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 中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物种 。 这种长相怪异的“小怪兽”长着巨大的“角” , 和纤细的身体形成巨大反差 。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细胞》旗下子刊iscience上 。 3月20日起 , 这枚琥珀将在北京石探记博物馆进行免费展览 。
据悉 , 这也是人类目前发现的触角比例最大的一类昆虫 , 被科学家称为“大角蝽” 。 蝽就是人们俗称的“臭大姐” 。 此次发现的大角蝽是首个具有极为夸张的叶状触角的古生蝽类 , 也是缘蝽科中最早的有关叶状触角的记录 。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博士杜宝洁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陈睿 , 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教授肖金花、黄大卫 。 本研究中的琥珀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 , 琥珀的形成年代为白垩纪中期(约9900万年前) 。 该大角蝽具有极为夸张的叶状扩展触角 。 这一发现表明 , 缘蝽科物种的触角扩张至少起源于9900万年前 , 并对化学通讯行为、防御行为和性选择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文章图片
琥珀整体照 。 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 , 本研究中的缘蝽若虫“武氏大角蝽” , 是以标本的提供者武力静女士的姓氏命名的 。 杜宝洁说 , 当刚拿到标本时 , 感到非常兴奋 , 因为保存于化石和琥珀中的特化特征极为罕见 。 武氏大角蝽夸张而精美的多节叶状扩展触角前所未有 , 表明部分半翅目昆虫在白垩纪中期拥有华丽的外观 , 并已经建立了敏感、精细的感觉系统 。
那么 , 如此奇异的触角相比于半翅目昆虫的普通棒状触角有哪些优势呢?陈睿注意到 , 该缘蝽若虫强烈扩展的触角面无疑显著增加了其表面积 , 可接收更多的化学信号 , 增强对潜在寄主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感觉功能 。 除此之外 , 夸张的形态特征还可能在对配偶的定位和吸引中发挥作用 , 因为通常只有强壮的雄性才能支撑这么大的触角 , 这也为雌性寻找优质雄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觉信号 。
【恐龙|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恐龙时代的“臭大姐”长这样】
文章图片
现生缘蝽生态照 。 受访者供图
参与了此项研究的石探记生物学研究中心刘晔表示 , 此次分析的是一枚若虫标本 , 如果未来找到成虫 , 触角可能更大 , 扩张可能更显著 。 研究团队会继续搜索 , 希望可以找到成虫个体 , 进一步验证这一特化特征的起源及其相关功能的假设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