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资本市场部
来源:野马财经(ID:YMCJ8686)
在传出被富时罗素剔除全球指数后 , 小米推出最多100亿港元回购 , 股价逆势上涨4% 。 不过相比资本市场的动作 , 小米对高通的依赖更需要警惕 。
富时罗素动手了
生意终归是生意 。
近日 , 有媒体报道富时罗素将小米集团(1810.HK)从全球指数中剔除 , 不出意外将会在今日(3月12日)美股开盘生效 。 这源于1月1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离任前的一系列举动 , 当时宣布将对包括小米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进行无理制裁 。 根据中信证券的解读 , 其制裁意味着美国人士在被列入60日后不得买入、365日之后不能卖出这些公司股票 。
在被宣布剔除后首个交易日 , 小米集团股价一度跌近10% , 最终收盘下跌8.59% , 第二日又一度下跌超7% 。 而在被列入“涉军企业名单”后 , 小米集团也曾大跌10% 。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文章图片
图2/5
图片来源:通达信
野马财经问及是否有稳股价的举措 , 小米集团方面称以公告为准 。 而在3月11日晚 , 小米集团公告 , 董事会决议行使去年6月23日股东大会所授予的股份购回权 。 购回股份将在规则允许的3月24日后不定期进行 , 购回总额不超过100亿港元 。 受此影响 , 12日在恒指大跌的情况下 , 小米集团逆势上涨4.12% 。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中国企业被无端制裁 , 也不是富时罗素第一次因此调整指数成分 , 但小米却在最近频繁刷屏 。 说到底 , 还是因为股价跌了 , 而且跌得很干脆 。
从遭遇不公平待遇至今 , 小米集团最多下跌36.75% , 要比美团、京东、腾讯早一个月见顶 。 在此之前 , 小米集团股价曾一度达到35.9港元 , 总市值逾千亿美金 。
外资持股比例高
供过于求才会下跌 , 其中外资扮演了重要角色 。
作为外资投资中国的重要渠道 , 近两年港股不仅迎来了诸多内地优质企业 , 还一并吸引了大量外资 。 这才有了马化腾和钟睒睒在中国首富榜的你追我赶 , 还有港交所2020年的靓丽业绩 。
小米集团的2020年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 不仅成功进军高端市场 , 前三季度智能手机收入及出货量都创历史新高 , 而且在四季度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的情况下 , 小米却逆势增长52%(Canalys数据) 。 股价表现上 , “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在2020年大涨208% , 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 。 而这些投资者很大比例是外资 。
中信证券3月8日研报显示 , 根据Bloomberg , 小米的美国区域的持股比例为15.5% , 中国香港和大陆、美国之外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41.6% 。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文章图片
图3/5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外资对小米集团的投资可以简单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 其中主动型是自主做出投资决策 , 被动型则是紧跟MSCI、富时罗素等相关指数 。
有了前车之鉴 , 在小米遭遇不公平待遇之后 , 主动型资金应该已经有所行动 , 尤其是在2020年大涨2倍的情况下 。 落袋为安本来也是投资的正常逻辑 。 这是小米集团近两个月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
现在要讨论的是被动型资金 。 由于紧跟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 , 这部分资金会随着指数成分的调整而做出买卖决策 。 因此 , 在被富时罗素剔除后 , 会有一部分资金从小米集团撤出 。
这部分资金有多大呢?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的测算 , 如果小米集团最终被剔除富时罗素、MSCI的相关指数 , 预计将分别导致约3.4亿美元、15.3亿美元的被动资金卖出 。 严格说来 , 这部分资金对于曾经千亿美金市值的小米集团来说并不大 。 但在“囚徒博弈”下 , 可能会有主动资金因此而加快卖出 , 这部分资金可能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持股 , 也可以是其他外资 , 甚至南下资金 。
此外 , 招股书显示小米集团副董事长林斌为美国国籍 , 毫无疑问也需要受到小米相关负面事件的影响 。 也就是说 , 如果要减持 , 就需要在2022年1月13日之前进行 , 如此一来 , 就要违背去年9月小米集团所公告的林斌的承诺 。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文章图片
图4/5
资料来源:小米集团公告
离不开的高通
情绪所导致的股价涨跌只是短期行为 , 长期的走势还是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 。
比如小米集团上市后不久便破发 , 跟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密不可分 , 同时在智能手机价格重心上移的趋势下 , 小米却迟迟无法攻下高端市场 。 而美国在对华为的制裁升级之后 , 小米成功攻下4000元档 , 并且逆势实现手机发货量的增长 , 吃下不少华为留下的份额 。
不过 , 虽然小米手机取得了这些成绩 , 却无法掩盖芯片之痛(雷军曾坦诚澎湃芯片的研发遇到巨大困难) , 尤其是对高通的依赖 。
说来 , 小米和高通渊源已久 。 根据IT桔子报道 , 高通曾参与了小米B轮和基石轮融资 , 这加深了二者的联系 , 也使得小米频频拿下高通旗舰芯片的全球首发 。 此外 , 2015年加入小米的王翔(现任合伙人和总裁)曾在高通工作13年 , 加入小米之前曾是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
文章图片
图5/5
图片来源:小米商城官网
小米集团招股书直言依赖高通 , 称高通是公司最大的系统芯片供应商 , 同时也是最大的供应商 。 如果无法继续采购高通系统芯片 , 那么小米未必能在短期内或根本不能物色到替代系统芯片供应商 。
另外 , 根据招股书 , 小米于2016年5月和12月分别同微软和Via Licensing Corporation订立专利许可协议 , 又于2017年6月与诺基亚签订多年的专利协议 。 此外 , 小米于2018年4月同高通签订新的多产品专利许可协议 , 取代于2017年11月所签订的协议 。
这些协议到期日介于2019年5月15日到2022年12月31日 , 也就是说与高通的协议最晚到2022年底到期 , 协议的履行以及续签是否会受到制裁的影响还是未知数 。 野马财经就此联系小米集团 , 对方没有回应 。
《菜根谭》有句话:“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 , 方可以弥意外之变 。 ”
要知道 , 美国政府虽已换届 , 但对中国企业的动作却依然在维持 , 甚至明确表示对中国的科技要进行遏制 。 目前小米已经在有意识地投资国内的半导体企业 , 仅与华为哈勃共同投资的就有昂瑞微、思特威、好达电子、纵慧芯光等 。
尽管中美半导体行业成立工作组 , 高层战略对话也即将展开 , 科技制约的危机可能会缓和 , 但并不意味着科技的竞争不复存在 。 胡萝卜得要 , 狼牙棒更要防 。
既然小米已经被盯上 , 伴随着出货量的增长 , 未来仍有受到进一步打击的可能 。 而且发展越好 , 可能性越大 。 毕竟国产手机的份额越大 , 国产芯片才有更多的机会应用 。 如果未来遭受进一步的打击 , 而小米却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 可能会受到比外资撤出大得多的影响 。
“登山耐侧路 , 踏雪耐危桥” 。 小米与高通只是国内科技产业的一个缩影 , 道阻且长 , 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
【|小米推百亿港元回购“自救”,能撑住股价吗?】(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