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主播贴“正能量”标签 网络直播间“卖惨坑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南都推出系列专题报道 , 聚焦民生短板 , 破解民生难题 , 关注同老百姓最密切的民生话题 , 希望帮助消费者纾困解难 , 并发布消费安全提示 。 本版推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关注的“爸妈在网络世界里上过的当” , 为你揭秘抖音情感直播间里的“卖惨生意” 。
“88岁老婆婆生了8.8斤重的儿子”“当代神医 , 粉碎性骨折 , 一碗水就治好了”……在抖音“情感主播”相关内容里 , 大量类似这种带有离奇剧情的直播和视频 , 被打上“正能量”标签 , 出现在平台 。
“这是正能量?老人完全被洗脑了!”不少网友在知乎、微博等渠道上表示不满 , 有网友称 , 抖音里这些“情感主播”严重影响到家中老人的身心健康 , 而且父母还会受这些所谓“正能量主播”的带货诱导 , 冲动购物 , 不乏买到伪劣甚至假冒产品等问题:“我家老人购买了38件假的金玉首饰 , 联系商家退货无果 , 联系平台则回复称超时无权介入 。 这些谁来管管?”
南都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调查发现 , 抖音上 , 这些情感主播以“调解纠纷”为名 , 在直播间里 , 不断上演早孕、出轨、家暴、虐待等“剧情” 。 据观察 , 其用户群体有大量老年人 , 而抓住老人同情心理的主播们 , 则顺势完成带货任务 。 更值得关注的是 , 这些“情感主播”纷纷伪装“正能量” , 用离奇故事博眼球 , 误导价值观 。
“正能量”标签误导
抖音情感直播间现大量离奇剧情
在抖音“情感主播”们的视频或直播主页 , “矛盾调解”的戏码不断上演 。 在这些视频或直播间中 , 主播们时而神色凝重、时而慷慨激昂 , 讲述着一件件“离谱”的故事 。 故事的主人公 , 有的是身患绝症的小男孩 , 有的是被恶毒女儿虐待的单亲妈妈 , 有的是被儿媳逼迫跪地求饶的公公 , 有的是因8岁女儿肚子越来越大而崩溃的母亲 , 他们纷纷因“凄惨遭遇”向情感主播留言“求助” 。 而与情感主播连线后 , 仅需几个小时 , 看似难解的矛盾就会“柳暗花明” 。
巧合的是 , 相似的剧情 , 还经常会在不同主播的直播间“上演” 。 如南都采访人员在多个情感主播主页内看到 , “89岁老奶奶给92岁老爷爷生了8斤重的儿子”这一剧情被不同主播分别讲述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少情感主播会给自己的账号名称加上一个“正能量”的后缀 , 在这些主播发布的内容中 , 有不少也被贴上了“正能量”标签 。
南都采访人员以“情感主播”为关键词在抖音平台搜索 , 选择“正能量”标签后 , 弹出了满屏的“吊诡”内容 , 其中不乏“前男友掏出肾给女友却选择消失”“刚出生就会叫爸爸妈妈”“70岁老大爷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丈夫去世6年 , 打工途中又相逢”等等 。 而在多个情感直播间里 , 主播表演或提及一些较“敏感”的情节时 , 会要求粉丝在直播间刷屏“正能量”三个字 , 以此“保护直播间” 。
有剧本 , 背后存在生产链条
南都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在抖音情感直播间内 , “请编剧写台本、找演员打配合”并不少见 , 有时候主播们还会亲自上阵 , 给自己立一个“倒霉人设” 。 这些所谓的“冲突纠纷” , 最终是为了“吸粉养号” , 以便“带货” , 而屏幕前的观众 , 被主播称呼为“家人们” 。
“这些直播、视频的剧本都是提前编写好的” , 一位抖音主播余先生向南都采访人员发来四份“情感主播合作协议” , 他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情感主播背后的团队通常会和专门的“麦手”(与情感主播连麦的演员、情感主播调解纠纷的对象)合作 , 麦手可以自带剧本 , 团队也可以专门请人写剧本 。
一个声称有“麦手”资源的中介向南都采访人员提供了一些剧本 , 包括出轨、苦情大爱等 。 其表示 , 双人麦为125元一场 , 三人麦为260元一场 , 连续剧则更贵 , 为每人每集140元 。 一般情况下 , 双麦和三麦都是一次性把问题解决(即感情调解完成) , 连续剧因为剧情比较复杂、需要连麦的人物更多 , 需要进行多场直播 。 剧本内容一般非独家 , 独家剧本需要专门的团队操刀 。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一些类似的“卖惨”剧本在多个情感直播间出现 , 收割了不少老人的“信任” 。 例如 , 在剧情“为母治病”的直播间内 , 经常会出现“这姑娘真善良”“太有孝心了”“帮帮她”“等我儿子回来帮我下单”等弹幕 。 而在剧情为“上门讨债”的直播间内 , 弹幕往往义愤填膺 , 多为“资产抵债”“正义必胜”“别再激怒他 , 马上报警”等 。 不约而同的是 , 每个情感直播间弹幕中都会出现“支持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等字眼 。
在平台“正能量”标签下 , 却出现夸张、离奇甚至低俗的内容 。 在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看来 , “这容易扰乱网络秩序 , 一旦在平台上广泛传播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 ”张韬表示 , 短视频、直播平台有责任加强内容管理 , 对于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 应当严厉打击 , 不应采取不作为态度 。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消协副会长刘俊海认为 , 平台既要强调流量 , 还得强调质量 。 网络平台如存在自身监管不力甚至默许、放纵违法违规内容 , 就应该为此“买单” 。
