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靠吃减肥药安全的暴瘦,目前还只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文章图片
图1/21
来源:SME科技故事
随着衣食不愁成为常态 , 肥胖成了我们更大的忧愁 。 减肥几乎成为一种时髦 , 无论是80斤的“伪胖子”还是180斤的胖子 , 都曾念叨过减肥 。
可惜惰性与贪食终止了多数人的幻想 , 这时亟需一种产品担起无数胖子的期待 。 减肥药仿佛应运而生 , 救胖子于水火之中 。
文章图片
图2/21
若是以成分区分的话 , 历史上有着不少于十种的减肥药物 。 其中一些减肥药经历了许多起伏变化 , 或是被禁 , 或是不尽人意被淘汰 。
它们的坎坷可以简单总结为8个字:安非他命 , 如是我闻* 。
*注:这句话属于调侃减肥药功效的无情对 , 所谓无情对是只追求整洁的对联形式 。 “如是我闻”是佛经里的句子 , 译作:我听到是这样的 。 安非他命是一种药物名称 。 整句只有意境上的翻译:正如我所知 , 这些药物没有当减肥药的命 。
文章图片
图3/21
其实就在这8个字里就藏有一种减肥药 , 大名鼎鼎的安非他命 。 安非他命的诞生之路便富有戏剧性 , 最早的时候它只是一种传统中草药——麻黄 。
麻黄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 数千年来一直被当做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奇药 。 随后 , 仰慕中国传统医学的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 , 于1885年从中提纯出麻黄碱 。
文章图片
图4/21
长井长义
麻黄碱一诞生就吸引了众多化学家 , 沉迷于麻黄碱的衍生物合成中不可自拔 。 美国化学家Gordon Alles就是其一 , 因为长期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都收效甚微 , 他决定冒个险 。
1929年 , 他将自己当做小白鼠 , 从一堆化合物中认真挑选了一款最有前途的衍生物 , 给自己来了一针 。
仿佛修了仙 , 他一整天都处于亢奋、满脑子天马行空的状态 , 顿时醒悟 , 自己竟无意抽中了“上帝的馈赠” 。
苯丙胺(安非他命)
这款名为安非他命的药物一经销售 , 顿时风靡全球 。 嗜睡症患者用它保持清醒 , 抑郁症患者则靠它开心一整天 。
考前的学生们靠它连战几轮复习 , 司机们靠着它在道路上连夜飞驰 。 二战浴血的战士们也忍不住来上一口 , 顿时满血重生再战一场 。
文章图片
图6/21
1938年美国医生Lesses和Myerson发表的论文
庞大的需求 , 快速放大了安非他命的缺点 。 人们意识到安非他命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戒断反应 , 是危险的兴奋剂和毒品 。
就在安非他命惨遭政府限制 , 医生们一个惊人发现又赋予它新生命 。 1938年 , 美国医生Lesses和Myerson发现安非他命有效地抑制实验犬的食欲 , 对受试者亦起到了降低体重的作用 。
减肥?多么完美的噱头 , 各家药品公司为安非他命重做了包装后再度大量发售 。
文章图片
图7/21
obetrol是安非他命的曾用名
安非他命果然足以担起胖子们的虚荣心 , 不错的临床效用受到人们的追捧 。 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 人们只想好好减肥 , 可不打算兴奋一天 。
这个问题一点也难不倒药品公司 , 它们提出了一个可怕的解决方案:药品公司将安非他命与利尿剂、泻药、甲状腺激素相互搭配使用 , 提高了减重的效果 。
随后 , 再搭配巴比妥类药物、抗抑郁药等用来延缓安非他命引起的失眠和焦虑 。 各种胶囊和片剂搭配在一起 , 五颜六色的外表也赢得了“彩虹减肥药”的美名 。
文章图片
图8/21
组合减肥配方之一
彩虹药丸组合的策略可谓非常成功 , 1967年时 , 病人花在减肥诊所的诊费高达2.5亿美元 , 其中1.2亿美元全靠彩虹药 。
轻松的减肥让人们迷失了方向 , 人们的狂热也让企业加大生产 , 至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
随着对安非他命的耐受性提高 , 患者开始自发地堆积药丸 , 提高减肥效果 , 甚至超出建议量的4倍之多!
