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电子烟,没有电子只剩“烟”
本文来自极客公园
作者:郑玥
文章图片
图1/3
电子烟参照卷烟或迎来最严监管 , 从业者反而乐观 , 是哪来的自信?
监管重锤电子烟的消息引得行业大震动 。
3月22日 ,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 其中有句话 , ‘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 ’
这句话引得资本市场应声大跌 。 3月23日 , 悦刻母公司雾芯科技美股大跌47.87% , 连带着雾芯上游的电子烟雾化器供应商思摩尔国际 , 盘中跌幅也一度超过30% 。
但从业者却在谨慎发言、静等条例细则的同时 , 暗暗有些乐观 。 ‘细则还没出来 , 不好评价 , 大概的感觉是利好 。 我认为不是生死 , 就是好事 。 ’精盐科技创始人对极客公园说 。
征求意见将在4月22日结束 , 一个月以后 , 各项监管细则可能将更加清晰 。 现在的讨论声音或许都是征求意见稿里要参考的意见 , 各方表态也很积极 。
这一场传统卷烟和电子烟的庙堂江湖之争 , 还需静观其变 。
电子烟收编国家队?
争议主要集中在理解‘参照’一词所指的范畴和程度 。
既然是‘参照’ , 就不是‘按照’卷烟监管的全部规则 , 那其中电子烟的监管机构是否和传统卷烟一致?是否会将电子烟产业链全部纳入烟草专卖行政系统管理?税收政策又将多大程度和卷烟一致?这些未确定的细则内容或许才对电子烟行业更为重要 。
各家券商对‘参照’的预判观点不一 。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 , 此次修例将首先明确雾化电子烟的监管主体 , 由中烟作为监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 加强监管是主要目的 , 完全禁售或完全专营专卖的可能性较低 。 光大证券认为 , 电子烟或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利税职能 。 当前尚难以判断国内电子烟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地情况 , 因此对于电子烟行业建议以观望为主 。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 ,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提升了政策走向专卖管理的可能性 , 但不意味着未来一定走向专卖管理 , 中性情形概率最大:中烟与民企共赢 , 思摩尔确定性显著大于雾芯科技 。
多方的声音都在加入讨论 。 北京市控烟协会3月23日回应称 , 对电子烟的乱象应该加强监管 , 但建议不纳入烟草专卖监管 , 而是交给卫生健康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监管 。
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认为 , 电子烟只有加热不燃烧型属于烟草 , 其他主要类型不是烟草制品 , 如果将电子烟全部纳入烟草专卖 , 是给已经对国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烟草业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 ‘现在电子烟与普通烟草是竞争关系 , 如果把它们全部纳入烟草专卖监管 , 会使烟草业更加难以约束 。 ’
文章图片
图2/3
从电子烟产业链来看 , 大致可以认为由‘生产商、各级代理商和零售店’组成 , 对照烟草制品的要求看 , 每个环节必须获得许可证件 。
根据《烟草专卖法》 , 对于烟草生产销售企业 , 必须获取烟草专卖许可证 , 分为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和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 三个证件便对应的是烟草制品的生产端、流通端和零售端 。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 , 《决定》的出台 , 并无意取缔所有私营电子烟企业 , 未来的电子烟市场 , 仍然留给了私营电子烟企业发展的空间 。 但过往那种低门槛、自由经营的时代将彻底结束 , 电子烟产业进入许可经营时代 。
要是收编进‘国家队’ , 这三个证件的取得可并不容易 。 同时 , 曾在电子烟线上禁售后收敛很多的微商渠道 , 或将更加低调隐秘 , 随着规定的落地彻底进入历史 。
羊毛出在羊身上
说到税收 , 重点来了 。 众所周知 , 烟草行业是利税‘奶牛’ , 2020年 , 中国烟草税收约为10000亿元人民币 , 在中国所有行业中常年占据首位 , 烟民对国家贡献巨大 。
目前 , 电子烟基本上是按照一般商品进行征税 , 税率为13% ,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报告 , 我国卷烟综合税率为66.6% 。 即便是‘参照’ , 电子烟税率提高后 , 电子烟行业的利润空间也将被压缩 。
电子烟纳入卷烟监管体系后 , 税收也按照一套计算方法来的话 , 电子烟民也能再贡献将一笔 。 目前市场上主流电子烟的烟弹99元一盒 , 整个价格的卷烟要按照甲类卷烟征收16%的增值税、56%的甲类卷烟消费税、以及11%的商业批发税计算 , 总税率达到83% 。
但其实 , 正如一位电子烟从业者说到 , ‘羊毛出在羊身上’ , 再高的税也抵不过烟的成瘾性 , 卷烟早已证明 。 对于烟民来说 , 就算是涨价 , 该抽还是要抽 。
经济学中 , 这叫作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 这时税收更多的会转嫁于消费者 。 也就是需求提高后 , 烟民还是会承担了主要的税收 , 抽掉税后 , 电子烟厂商就像便于收税管理的代收中转点 。
所以现在的情况下恐怕很难一刀切收编电子烟 。 电子烟行业发展带来的消费拉动、出口创汇和就业岗位都不容小觑 。
据中国控烟协会数据 , 目前全国共有电子烟生产企业1000多家 , 专卖店2.3万家 , 2020年国内销售额约为145亿元 。 目前与电子烟有关的就业岗位约350万 , 我国从2019年开始 , 就承包了全球电子烟产能的9成左右 , 每年的出口额可达500至600亿元 。
贝瑞研究认为 , 电子烟不是说和卷烟一样专营就能专营的 , 另起炉灶自己建一套生产网络不容易实现 。 而且 , 只要电子烟纳入有效监管体系内 , 税收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 只要交得足、按时交 , 就达到了目的 。
只有大户人家想上户口
对于需求提高的看好 , 是电子烟行业自信来源的一部分 。 艾媒数据显示 , 2020年美国电子烟消费者占吸烟人数比重最大 , 为13% 。 其次是英国、法国 , 所占比重为4.2%、3.1% 。 而中国电子烟消费者占吸烟人数比重较低 , 仅为0.6% , 说明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正如很多行业人士乐观看待监管 , 他们觉得把电子烟纳入监管 , 是给原来的黑户上了户口 。 查阅悦刻的工商信息发现 , 早在2020年6月 , 公司许可信息新增《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 。 其他电子烟企业这两证的并不多 , 悦刻算是提前布局了 。
文章图片
图3/3
从监管历史动作来看 , 能看到逐步收紧规范的轨迹 。 最先是2019年3·15晚会 , 电子烟被批评质量问题 , 到10月末 , 出台电子烟线上禁售规定 , 再到如今的参照卷烟监管 , 已经成功突围的头部电子烟品牌马上要进入正规军行列了 。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的监管是好事就是这个逻辑 。 经过强监管的洗礼 , 电子烟行业会快速向头部集中 , 走向规范化 。 但对上不了户口的小电子烟企业来说 , 若没有没有和悦刻一样强大的渠道资源 , 在准入获取、税收等层面会面临许多难题 , 或许就此败退 。
在电子烟行业进入强监管的下半场 , 行业的头部品牌竞争时代即将来临 。
吸烟确实有害健康 , 贩卖成瘾性确实是好生意 。
【新浪科技综合|电子烟,没有电子只剩“烟”】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