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疫情下的学术研究

【环球科技】
2020年3月1日 , 纽约市确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 这最终演变成一系列毁灭性的社区感染 。 3月18日 , 我们在仅128千米外的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等待着耶鲁大学确认封锁 。 在很大程度上 , 我们的初期经历能反映封锁后其他美国人的经历 。 大学生立刻停课回家 , 研究生和博士后也被禁止进入实验室 。
学术界各个级别的科学家几乎同时开始自嘲并哀叹 , 研究生活与个人生活被无形的界限分隔开了 。 而那些选择将研究方向转为新冠病毒的科学家们消除了这一界限 。 患者人数的急剧上升和病毒的高度传染性 , 不再允许科研工作者有丝毫迟疑 , 悠闲地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都变得十分奢侈 。 我们也迅速调整研究方向 , 从对癌症、疱疹和流感的免疫反应转为揭示免疫反应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
作为专门研究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实验室 , 我们也准备好提供自己的见解 , 或者至少可以提供我们对免疫系统的了解 。 我们实验室开始与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多位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合作 。 当第一批患者开始接受治疗时 , 我们得以研究新冠病毒致病的原因 。
我们新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针对冠状病毒的医疗和公共卫生行动检查小组(IMPACT) 。 我们每天进行大量的PCR实验(多聚酶链反应) , 以增强对所在地区疑似病例的检测能力 。 样品在下午早些时间送到 , 不到12小时 , 我们就能获得结果 。 尽管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 这一检测速度将会成为实验室研究的新标准 , 而这只是我们研究新冠病毒的第一步 。
因为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 学术研究通常较为缓慢 。 但在新冠肺炎期间 , 我们进行研究的时间很短 , 但却需要同样的谨慎 。 我们在PCR测试方面的工作 , 逐渐发展成了理解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免疫细胞变化的综合性研究 。 我们每天接收大量患者的血液 , 然后在数小时内将这些样本转换成数据 。 大约每4天 , 我们就会从每位患者那里取一次样 , 并在数个月的时间内 , 将这些每日汇总的数据汇集成免疫系统抵抗新冠病毒的全面记录 。 最重要的是 , 我们正在研究严重感染演变成致命性感染的具体原因 。
与此同时 , 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类似的实验 。 正如人们所预期的 , 这些实验可以生成可相互比较的数据 , 在更多情况下 , 这些数据是相互冲突的 。 但在治疗病人时 , 通过一个实验室的研究验证另一个实验室的发现 , 以及其他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 , 这一过程是极其重要的 。 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认为 , 此次疫情对蓬勃发展的科学事业是一次考验 。
此次疫情暴发还改变了我们分享研究成果的方式 。 科学家们无须等待数月才能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成果 , 通过诸如BioRxiv和MedRxiv之类的预印本平台 , 他们就可以迅速分享自己的发现 。 科学家能实时进行实验信息和思路的快速交换 , 而这一夜之间改变了学术出版的惯例 。 新冠肺炎疫情给基础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根本性转变 。
【疫情|疫情下的学术研究】(《环球科学》杂志社供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