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农村的渗透前所未有 短视频、移动支付成标配


|移动互联网对农村的渗透前所未有 短视频、移动支付成标配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邻章
来源:邻章(ID:TMT317)
每年回家 , 我都会尝试写一篇回乡见闻 , 以微末笔触记录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松花村这个小村庄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 , 每年发生的变化 。
今年亦不例外 。

|移动互联网对农村的渗透前所未有 短视频、移动支付成标配
文章图片
图2/2

【|移动互联网对农村的渗透前所未有 短视频、移动支付成标配】自新年前一天回到村庄到今日再次踏上去往城市的归途 , 在这短暂的回乡时光里 , 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 , 过去一年移动互联网对家乡亲人们的“渗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 远超过往数年 , 其中短视频、移动支付、视频聊天是典型代表 。
移动互联网对农村的渗透前所未有
首当其冲的是短视频 。
城市用户们可能早已深切感受到了短视频带来的冲击 , 也早已养成了短视频的使用习惯 。 但短视频对农村用户的影响究竟如何 , 我们知之甚少 。
而从个人见闻来看 , 其实短视频对农村用户的影响 , 可能是超乎想象的 , 这从今年春节期间我听到的这两句话 , 便可窥见一二 。
第一句话是“你是不是在拍抖音?”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 ,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使用手机拍照的人(虽然技术不在线) , 每年回到家乡 , 即使面对的都是相同的大山、森林、田间地头 , 但总忍不住拿出手机到处拍拍拍;在往年 , 当我拿出手机四处拍拍拍的时候 , 邻居们都不会过问 , 但今年在我拿出手机拍照时 , 邻居们则会问我是不是在拍抖音 ,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 , 问我是不是在拍抖音的人并不是年轻人 , 而是我的叔伯们 。
第二句话是“我在抖音看到了的” 。
今年家里添丁 , 我妈初尝当奶奶的滋味 , 当然也是欣喜万分 , 所以在帮我带孩子的时候 , 也总忍不住拍摄一些孙子的动态发布到抖音 。
但有趣之处在于 , 在今年春节亲朋聚会的时候期 , 一位家里小朋友曾祖辈分的长辈 , 在和我妈打招呼 , 说到:“哎哟 , 你孙子长得真乖 , 我在你拍摄的抖音里也看到过” 。
在这两句简单话语背后 , 我们不难发现抖音这些短视频平台对农村用户行为习惯、自我展现、信息触及等方面带来的深刻改变 。 可以说 , 抖音这类短视频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农村用户的另一个朋友圈 。
的确 , 过去一年 , 短视频在笔者家乡所在的农村地区正加速流行——过去一年 , 越来越多的家乡叔伯们在抖音、快手上发布着各类记录生活的短视频——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亲朋聚会亦或是婚丧嫁娶 , 总会拍一拍;即使是我从来不喜欢拍这些视频的父亲 , 据我妈说 , 其实他在过去一年里近来也迷上了刷快手 。
其次是移动支付 。
这是移动互联网在过去一年给家乡带来的第二大改变 。 其与短视频似乎有着相似路径——从城市用户角度来说 , 移动支付早已深入我们生活 , 至少在两年前就已取代了钱包 , 但过往农村用户对移动支付是缺乏信任度的 , 过去父母们见不到真金白银 , 总感觉心里不踏实 。
但这种不信任感 , 如今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了 , 家乡父辈们现在已欣然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更方便、快捷、安全(无假钞困扰)的支付方式了(至于这种顾虑是如何打消的 , 我并不知道) 。
现在 , 无论是几千上万的转账还是小额的买菜逛街 , 父母们已然习惯于手机支付了 , 与我们一样 , 拥有了一机在手天下我走的“自信” 。 而我所在的小村庄 , 在移动支付中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则在于 , 绝大多数都只会使用微信支付 , 对于支付宝 , 在父辈中是极少有人使用的、这或许与支付宝并非社交平台 , 有着莫大关系 。
微信视频聊天则是过去一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笔者家乡的第三重改变 。
过去一年 , 视频聊天也已成为家乡父辈们高频使用的沟通工具——过往经常用电话联系的父辈们 , 现在使用微信视频通话进行沟通已经成为了重要备选项 。
这种转变 , 在我看来其推动力量一方面源于家乡通信基础设施相较过往几年有了较大提升 , 虽然家乡还是搜索不到5G网络 , 但4G网络则可以畅通使用了 , 相对过往 , 这是巨大改变——过往在雨中寻找4G网络的场面 , 是再也见不到了 。 这使得视频通话体验有了较大提升 。 而另外一重推动因素则是留守在家乡的父辈们 , 通过视频联系 , 能够更为真实的看到在外工作的亲朋好友、孩子们的状态 , 实现更为真实的互动 。
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上述三重巨变之外 , 网络购物在家乡父辈中也逐步开始了——他们也开始使用拼多多以及在网络直播中进行购物 , 虽然挑选商品的技能还有待提升 。
基础性问题也亟需解决
这是过去一年时间里 , 移动互联网给家乡父辈们带来的改变 。
但观察移动互联网在家乡加速渗透的这一年 , 也依然能发现家乡互联网还存在着众多亟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
诸如家乡父辈们虽然几乎都使用上了智能手机 , 但他们对智能手机的基础设置操作却并不太熟悉 。 这种现实 , 让诸多居心不良的应用有了可乘之机——过度索取权限、垃圾广告植入、诱导下载等屡见不鲜 , 更有甚者 , 会给他们的智能手机植入病毒木马 , 进行电信诈骗 , 带来经济损失 。
这种现实 , 亟需厂商、行业主管部门拿出更为严格的应用开发规范 , 为用户带来安心、清爽的智能手机使用环境 。
当然 , 改变也正在发生 , 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关部门和部分厂商为塑造智能手机安全使用环境所作出的行动 , 这从厂商在系统权限中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工信部公示过度索取权限应用名单、开展智能应用适老化改造开发等动作 , 便可见一斑 。 但当下问题在于 , 如何让农村地区用户在第一时间知晓这些违规应用 , 从而进行防范 。
又如家乡父辈虽然开始了网络购物 , 但在网络购物“最后一公里”的体验却是极差——在城市里早已实现的快递点免费存放 , 在笔者家乡的快递点取快递却需要五块钱一个——这笔费用在某些时候 , 其实已经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 。 这是基础设施服务薄弱提升用户购物成本的典型表现 , 这自然也是亟需改变的 。
写在最后:
过去一年时间 , 移动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家乡父辈们的行为习惯、自我展现、信息触及方式等方方面面 , 让父辈们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
但与此同时 , 我们也看到由于互联网基础操作知识乃至是我们认为的常识的欠缺、部分服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 也使得父辈们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 , 面临着不少的坑 。
在此 , 增强智能手机操作技巧与互联网知识 , 正成为父辈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修课 。 而这则需要行业监管、智能手机厂商、应用开发者和做儿女的我们共同努力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