1967年《泰晤士报》的一则消息终于惊醒了众人 , 6名俄勒冈的女性服用彩虹丸剂而死亡 。
文章图片
图9/21
电影《安魂曲》里 , 沙拉迷上彩虹减肥药
再一次血的教训终于将安非他命拉下神坛 。 但化学家们却不舍得放弃如此神药 , 他们决定继续修饰改造安非他命 。
运气还真有这么好 , 没几年一种名为芬氟拉明的化学物质被合成出来 。 芬氟拉明同样具备抑制食欲和减肥的功效 , 但成瘾性与危害都降低了许多 。
文章图片
图10/21
出人意料的是 , 作为安非他命的亲儿子 , 芬氟拉明却卖得不温不火 。 这也全赖安非他命 , 习惯了高效减肥的人们 , 根本无法忍受芬氟拉明慢吞吞的减肥效果 。
何况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 , 诸如恶心、头痛也从未离去 。 芬氟拉明根本无法扛起百万胖子的期待 。
文章图片
图11/21
1992年 , 罗切斯特大学教授Michael Weintraub发现 , 将芬氟拉明与另一种效果也一般般的芬特明结合 , 会有惊人效果 。
临床试验发现 , 肥胖症患者平均瘦身30磅 , 减肥效果从原本3%提高到了惊人的15% 。 Weintraub教授随即为这款联合药命名为芬芬 , 流入市场后名号响彻全美 。
但就在芬芬火热发售的第四年 , 数以百计的服药者被查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
神经紧张的FDA立刻就将芬氟拉明强行退市 , 只有芬特明幸运留存 。
文章图片
图12/21
芬芬组合
安非他命家族逐个阵亡 , 用化学制品实现减肥梦眼看就要失败了 。 正当胖子们以为梦想破灭时 , 生物学仗义拔刀相助 , 为减肥药提供了又一个全新思路 。
科学家们对人体的了解 , 达到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 。 我们得以知道 , 减肥的原理是什么 。
文章图片
图13/21
我们都知道脂肪储藏在脂肪细胞里 , 减肥的终极目的便是消耗脂肪 。 每当人体消耗了大量能量需要补充时 , 就会将脂肪动员起来 。
脂肪从脂肪组织中分解出来进入血浆 , 在血浆蛋白的帮助下运往全身各处的细胞内 。 乘坐血浆蛋白快车来到细胞内 , 下一步就需要换乘左旋肉碱进入线粒体内 , 这便消耗了一次脂肪 。
文章图片
图14/21
那人体内是不是有着什么物质 , 能够优化这一个过程?当然有 , 1994年时 ,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教授杰弗瑞·弗里德曼就曾发现了一种名为瘦素的大分子蛋白 。
配上瘦素 , 脂肪就变成一个有灵性的系统 , 随时发挥着自我调节的作用 。 当脂肪堆积过多时 , 瘦素分子水平随之上升 , 影响着人的胃口;当脂肪不足 , 瘦素分子水平也随之降低 , 又开始有着大吃大喝的欲望 。
文章图片
图15/21
瘦素分子可谓是划时代的成果 , 漫漫50年的研发才最终发现 。 可当瘦素破茧而出 , 将要以王者之姿踏入减肥领域时 , 情况却出乎所有人预料 。
当时数家制药巨头同时得到了生产许可 , 投入数亿资金研发新型减肥神药 。
瘦素却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 在研发阶段的人体试验中折戬沉沙 。
文章图片
图16/21
【新浪科技综合|靠吃减肥药安全的暴瘦,目前还只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从制药巨头安进的数据中可见 , 尽管注射瘦素的肥胖症患者短时间内体重下降了 , 但效果很快就消失了 , 而且还有持续反弹的情况 。
多次试验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 制药巨头们不得不停下这些试验 , 生物制剂的幻想还没开始便结束了 。
制药巨头的万亿市场瞬时破灭 , 随之覆灭的还有胖子们的希望之光 。
文章图片
图17/21
幸而生物学还带来了其他的惊喜 。
科学家发现 ,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名为5-HT/serotonin*的神经信号分子可以降低人的食欲 。
芬氟拉明正是通过提高5-HT/serotonin的水平 , 激活5HT2CR受体 , 使人自发减少摄入脂肪 。 知道这一点 , 化学家们找到新的合成方案 , 在更小的范围内试错 。
