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 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
曾被称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 , 不仅熬垮了共享单车等众多共享前辈 , 如今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 在消费者市场上也成为"刚需"般的存在 。
文章图片
不过 , 相较当初面世时1元/小时的"白菜价" , 现在的价格已经翻了几番 。 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小时充个电要3-4元 , 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小时!有的用户因未及时归还 , 一天花掉99元 , 等同于买了个充电宝 。
总而言之 , 共享充电宝已然告别了低价时代 。
涨价背后的吐槽
从2019年开始 , 共享充电宝行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调价 , 第一次将普遍的1元一小时变为2元一小时 , 到了9月份、10月份 , 又将普遍的2元一小时提高到3元一小时 。 同品牌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地点收费价格也不同 , 景区、口岸、车站等人流量大、地段好的区域定价往往更高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7年-2020年 , 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 , 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 。
文章图片
不过 , 如火如荼的行业发展背后却是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投诉与吐槽 。
一些消费者反映 , 除了价格偏高 , 共享充电宝存在充电效率慢、归还后仍扣费、好借不好还、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等问题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 ,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多达6000余条 , 各大品牌均有涉及 。
大家都知道 , 如今是智能手机的快充时代 , 大部分手机充电功率都在30W以上 , 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的功率仍停滞不前 , 几款最常见的共享充电宝功率都在12W及以下 。
以一部5000毫安容量的智能手机为例 , 使用快充从0%充电至100%电量大概在20-60分钟以内 , 而共享充电宝充满电量至少要花费2小时以上 , 如果边充边使用 , 至少要花费10几元才能充满电量 。
无奈的是 , 出门聚餐、商务交流、逛街之余 , 当手机响起电量告急的报警声时 , 共享充电宝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 即使价格上涨 , 更多用户还是难逃扫码"救急"的命运 。
而期待企业下调价格也是"白日做梦" , 由于受到企业竞争壁垒小、用户转换成本低等因素的限制 , 产品租赁仍然是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 , 所以涨价也在所难免 。
闷声发大财
共享充电宝诞生早期 , 业界大多数声音认为其是伪需求的存在 , 不仅国民老公王思聪立下flag , 称"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 , 消费者也多数认为人人都有充电宝 , 为何要使用共享充电宝 。
但经过3年多的市场教育 , 共享充电宝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 , 王思聪也将微博上的"吃翔赌约"悄悄删除 。 相比重运营、高成本的共享单车 , 共享充电宝这种轻运营、低成本 , 又兼顾刚需的赛道 , 正成为一门小而生意 。
业内人士认为 , 共享充电宝不像共享单车那样重运营 , 用户充完电就会将充电宝'乖乖'还回去 , 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 。
而且 , 共享充电宝进驻到餐厅、酒吧、KTV等场所后 , 不仅用户会主动将充电宝返还 , 同时因为商家会从中抽成 , 也由商家代为运营 , 从而大大降低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成本 。
目前 , 共享充电宝构成主要是机柜加充电宝 , 即使把机柜的成本平摊到单个充电宝上 , 单个充电宝的成本也远比单车低 。 而且 , 充电宝的折旧要优于单车 , 在同样的需求频次下 , 共享充电宝的回本速度更快 。
商家们也基本坐收渔翁之利 。 北京一家火锅店的负责人表示 , 他们餐厅里安装了两个24个充电宝的大充电柜 , 每次到周末 , 这48个充电宝都供不应求 。
该负责人透露 , 他们火锅店人流量不错 , 与品牌商签的是7成收入的合约 。 也就是说 , 如果一个充电宝一天被使用5次 , 使用费3元 , 两个柜机一个月就能收入2.16万 , 火锅店能分到1.5万元 。
【用户|价格一涨再涨!共享充电宝如何从“伪需求”活成香饽饽?】随着场景渗透率提升 ,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参与者们似乎都在"闷声发财" 。
跑马圈地抢商家
要知道 , 共享充电宝具有应急属性 , 当用户手机没电时是最没有忠诚度的 , 只是谁离得近 , 用户就用哪家产品 。 因此 ,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 , 本质上是商户点位的竞争 。
所以 , 品牌入场的成本远不止机器的成本 , 入场费成为各个品牌争夺市场的潜规则 。
醒目的位置 , 独家的代理 , 高频的使用场景 , 这些都是共享充电宝品牌商纷纷争夺的目标 。 所以 , 占据地利的商家往往会得到更多的盈利分成 , 目前市场大多三七分成 , 商家收取70%的利润 , 甚至有商家会让多家共享充电宝竞价 , 谁给的分成高就把点位给谁 。
而品牌方为了争夺市场 , 加速跑马圈地 , 只能牺牲部分利益 。 有品牌商甚至表示 , 愿意让出100%分成 , 公司免费提供设备 , 只为扩大势力版图 。
目前 , 共享充电宝领域几乎被街电、来电、小电和怪兽充电瓜分 , 形成所谓"三电一兽"的格局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三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市占率合计达 96% , 怪兽充电市占率 34.4%排名第一 。 该领域内还有巨头环伺 , 经过反复尝试后 , 美团也在2020年5月第三次启动共享充电宝业务 , 或将打破现有格局 。
文章图片
而且 , 在共享经济降温之际 , 共享充电宝甚至逆势冲击资本市场 。 3月12日 , 怪兽充电向美国SEC递交了招股书;此外 , 小电科技IPO程序已启动 , 或有望于2021年第三季度在创业板上市 。
不过 , 愈演愈烈的涨价状况 , 也令培育起来的用户渐渐产生抵触心理 , 分场景涨价或将削弱用户消费意愿 。
其实 , 从长远的运营战略来说 , 共享充电宝企业后续在产品性能、专利技术以及拓展多元化收入结构才是重点 。 目前广告收入在营收占比中不足5% , 参照自动售货机友宝在线广告收入达到近20% , 后续广告端收入开发是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大力拓展的重要方向 。
说到底 , 共享充电宝就是一个流量生意 ,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 , 消费者慢慢习惯这种低价而又便捷的服务 。 如果 , 价格以及服务触及用户的底线 , 行业的前景未必一片光明 , 至于进一步演进商业模式也道阻且长 。
推荐阅读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全体|喜报:三星 Galaxy S21 系列全体用户现已获推 One UI 4.0 正式版
- 隐私|用户隐私保护新境界,2021 vivo开发者大会将发布安全新动作
- 挖矿|深信服2021年度安全技术盘点,解决了用户哪些需求呢?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