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的实时健康监测系统 , 动态循环的“漂流”智能血压计 , 可实现家门口无接触取药的智能药柜……在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一系列为老服务的高科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 。
前不久 , 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 提出建立合适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 推动健康状态实时分析 , 推动老年人健康信息互通等要求 。 作为本市首批老年健康服务示范基地之一的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在“科技助老”方面可谓先行者 。
上门实时医保结算
让居家老人省心省力
家住丰台区嘉园二里小区的杨阿姨今年83岁了 , 近来突然出现了食欲差、脸色苍白、消瘦明显以及口腔溃疡的症状 。 在女儿的帮助下 , 杨阿姨打开马家堡社区医院智慧线上诊疗的微信小程序 , 打算找大夫给自己瞧瞧病 。
选中自己的签约医生张静之后 , 杨阿姨进入“候诊区”排队 。 这时候 , 张大夫正在线上出诊 , 小程序显示“前方还有1人 , 请耐心等候 , 此时若取消 , 需要重新排队……”没一会儿 , 张静医生就接通了杨阿姨的线上复诊视频电话 。 通过线上“面诊” , 张静认为杨阿姨应该做进一步的化验检查 , 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 于是 , 张静帮杨阿姨预约了第二天的上门医疗服务 。
第二天一早儿 , 张静和护士刘会就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发了 。 刘会随身带着一个医疗箱 , 张静则背着一个电脑包 。 没几分钟 , 两人到达杨阿姨家 , 杨阿姨拉着张大夫的手 , 热情地打招呼 , 聊起了最近的身体情况 。
“阿姨 , 我看您像是贫血了 , 但要诊断开药 , 咱还得查查血常规 。 ”说着 , 张静打开电脑包 , 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小巧的综合支付智能机和一部读卡器 。 简单连接之后 , 张静打开电脑 , 进入工作页面 。 使用读卡器读取杨阿姨的医保卡后 , 张静为她挂号并开出了验血的单据 。 接下来 , 就进入了收费的步骤 , 实时医保结算后 , 杨阿姨共需缴纳15.28元的费用 。 从挂号到收费的过程 , 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医生为老年居民上门送医 , 并完成上门实时医保结算
缴费过后 , 护士刘会打开医疗箱 , 取出采血针、试管等用具 , 为杨阿姨采血 。 验血结果 , 两天内就可以在线上诊疗平台查询 。 张静又针对老人的情况开了一些调理的药物 。 “医药企业的派送师傅下午会给您把药送过来 , 到时候给人家开门!”临走 , 张静悉心地叮嘱老人 。
“问诊、挂号、开药、开化验单、缴费、取药 , 这些过去需要上医院才能完成的流程 , 现在在家里就全办妥了 。 ”杨阿姨的女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赞”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上门送医送药加上实时医保结算 , 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了“四省服务”——省时、省事、省力又省心 。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介绍 , 该中心是全市第一家开展上门实时医保结算的社区医疗机构 。 “为解决居家老人、失能老人就医难的问题 , 在市、区医保部门和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 , 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了医保、医药和医院三方的信息系统 , 率先实现了线上问诊 , 上门送医送药 , 上门医保结算的闭环服务 。 ”
“健康大脑”监测系统
让实时监测服务可视化
走进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层的“健康小屋” , 占据整面墙壁的巨大显示屏带给人震撼的视觉感受 。 屏幕上 , 丰台区“健康大脑”智慧监测系统正在运行 。
屏幕最上方显示着总管理人数、重点监测人数、体温异常人数、伴随症人数等几个数据 。 屏幕左侧 , 疫情风险动态分析、社区管理项目、就诊患者即时体温数据等几项内容一目了然 。 屏幕右侧 , 显示着重点监测人群比例图、年龄性别比例图和发热比例图等几个图表 。 屏幕正中 , 则是一张辖区内各社区的分布图 。
文章图片
丰台区“健康大脑”智慧监测系统正在运行 。
奇怪的是 , 在这张“地图”中 , 每个社区的“头上”都顶着一个数字 。 这是什么意思呢?陈应军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个数字是各社区存在健康风险人群的人数 。 看似简单的辖区地图 , 其实也是一张健康风险预警图 。
陈应军打开操作界面 , 点击进入远程监测平台 , 一个更加细致的数据系统呈现在采访人员眼前 。 在在线实时监测数据一栏 , 患者的实时血压、血糖数据持续更新着 。 原来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有健康监测需要的部分患者免费发放了家庭智能健康监测设备 , 这个设备能够将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信息实时传回医院的监测平台 。 同时 , 平台还有自动预警的功能 , 患者健康情况一旦出现异常 , 系统就会主动推送信息给患者本人(或家属)和签约医生 , 提醒双方关注异常情况 , 及时进行处理 。
