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角力!
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 硝烟正浓 。
3月15日 , 大众汽车仿效特斯拉 , 举行了首场“电池日” , 抛出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规划 , 目标只有一个——做新能源汽车全球老大!
大众汽车气势汹汹背后 , 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全面转身 , 正面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毫无疑问 , 新一轮角力已经开启 , 争夺也必将升级 。
这意味着 ,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竞争 , 不再是如今的“0与1” , 而是更深层次的“优与劣” , 决定成败的不再是表面红火 , 而是厚积薄发的产品竞争力 。
就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这场马拉松 , 没有尽头 , 只有开局 , 没有方法 , 只有方向 。 汽车产业并非手机行业 , 传统车企也不是诺基亚 。
这场百年汽车的变革“大剧” , 最后谁主沉浮?2021年 , 新能源时代渐入高潮 。
传统车企
大手笔加码电动化
3月20日 , 一汽-大众ID.4 CROZZ正式交付 , 作为一汽-大众旗下首款纯电动SUV , 它的上市意味着大众在电动汽车领域正式开启新征程 。
这是大众品牌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攻势的一部分 。 事实上 , 这也表达了传统汽车品牌面对挑战的态度 。 主动求变 , 全面实施电动化战略 ,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回行业领军地位 。
以德国传统3家汽车集团为例 , 宝马集团将于今年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大众计划最迟于2025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奔驰则计划到2030年 , 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超过50% 。
大手笔投资雄心勃勃2025年重回行业领导者
数据显示 , 2020年特斯拉全球交付499550辆 , 位居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 。 而产销量超过900万辆的大众汽车集团 , 去年电动汽车交付量仅为42.2万辆 。
如何才能重新夺回新能源汽车市场话语权?已经成为传统龙头车企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
“电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处于领先地位 。 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 , 由‘传统汽车’向‘全新移动出行’的转变 , 需要耗费两个汽车产品生命周期 。 预计2030年 , 我们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将占集团全球汽车交付量的50% 。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表示 , 有望最迟于2025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 。
按照规划 , 大众汽车计划未来5年内针对车型规划 , 在电动出行和混合动力领域投资约460亿欧元 。 到2030年 , 欧洲市场纯电动车型的占比将提升至60% 。 其中 , 大众品牌预计今年向用户总共交付约30万辆MEB车型以及约15万辆混合动力车型 。
另一家德系豪华品牌宝马 , 通过持续发力 , 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 今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75%以上 , 实现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 。 其中 , 纯电动汽车的比例将继续增长 , 预计将比2020年至少翻一番 。
到2023年 , 宝马集团将向市场提供约12款纯电动车型 , 在主要细分市场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 , 自下而上涵盖紧凑车型到大型豪华车等各个细分市场 。 到2025年底 , 宝马集团将完成全球2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交付 , 销量预计将是2020年的10倍以上 。
全链条上下互动规模效应推动成本下降
大象转身虽难 , 但一旦转身后奔跑 , 速度则非常快!这一点 , 从传统车企押注电动化中可以得到验证 。
那么 , 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高速发展中充分发挥传统车企的品牌优势?规模化效应就是“王牌” 。
赫伯特·迪斯坦言 , 电动化和数字化虽快速和彻底地改变着汽车 , 但规模效益仍然十分重要 , 大众集团的平台化路线将使其以更有利的方式充分挖掘内部协同潜力 , 通过整合集团旗下各品牌的优势 , 得以更快地发展未来技术 。
事实上 , 这道出了传统汽车集团自身拥有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 , 不仅可以全面降低成本 , 还可以提升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 。
为此 , 大众汽车启动了规模化的电池产能建设 , 到2030年 , 将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 , 新工厂建成投产后 , 每年共计可生产240千兆瓦时的电池 , 届时电池的价格将大幅降至每千瓦时100欧元以内 。
这意味着 ,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入门级车型上搭载的电池电芯成本将减半 , 搭载于量产车型的电池电芯成本将降低30% 。