消费“正能量”
利用老人同情心“套路”带货
“家人们 , 赶紧集合!”3月12日中午 , 抖音情感大V苗某在直播间又开播了 , 该主播目前拥有100多万粉丝和多个关联账号 。
“今天要‘收网’了” , 直播刚开始 , 苗某的助手万某就向粉丝说了这样一句话 。 自称为了“保护直播间” , 万某不时让粉丝在弹幕打出“正能量”三个字 。 一个多小时后 , 主播苗某在直播间登场 , 出现在某厂房办公室 。 据苗某讲述 , 他的世交大哥和团队内鬼试图偷偷运走其工厂的货物并出售 , 苗某的团队助理设法拿到了两人的“通话录音” , 从而阻止了这场“背叛” , 而此次“收网”的“战利品”——一款驼奶蛋白粉 , 被当作给“家人们”的福利 , 现场低价出售 。 其实 , 你看到的“震感”故事 , 只是“直播带货”的“前戏” 。
“情感直播间的收益主要靠带货” , 余先生向南都采访人员介绍 , 通常情况下 , 一场直播以三小时为单位 , 暖场10-15分钟 , 在人气达到高点后开始带货 , 直播间若没达到一定人气(2000/3000人) , 主播将无法分成 。 而“带货的主要目标人群为中老年人” 。
在如此KPI考核下 , 主播们“各显神通” , 直播间里随处可见各种逼真的“套路” 。 “原价4888元的化妆品套盒 , 今天只卖668元……368元……268元……168元!”3月11日上午 , 主播伟某的直播间里 , 不到两分钟 , 一套化妆品套盒的售卖价格连降4次 , 并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被一抢而空 。
与该主播连线的另一名主播露某 , 一边售卖商品一边“哭诉”称 , 母亲因病住院 , 因此求助 , 希望大家帮她“为母尽孝” 。 售卖时 , 露某先是佯装不舍 , 而后又“爽快”降价、加送商品 , 主播伟某则在一旁不断劝她 , 称“不要再送了 , 拍的这些东西多久才能赚回来 。 ”
3月13日上午 ,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主播露某又更换昵称 , 变身为“不差钱”的老板“璐璐” , 出现在另一名主播帅某的直播间内 。 南都采访人员在该主播的店铺内看到 , 其所售的眼霜、面膜、美白祛斑霜、牙膏、洗发水等洗护用品 , 产地多来自广州市白云区 , 部分产品页面未展示明显的生产许可证号、化妆品备案号等信息 。 这些化妆品在直播间售卖的实际价格远低于店铺内的商品标识价格 , 例如 , 原价399元一盒的面膜 , 在直播间内99元可以买到12盒 , 每片面膜仅0.4元 。
在介绍一款价格为近5000元的化妆品套盒时 , 该主播并未告知品牌 , 有用户在直播间询问后 , 其表示“有的大品牌是不能说的” 。 上述套盒的商品详情图片显示 , 品牌名称为“诗师美贵妇丹焕发青春套装” , 而在商品页面的评价一栏 , 多名用户晒出的图片中 , 商品标识均为“元气丹” , 并非商品简介中的“诗师美” , 而套盒包装也与韩妆品牌“Whoo后”的“天气丹”套盒极为相似 。 “Whoo后”该套盒在天猫商城旗舰店的售价为1590元 , 而该直播间所售这款价格为168元 。
对于“你来我往表演‘砍价’”、“先虚高标价再‘亏本’降价”等套路 , 律师张韬表示 , “这是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 如果主播及相关经营者通过“先提价再促销”的方式 , 欺诈、误导消费者 , 以诱导消费者尽快购买 , 其行为不仅违反了《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 , 也违反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法律的规定 , 相关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监管有趋严之势
有老年用户反映网购商品“质量差”
事实上 , 直播带货早已迈入“剧情化” 。 抖音在去年12月曾发布专项治理公告 , 表示将升级电商内容审核机制 , 重点打击“演戏炒作卖货、卖惨营销”等行为 。 但即便如此 , 刚刚适应互联网生活的老年人们 , 还是深陷这些所谓的“正能量”主播设下的“圈套” 。 不少网友发帖反映 , 父母在情感直播间“着了魔” , “如同六七岁的孩子一般 , 吃饭拿着手机、做饭时也不忘看着手机”“一到卖东西的环节就想支持一下” 。 有网友表示 , 劝说无果 , 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深受其害 。
近期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一项针对老年人互联网上当受骗经历的调查显示 , “虚假广告”是老年人上网时最常遇见的风险 , 占比超过30% , 其次是网络诈骗 , 占比约22% 。 在不同老年人群体中 , 农村独居老人上当受骗的比例高达90% 。 而在最常见的受骗场景中 , 少不了“直播、短视频” 。
据部分抖音用户反映 , 其在情感主播直播间内买到的商品出现了“质量差、货不对板、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 例如 , 主播良某直播间在3月11日所售单价为99元的“鸡蛋面膜” , 商品页面显示已售出800多单 , 而在评论中 , 有用户反馈称 , 使用了该面膜后“皮肤火烧火燎的 , 还痒” , 询问时却被主播直接踢出直播间 , 还有用户投诉收到的商品疑似假货 , 原本商家承诺“退货包邮” , 实际退货时却被要求好评截图才可返运费 。