在实时监测数据栏里显示的患者信息被标注为红、橙、黄、白四种颜色 , 陈应军介绍 , 不同的颜色显示着患者健康风险的高低程度 。 其中 , 一位血压高达245的患者一直标着红色出现在显示栏的顶部 。 在全科诊室里 , 采访人员见到了这位八旬高龄的王阿姨 。
王阿姨是几十年的高血压患者 , 作为健康高风险人群 , 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实时监测设备的体验者 。 头一天夜里 , 王阿姨出现了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 监测数据达到了预定危险峰值 , 与实时监测系统相连接的智能回访平台立刻发现了王阿姨的异常 。 平台自动给王阿姨家里拨出电话 , 人工智能语音提醒王阿姨尽快就医 。
稍作调整 , 第二天一早儿 , 王阿姨就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 几次血压监测结果都被系统“标红” , 中心医生当即决定帮王阿姨转诊到大医院进一步诊治 。
“漂流”智能血压计
小创新解决大问题
在“健康小屋”外 , 放置着一个个头儿不小的“储物柜” 。 小格子、电子屏 , 这台“储物柜”样子有点像各家小区门口的智能快递柜 。 走近一看 , 屏幕上显示着“每天1块钱 , 血压有人管”的文案 。 这个“储物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文章图片
“漂流”智能血压计“码头”
原来 , 它是一个“漂流”智能血压计的“码头” 。 陈应军解释 , 智能血压计内置着一个智能芯片 , 可以自动把使用者的血压数据传到中心的监测平台 。 由于中心的实时监测设备有限 , 要实现附近老年居民“人手一台”不现实 。 怎么保证满足大家血压监测的需求呢?陈应军想出了租借的办法 , 让智能血压计动态循环利用起来 。
那么 , 智能血压计是怎么“漂流”起来的呢?赶巧儿 , 隔壁小区的陈大爷来到中心 , 正要给老伴儿租赁血压计 , 他掏出医保卡给采访人员演示了全套流程 。
只见陈大爷熟练地将医保卡插进读取口 , 点击屏幕上的“借设备”选项 , 接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依次输入手机号码、验证码 , 选定签约医生 , 再扫描二维码支付押金 。 简单的几个步骤完成之后 , 储物柜的一个“小格子”的门立刻弹开了 。陈大爷告诉采访人员 , 老伴儿有高血压 , 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时 , 经常到社区医院租借智能血压计 , 求助医院来进行远程血压监测 。 “有了自动提醒 , 再也不用担心忘记服药了 。 一天租金只要一块钱 , 血压稳定了就还回来 , 特别划算 。 ”陈大爷拿出血压计 , 关上柜门 , 满意离去 。
与之类似的解决大问题的小创新 , 还有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创的社区智能药柜 。 药柜可提供40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常用药 , 患者线上问诊开药之后 , 拿着社保卡就能在智能药柜取药 。 陈应军告诉采访人员 , 辖区内一共设有两台智能药柜 , 一台在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远的马家堡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 , 周边星河苑和城南嘉园两个社区总人口近两万人 , 智能药柜填补了社区卫生服务空白;另一处则设置在中心发热哨点 , 主要服务于发热患者的零接触取药 , 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
“中心发展智能化、信息化服务 , 起初是为了解决人力周转上的困难 。 ”陈应军说 ,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 , 服务辖区老年人口1.3万人 。 中心平均每天都有1500人次的就诊量 , 2017年至2019年就诊量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居榜首 , 而其中约七成都是老年人 。 患者众多 , 医护人员时常分身乏术 , 于是中心开始琢磨着用高科技手段来“填补”人手儿的空缺 。
几年的潜心探索下来 , 卓有成效 。 去年 , 中心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75% , 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 “使用智能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 是我们一直以来持续努力的目标 。 ”陈应军骄傲地说 。
文章图片
【服务|漂流血压计、智能药柜……这些小创新解了高龄患者大难题】居民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量血压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公路工程中介服务专项整治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华为|Insights直播回顾手语服务,助力沟通无障碍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榜首|[原]K8s稳居容器榜首,Docker冲顶技术热词,微服务应用热度不减,2021云原生开发者现状
- 产业化|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助力“专精特新”走向“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