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资深采访人员 林平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绝大多数为民营机构 , 九成以上被判担责 。 3月15日 , 北京朝阳法院通报医疗美容纠纷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 。 澎湃新闻注意到 , 前述白皮书梳理了2016年至2020年期间的医疗美容纠纷民事案件审判情况 , 总结了涉诉医疗美容纠纷的特点、疑难问题 , 并提出对策建议 。
与此同时 , 北京朝阳法院还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司法建议 , 呼吁推动修订医疗美容相关规定 , 提高相关违规行为处罚上限 , 对严重违法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实行终身禁医制 。
北京朝阳法院副院长郭莉蓉指出 , 近年来 , 随着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的发展 , 以“医美”“微整形”等方式的求美者不断增多 , 医疗美容在为大众改善自身形象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 , 行业乱象倍受社会关注 。
数据显示 , 近年来的医疗美容纠纷收案量呈微幅上涨态势、案由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为主 。 五年间 , 该院共受理医疗美容纠纷案件212件;共审结医疗美容纠纷案件195件 , 结收比约为92% 。 其中 , 以判决方式结案48件 , 其中法院判定医疗美容机构承担民事责任44件 , 占比为90.2% 。
通报指出 ,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绝大多数为民营机构 。 过去五年间 ,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共77家 , 其中公立机构2家 , 民营机构75家 , 民营机构占比约为97.4% 。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中 , 被诉10次以上的4家;被诉2次以上不满10次的28家;被诉1次的45家 。 从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的规模上看 , 以医院和诊所为主 , 约占总数的71.2% 。
此外 , 医疗美容机构过错集中 , 法院判决担责比例高 。 通报显示 ,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过错集中在未尽告知义务、诊疗行为操作不当、虚假宣传等 , 其他违法行为也多有涉及 。 五年来判决医疗美容机构承担民事责任占比为90.2% 。 其中80%以上的案件医疗美容机构需对美容就医者的损害后果承担同等以上的责任 。
【澎湃新闻|北京朝阳法院:医美机构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绝,处罚力度过轻】通报也指出 , 涉诉医疗美容纠纷案件调解撤诉率高 , 大部分已和解 。 五年间,此类案件调解撤诉率总计71.8% 。 调解撤诉案件中 , 95%以上的案件双方实质形成了和解协议 , 且绝大多数以金钱赔付方式和解 。
澎湃新闻注意到 , 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美容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 通报指出 , 部分医疗美容机构通过虚构医疗资质等级、主诊医师信息、救助计划、知名人士医美体验等方式营销、招揽客户 。 涉诉77家医疗美容机构中 , 因违规发布广告、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的有46家 , 占涉诉医疗美容机构的59.7% 。
与此同时 , 非法行医屡禁不止 。 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务人员因超范围执业或资质欠缺等问题被处罚后 , 仍继续此前违法行为的情形屡见不鲜 。
通报指出 , 涉诉医疗美容机构中 , 因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行政处罚的有 24家(共被处罚48次) , 因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被行政处罚的有37家 , 一年内因上述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超过两次的医疗美容机构有8家 。
基于此 , 北京朝阳法院向国家卫健委发出司法建议书 , 建议适时修订或推动修订医疗美容相关规定 , 完善管理制度 。
“当前部分医疗美容机构超范围经营、有关人员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 原因在于现行法规对于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过轻 , 使得行为主体违法成本远低于获利可能 。 ”法院建议尽快修订完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中的责罚条款 , 提高罚款上限;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医疗美容机构要坚决吊销取缔;对严重违法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实行终身禁医制 。
推荐阅读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示范|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65万公里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发射|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