最近再次上了热搜的西布曲明是与芬氟拉明类似的一种食欲抑制剂 , 同样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 , 国内在2009年禁了芬氟拉明 , 仅一年后副作用略小一些的西布曲明也被禁 。
*注:又称5-羟色胺 , 它是动物大脑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信使 , 能够影响人类的许多高级神经活动 , 包括情绪、睡眠、和性行为 。
文章图片
图18/21
2012年 , FDA历史性地批准了名为氯卡色林(Belviq)的减肥药 。 氯卡色林完全脱胎于生物学知识 , 与安非他命系列更是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
这算是人类在减肥道路上迈出了精确的第一步 , 如果还有什么不足 , 那便是氯卡色林的效果仍然谈不上惊艳 。 事实上 , 许多后起之秀都远不如安非他命 , 不足以撑起瘦子梦 。
2020年FDA口风反转 , 警告消费者停止使用氯卡色林药物 , 原因是其会增加癌症患病风险 , 包括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肺癌 , 综合考虑 , 风险大于收益 , Belviq制造商也同意撤回已上市的药品 。
文章图片
图19/21
相比起科学家的努力求索 , 商人的创新早已颠覆减肥领域 。 典型如国内曾风靡一时的酵素、左旋肉碱 , 将口服蛋白质吹捧成“绿色健康无添加” 。
可惜没有蛋白质扛得住0.9~1.8的胃液酸性 , 如果断裂成了短肽和氨基酸还能减肥 , 胖子应该早就灭绝了 。 即使注射左旋肉碱也没用 , 左旋肉碱只能起到运输活性脂肪的作用 , 如果不运动再多左旋肉碱也白搭 。
若不是商人将减肥药推广到民用 , 减肥药也不至于让人那么失望 。
文章图片
图20/21
其实减肥药终归脱不开一个“药”字 , 它的药用价值才是关注的核心 , 而不该将它看做化妆品一类的日用品 。
肥胖会产生很多并发症 , 包括Ⅱ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性综合征、血脂异常、心肌梗死、中风、某些癌症、睡眠呼吸暂停和骨关节炎等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 肥胖的发病率都很高 , 许多国家都超过了20% , 美国更是达到了32% 。 在美国 , 因肥胖而死亡的人数超过30万 , 造成的经济成本高达1000亿美元 。
文章图片
图21/21
现有的减肥药其实还是能够有效缓解肥胖症患者的情况 。 如氯卡色林就能缓解患者暴饮暴食的现状 , 降低患者的脂肪摄入量 。
在这方面表现更佳的还有奥利司他 , 它能抑制身体对脂肪的吸收 , 脂肪进入肠道走个过场就排出体外 。 而瘦素更是能够调整患者的肥胖程度 , 尽管依赖药物仍是大问题 , 但与性命之忧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文章图片
图22/21
这些药物投入减肥群众怀里后 , 那些优点顿时显得那么鸡肋 。
化学制剂的毒性难以控制 , 不是成瘾 , 便是头疼腹泻 , 抛却毒性后药效却也成效寥寥 , 如安非他命、芬芬这类神效药都只能退出了历史舞台 。
生物制剂本也是胖子们的救命草 , 但各有各的问题 , 如甲状腺素虽然能够加速脂肪转化能量 , 却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 , 得不偿失;左旋肉碱虽然可以提高活化速率 , 却需要足量的运动;至于瘦素更是因为反弹问题打入冷宫 。
除了这些正经的减肥药 , 也无非就剩一些欺骗人的玩意 , 如酵素口服 , 被胃酸消化掉的蛋白质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又如传自日本的“神器”大麦若叶茶 , 其实不过是补充膳食纤维的青草水罢了;那些泻药、利尿素更是混淆减脂和减重的概念 , 将排水当做瘦身是活生生骗智商税 。
无副作用的减肥药尚且不存在 , 躺着就想瘦更是痴人说梦 。 减肥应该是由内及外的长期计划 , 要改变的是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 但太多人都认为减肥是由外及内的短期行为 , 无论是吃减肥药还是突击性的运动 , 面对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杯水车薪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