主研发 , 由“制造”转为“智造” 。因此 , 4000亿市值不应是立讯精密的天花板 , 与其唱衰“苹果代工厂”的招牌 , 更应看到制造业升级下的成长机会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