“自造电池是整车集团必然选择 , 电池的成本占比太高 , 至少占到整车价格的25%左右 , 而锂电池是技术快速推进的产品 , 整车企业未来必然会延伸到电池领域 , 而未来降成本是电动化的核心任务 。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道 。
今年初 ,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内部讲话中也提及 , 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 , 那就是规模 , 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 , 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
直面软件定义汽车加速IT架构智能化搭建
3月23日 , 亿咖通科技与沃尔沃汽车共同宣布 , 将在瑞典哥德堡成立合资公司 , 联合开发适用于全球市场的新一代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 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入运营 , 该系统未来会应用于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品牌新一代车型上 。
这是沃尔沃为了面对未来智能化竞争走出的关键一步 。 事实上 ,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 相对于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传统造车产业链 , 未来汽车生态圈将是以ICT行业与机电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 这将给传统造车企业带来挑战 , 如今他们正全力弥补“智能”短板 。
“未来10年 , 软件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 。 与特斯拉采取的方法类似 , 正在通过渐进的技术进化方式实现私人汽车的自动驾驶 。 ”赫伯特·迪斯表示 , 大众汽车为了提升必要的技能 , 正在对15家公司的软件能力进行整合 , 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参与其中 , 而目前公司的大部分软件技术人员都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工作 。
按照大众汽车规划 , 未来几年将基于VW.OS操作系统实现集团所有品牌间的协同效应 , 其1.2版本将于PPE高端电动平台之后推出 , 而2.0版本随后将与SSP平台一起在集团内开展运用 。 届时 , 大众汽车集团的车载软件自主研发率将从现在的10%提升到60% 。
“面向未来的‘新世代’系列车型 , 将融合如下三大特征 , 重新设计的IT和软件架构 , 新一代的高性能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 , 可持续的新阶段 , 以循环经济为中心 。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也坦言 , 数字化、电动化和可持续将是未来的核心要素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郭小戈
造车新势力
破局“烧钱”模式
新能源正在掀起新一波发展热潮 。 据特斯拉及国产三大造车新势力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 , 新能源汽车发展继续加速 , 头部车企特斯拉毛利润增长达62.94% , 而造车新势力毛利率也全部转正 ,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 传统车企“虎视眈眈” , 豪华车放话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 , 而造车新势力在特斯拉带领下 , 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市场 。 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维持先发优势 , 在智能网联领域自主研发技术 , 将成为新能源车企比拼的重点 。
新能源车企营收再创新高
相关财报数据显示 , 在新能源车企中一骑绝尘的特斯拉 , 2020年实现全年总收入315.4亿美元 , 其体量是3家造车新势力收入总和的6.5倍 , 收入增长28.31% , 实现毛利润达66.3亿美元 , 毛利润增长达62.94% 。 同时 , 特斯拉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7.21亿美元 , 归母净利润增长达183.64% , 特斯拉不仅已经盈利 , 并实现大幅领跑 , 其先发优势依然明显 。
今年年初 , 特斯拉Model Y降价高达16.51万元 , 直入30万元的价格区间 , 正是因为上海超级工厂快速建成投产 , 让特斯拉大幅压减了成本 。 高效的成本把控 , 以及产能的不断提升 , 是特斯拉能持续领跑的秘诀 。
在特斯拉搅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 , 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也借新能源汽车发展“东风” , 营收又创新高 。 其中 , 蔚来汽车总收入及汽车销售额均为新势力“三巨头”之冠 , 2020年全年汽车销售额为151.525亿元 , 几乎是小鹏汽车的3倍 , 而理想汽车增长速度最快 , 全年总收入及销售额大幅增长超300% 。
在头部新能源车企带动下 , 国内新能源汽车迎来新一波发展热潮 ,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 2月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万辆 , 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 , 已连续8个月刷新当月产销历史纪录 。 1-2月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 , 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 。 其中 , 部分车型增势迅猛 , 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1—2月销量达43085辆 , 比亚迪汉EV1—2销量为13397辆 , 新能源汽车开始抢占传统燃油车销售空间 , 成为细分市场新的增长发力点 。
