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国已成亚太地区科研增长引擎
最新出版的《2021年亚太地区自然指数增刊》显示 , 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科研增长引擎 , 在科研合作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势头最为强劲 。
在科研产出方面 , 亚太地区对全球的贡献份额自2015年以来已由26.9%增长到34.3% , 而在这一增幅中 , 来自中国的贡献超过了98% 。
自然指数是显示机构科研表现的一个指标 。 在该指标中 , 论文数和学术贡献份额的依据来自该机构、国家或地区在82本《自然》系列科学期刊上的论文产出 。 增刊采用自然指数的数据来追踪该地区科研产出及合作趋势 。
根据最新数据 , 亚太地区领先的科研国家是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 , 科研城市为北京、上海、东京都市圈、南京和首尔都市圈 。
在亚太地区科研产出贡献份额最高的50家科研机构中 , 共有32家中国机构 。 排名前10位的机构中 , 中国占据了8家 , 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 报告显示 , 2015至2020年间 , 中国大部分学术机构科研产出增幅明显 。 其中 ,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机构的自然指数贡献份额“暴涨” 。
“如果不计入中国的科研产出 , 那么亚太地区对全球的贡献份额会略有下降 , 部分原因是由于日本的科研产出贡献在2015-2020年期间出现了下滑 。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介绍 , 2015年以来 , 亚太地区自然指数贡献份额增幅最大的30家机构中 , 前29家都来自中国 。
自然指数数据还显示 , 亚太地区的科研合作正转向中国 。 总体而言 , 美国、德国和英国仍然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 , 但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都无法与中国在该地区的科研合作相比 。 其中 ,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合作在亚太地区表现最强劲 , 中美科研合作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56% , 这一增幅超过了美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科研领先国家的合作增速 。
戴维·斯温班克斯表示 , 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地区 , 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的巨大贡献 。 展望未来 , 区域性科研合作在解决诸如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共同挑战方面 , 将发挥巨大作用 。
作者:许琦敏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财经|中国已成亚太地区科研增长引擎】*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