平台若不严格约束商户 , 应承担先行赔付责任
另一主播鹏某在直播卖货过程中 , 也不断有观众在弹幕质疑“上次在主播直播间买的化妆品都是半瓶”“年前拍了 , 现在链子掉颜色”“项链断了也没处理”等 , 而主播并未对上述弹幕进行回应 。
60岁的崔女士怀疑自己在类似直播间里买到了假货 , 她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年前她以五百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条“金项链”、两条“手链” , 收到货后没多久 , 其中一条手链就断了 , 而金项链用打火机试了一下“就全部变灰色了” , 她尝试去联系客服 , 但始终未果 。
当前 , 有关部门对于直播带货的监管已有趋严之势 。 2020年以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相继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 , 明确提出要防范、制止“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侵害用户权益”“发布虚假信息 , 欺骗、误导用户”等行为 , “重点查处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商业混淆等违法行为” 。
律师张韬表示 , 若所售商品存在假冒、三无产品、不发货、无售后等情形 , 则主播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 消费者有权主张惩罚性赔偿 , 并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或举报;同时 , 如果违法情节严重 , 行为人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 例如 , 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等 , 其可能根据情形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刘俊海认为 , 平台如果不对商户进行严格约束 , 也应当对消费者承担先行赔付的责任 。 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务 , 平台对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 , 或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 造成消费者损害的 , 需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
关注
农村独居老人 更易遇网络骗局风险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针对受访者父母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经历展开民意调查 , 老人们在网上踩过哪些坑?且看我们与您道来 。
调查结果显示 , 六成以上的受访者称自己父母每天上网时间在在1小时以上 , 还有约17%的受访者父母是互联网重度依赖者 , 每天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 。 近四成老人是当之无愧的“冲浪达人” , 网络社交、娱乐、购物样样不落 , 还有超过两成的网友表示 , 自己父母是“超能老人” , 不仅能够娴熟使用日常生活必备的APP , 还广泛涉猎各种小众领域APP 。 抖音、快手稳居网友票选的父母最爱使用的APP之首 。
调查显示 , 近九成网友都表示自己的父母曾经遭遇过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风险 。 虚假广告是受访者父母上网时最常见的风险 , 占比超过了30% , 其次是网络诈骗 , 占比约为22% 。 老年人信息面窄 , 同理心强 , 在面临各类网络风险时 , 稍有不慎便会“踩坑” 。 调查发现 , “充值送话费、送手机”“养生保健品直播、短视频”“免费领红包”等是老人们最容易受骗的几类场景 , 而在线购物平台、视频直播平台等则是受访者父母上网冲浪时最易沉迷上当的平台 。
目前 , 老年人上网“风险-伤害”转化率偏高:调查结果显示 , 超过六成网友表示自己父母曾在互联网上当受骗 , 而约16%的网友父母经常在互联网上当受骗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就曾遭遇网络上当受骗经历的受访者父母群体进行了画像 。 分析发现 , 70%曾受骗的受访者父母年龄集中分布在55-65岁 。 从老人的居住状态来看 , 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曾上当受骗的比例为62.5% , 农村老年人曾上当受骗的比例更高 , 接近八成 。 分析还发现 , 农村的独居老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比例更是高达90% , 而在城镇独居的老人曾上当受骗的比例虽然相对较低 , 但也接近八成 。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新浪科技综合|主播贴“正能量”标签 网络直播间“卖惨坑老”】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张雨亭 张稆方 罗韵 见习采访人员 唐静怡 实习生 佘成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