自主研发“造血”破局
可以看出 , 新能源汽车继续向好的态势非常明显 , 全球市场对于以头部车企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明显看好 , 资本狂欢还在继续 。 然而 , 造车新势力发展模式依旧靠“烧钱” , 均处于亏损状态尚未盈利 , 与“巨无霸”特斯拉的差距非常明显 。
2020年 , 理想汽车净亏损达1.517亿元 , 较2019年下降93.8% , 也成为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中亏损最少的企业 。 而蔚来汽车依然是3家造车新势力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 , 2020年全年净亏损为人民币53.041亿元 , 而小鹏汽车2020财年净亏损达27.320亿元 。
如何破局“烧钱”模式?毛利率与毛利润是判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 事实上 , 2020年理想、蔚来、小鹏造车新势力毛利率齐齐转正 , 理想汽车全年毛利率甚至达到16.4% , 这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拥有了自主“造血”能力 , 摆脱了“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 , 在成本把控上已经显示出一定成效 。
而实现“造血”能力的根源是自主研发的快速落地 。 近年来 , 软件定义汽车被频频提及 , 而相比于传统汽车在硬件造车方面的优势 , 新能源汽车发挥其在互联网方面先发优势 , 从软件及服务等方面突出重围 。
业内人士表示 , 特斯拉构建了“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 以汽车硬件为载体 , 搭载营销各种软件和增值服务 , 明显有别于传统车企过度依赖硬件前端销售的盈利模式 。 而蔚来的NOP(领航辅助功能)自动驾驶服务选配在50%左右 , 成为毛利率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 。
1月9日 , 蔚来发布首款豪华电动轿车ET7、150kWh电池包等新产品 ,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表示 , 今年预计将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一倍 , 达到50亿左右 。
延续2020年良性发展趋势 , 蔚来汽车2021年的强劲势头仍在继续 , 分别在1月和2月交付7225辆和5578辆 ,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2%和689% 。 李斌自信地表示 , 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20000—20500辆汽车 。
在新一轮的比拼中 , 自主研发技术依旧是维持领跑优势的重点 。 随着上海研发中心的建立 , 理想汽车正全力加快研发中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称 , 未来理想汽车将加快第二代扩展平台和高压BEV技术的开发 , 力求丰富产品组合 , 以满足更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 同时保持其品牌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 。 “我们正计划对我们最先进的常州工厂进行改型 , 以用于我们的新车型 , 特别是基于全新架构的全尺寸高级SUV , 该车型将于2022年推出 。 ”他说 。
【|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角力!】自动驾驶的全栈自研量产能力已成为小鹏汽车的核心优势 , 小鹏P7首次搭载NGP高速自动导航驾驶后 , 交付量快速增长 , 并推动小鹏取得了全年强劲的运营和财务业绩表现 。 4月 , 小鹏汽车将一改三元锂电池版车型 , 交付磷酸铁锂电池版车型 , 与特斯拉的Model 3进行正面竞争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 , “我们非常自豪 , 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具有颠覆性的车载语音系统和智能座舱技术 , 及我们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3.0 , 并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第三款电动车型 。 ”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拱千舒
各车企销量规划
大众集团
在2025年之前 , 推出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 年销量目标达到200万-300万辆 , 占总销量的20%-25% 。
宝马集团
2025年底达成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累积销售200万辆的目标 , 销量翻10倍以上 。
丰田集团
2023年 , 丰田电气化车型达到550万辆 , 其中HEV和PHEV车型达到450万辆以上 , EV和FCEV车型达到100万辆以上 。
特斯拉
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年销售量2000万辆 。
广汽集团
2025年汽车产销量达350万辆 , 市场占有率超12%;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整车产销规模超20% 。
一汽集团
2025年实现产销量600万辆目标 ,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占自主品牌销量比列超过20% 。
长安汽车
2025年 , 自主品牌350万辆 , 达到全面电气化 , 新能源车型销售116万辆 , 实现中国品牌第一 。
上汽集团
2025年欧洲市场销量达到30万辆 , 新能源车占比70%至80% 。
长城汽车
2025年 ,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含混动汽车)可达到100万辆规模 。
数据整理:魏泓泉
实习生 关振锋 廖彦晴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