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米来说 , 造不造车不是问题 , 何时进场才是问题 , 但可能不是现在 。 从多次否认到关注电动汽车生态并持续评估 , 小米造车犹豫前行 。 3月19日 , 有消息称 , 从接近雷军的投资方和车企高管等知情人士处了解到 , 小米正快速推进造车项目 , 有望两个月内立项 , 最快预计今年4月便确立汽车项目 。 不多 , 对此小米方面依旧未正面回应 。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和行业内的潜力逐渐显露 , 苹果、百度等垂涎新造车“蛋糕”的互联网企业相继入局 , 而同为科技企业的小米也并非无动于衷 , 造车传闻频出的同时小米也一直向蔚来、小鹏等先入局者“取经”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小米对造车犹豫的背后 , 除对自身市值涨跌的担心 , 小米手机也处于冲击高端的关键期 , 需要投入精力和资金的造车领域 , 目前可能将分散小米核心业务的注意力 , 反而加大发展风险 。
文章图片
再现造车传闻
小米再爆造车传闻 。 有消息称 , 小米正快速推进造车事项 , 最快有望两个月内立项 , 初步讨论的品牌定位与小鹏汽车类似 , 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市场 , 该计划直接负责人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战略官王川 。 此前 , 有报道称 , 王川一直为小米高层中推进造车的重要倡导者 。 2018年和2019年 , 小米均考虑过造车 , 其中2019年三季度 , 王川提出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 , 并多次提出报告 , 但均被小米高层否决 。
不过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今年小米方面对造车的态度出现翻转 。 今年2月 , 有报道称 , 小米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造车项目将由小米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 随后 , 小米方面回应称:“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发展 , 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 。 小米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从否认造车到关注电动汽车生态并持续评估 , 小米并非对造车无动于衷 , 但作为科技公司小米也有自己的顾虑 , 首先便是造车对其市值的影响 。
小米创始人雷军对小米股价非常在意 。 2018年小米上市时 , 雷军称:“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 ”但小米上市后股价表现低迷 , 长期在每股10港元左右徘徊 。 今年 , 小米采用回购自救方式才托起股价 。 而相比其他行业 , 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 。 去年 , 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蔚来、小鹏和理想的市值也一路飙升 。
数据显示 , 今年1月全球电动汽车融资金额超过120亿美元 , 这对于小米而言无疑存在巨大吸引力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影响电动汽车企业市值的因素很多 , 蔚来、特斯拉等也是在销量逐渐走高、毛利率转正后市值才逐渐走高 , 这对早期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来说尚有难度 , 股价的波动因素也成为小米入局造车的顾虑之一 。 ”
对此 , 有报道称 , 此前小米内部曾规划 , 小米造车并不是在小米体系内进行 , 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 , 该公司估值50亿美元 , 小米出资35亿美元 。 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表示 , 成立独立公司 , 小米既可以分食造车“蛋糕” , 又因造车公司独立核算不会影响小米自身业绩 。
针对是否推进造车业务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联系小米相关负责人 , 但截至发稿 , 尚未得到回复 。
两难选择
小米对造车存在顾虑 , 不仅是市值左右 , 更来自于核心业务的羁绊 。
目前 , 小米正处手机业务冲刺高端市场关键时刻 。 数据显示 , 2015-2019年 , 智能手机收入占小米总收入的比例从80.4%降至59.3% 。 由于低端手机市场呈现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等情况 , 小米开始上攻高端市场 。 去年2月 , 在小米10发布会上 , 雷军反复表示:“这是小米第一次真正冲击高端市场 。 ”
IDC中国数据显示 , 去年上半年 , 在中国600美元以上价位智能机市场 , 华为和苹果分别占据44.1%和44%的市场份额 , 合计份额接近九成 , 而小米的市场份额仅为4% 。 为争抢市场份额 , 去年底小米发布新一代高端手机小米11 。 数据显示 , 上市仅21天该手机销量便突破百万台 。 不过 , 小米冲刺高端市场的步伐刚刚开始 , 有消息称 , 今年小米还将发售小米11 Pro机型 , 进一步扩充高端产品线 。
从战略到产品 , 冲击手机高端市场对目前的小米来说更为重要 , 此时涉足造车板块反而会分散精力 。 汽车制造业无论技术投入还是渠道投入都高于手机 , 特斯拉从成立到盈利“烧钱”超过50亿美元 , 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 。 ”此前 , 进入新能源造车行业的多家新势力企业也都曾为资金犯愁 。 而此时 , 小米在布局高端产品的同时也在加大线下布局 , 此前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正式宣布 , 1月9日全国上千家小米之家同时开店运营 。 这意味着 , 小米主营业务上也正值用钱之际 。
颜景辉表示 , 小米一旦踏入造车业将进入持续输血期 , 同时造车行业难在短期内产生高回报 。 小米不仅要承担高端手机业务的资金投入还要顾及汽车业务 , 两项资金的投入叠加会加大资金链风险 。
除增加资金风险 , 如何分配人员也将成为问题 。 此前有报道称 , 由于造车业务比较热门 , 小米内部很多员工愿意投身造车板块业务 , 但小米在冲刺高端手机市场关键时刻 , 更愿意将重要人员留在核心业务部门 。 上述报道援引内部人士的话称 , 小米担心员工涌向造车项目分散发力高端市场的手机业务精力 , 担心基本盘不够稳固 。 “小米高层特别是创始人层面对于造车分歧很明显 。 ”该人士表示 。
格局变数
尽管小米对于涉足整车制造“踌躇不前” , 但对汽车领域的布局却早已开始 。
据了解 , 蔚来、小鹏在早期均曾拿到小米的投资 。 天眼查显示 , 2015年蔚来进行A轮融资时 , 雷军便通过顺为资本参与其中 。 同时 ,2016年和2019年小米两度投资小鹏 。 此外 , 去年12月 , 小米与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 , 搭建技术开发平台 。 除对造车新势力投资 , 去年4月小米还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
数据显示 , 2015-2019年小米在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分别为187、186、113、82和70件 , 去年预测(部分专利未公开)申请量约为134件 。 此外 , 有消息称 , 王川正代表小米摸底汽车行业 , 寻求人才、技术和工厂制造等各种资源 。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 小米应该有造车打算 , 但出于多种原因并未急于入局 , 而是先通过接触整车厂获取经验 , 同时着手相关领域的研发为今后提前铺路 。
不过 , 小米入局汽车行业也面临不少难题 。 据了解 , 新入局造车的玩家主要有两种方式 , 收购生产资质自建工厂或是找企业代工生产 。 业内人士认为 , 相比于花费大量资金收购资质 , 没有造车经验的小米可能更倾向于代工生产 , 但目前吉利、江淮、海马、比亚迪等国内品牌已先后与企业达成合作 , 留给小米的选择并不多 。
【手机|造车辗转,小米反侧】不仅是合作对象选择问题 ,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 不仅有蔚来、小鹏、理想以及价格持续下探的特斯拉 , 还有跟跑的百度和苹果以及转型中的传统车企 , 小米入局后面临来自对手的压力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刘洋 刘晓梦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Apple|苹果希望手机/平板设备能正面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