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本科生发现古鱼王国新属种


化石|本科生发现古鱼王国新属种
文章图片

橄榄纹曲师鱼生态复原图 郭肖聪绘/光明图片
“文瑜 , 你真的发现了4.1亿年前鸭子吻鱼?”周末一大早 , 在山东科技大学女生宿舍 , 本科生姜文瑜就被舍友反复“盘问” 。
这是最近姜文瑜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 近日 , 姜文瑜上了微博热搜 , 原因是她刚刚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成果为古生物学界相关研究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发现4.1亿年前最原始鸭吻鱼类 。
一个非古生物专业本科生如何发现了古鱼王国新属种?这一切 , 要从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地科学院”)的“创新实验班”说起 。
设立“创新实验班” , 培养高级地科人才
姜文瑜没有想到 , 有一天自己能和“中国科学家”这个称呼这么近 。
2月25日 , 国内一家网站以《中国科学家研究新发现4.1亿年前最原始鸭吻鱼类》为题对姜文瑜的论文成果进行了报道 , 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随后这条消息更是一鼓作气冲上了微博热搜 。
这条鱼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这要追溯到2018年的一天 , 在山科大地科学院教师王平丽的选修课上 , 姜文瑜得到了一个消息:有兴趣跟着导师做科研的本科生 , 老师可以帮助联系导师并推荐 。
对姜文瑜来说 , 虽然对古生物学挺感兴趣 , 但天性安静腼腆的她不习惯和别人交流 , 也不习惯主动去找老师交流沟通 。 现在学院发布了这样一个平台 , 每个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平台公开报名 , 姜文瑜兴冲冲地报了名 。 报名的时候她并不知道 , 自己即将进入的是地科学院的“创新实验班” 。
从2015年开始 , 地科学院创办了本科生“创新实验班”(现名为“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 , 通过在低年级本科生中选拔有良好学术素养的学生 , 实行导师“一对一”指导 , 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 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地学人才 。
报名通过后 , 姜文瑜就跟着王平丽学起来 , 后来王平丽把她推荐给中科院盖志琨副研究员 , 在两位老师联合指导下 , 姜文瑜开展了自己的创新实践活动 。
脱颖而出 , 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
发现4.1亿年前古鱼王国的奥秘 , 虽然是专业领域的一件大事 , 但姜文瑜并不是古生物专业的学生 , 她学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王平丽告诉采访人员 , “创新实验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研究本专业的内容 , 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 , 主要是为了锻炼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
2019年 , 姜文瑜在盖志琨的带领下 , 参加了古生物学的学术研讨会 。 寒假里 , 她开始跟着老师去野外“挖宝”——拿着小锤子敲敲打打寻找各种化石 。 2020年10月 , 姜文瑜接到了盖志琨安排的一项新任务 , 对一张化石照片进行研究 。
一张普通的化石照片 , 要看准这是什么生物 , 需要在几十亿年甚至更早的时间长河里 , 准确给它找到“家” , 找到它的“爸妈和兄弟姐妹”是谁 。 用专业的术语讲 , 就是描绘一张某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系统分类”图 。 对姜文瑜来说 , 慢慢找到化石照片上这个生物的眼睛、尾巴、骨头 , 是一个寻宝的过程 。 但是要根据严密的科学分类 , 根据相关体系指标对其进行“家族定位” , 则是一项烦琐的工作 。
参考文献都是英文 , 又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在老师的指导下 , 在兴趣的推动下 , 姜文瑜开始一篇篇地啃英文文献 , 一遍遍地查找与这个鱼化石有关的材料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科研最终有了结果 。
2021年2月19日 , 姜文瑜的论文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发现古鱼王国的一个新属种 , 成为目前所知鸭吻鱼科最原始的成员 。 姜文瑜和老师还共同给这个鱼起了个名字叫“橄榄纹曲师鱼” 。 “橄榄纹曲师鱼”的发现丰富了盔甲鱼类的形态特征 , 为探讨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适应辐射提供了关键的材料 , 同时对于研究鸭吻鱼科的起源、多样性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
“其实我在古生物学界还是个门外汉 , 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 , 偶然有了这么一篇论文成果 。 在这个过程里 , 我收获最大的不是论文 , 而是良好学术素养的养成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 ”姜文瑜认真向采访人员解释 。
至于为何上热搜 , 姜文瑜开玩笑说:“可能大家对‘鸭吻鱼’这个名字更加感兴趣吧 , 以为在4.1亿年前 , 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鸭子吻鱼 。 ”
姜文瑜说 , 未来 , 她并不打算在古生物专业继续深造 , 这项研究仅仅是出于兴趣和爱好 , 她已经被保送河海大学继续攻读本专业研究生 。
实践成果丰硕 , 打造科学育人“金钥匙”
据悉 , 在“创新实验班”里 , 姜文瑜不是第一个脱颖而出的学生 , 有很多学生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 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 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
2017年加入“创新实验班”的赵向东在本科期间共发表SCI论文7篇;参加了2019年度泰山学术论坛并在青年论坛作题为“中生代鞘翅目昆虫化石探索与研究”的报告;和山科大本科生赵显烨一起获评“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每届全国仅有5名本科生获奖) 。 2016级本科生山显任对古鱼类领域进行研究 , 发表的论文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创新实验班”自设立以来 , 已经获得国家级比赛特等奖23项、一等奖13项……
“本科生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兴趣 , 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 他的潜力就是无穷的 。 ”“创新实验班”导师、教授陈雷认为 。
山科大地科学院副院长尹会永介绍 , 为了把有兴趣的同学“扶上马”再“送一程” , “创新实验班”推出了一系列保驾护航政策:首先对导师的遴选有一定标准 , 比如能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辅助及科学研究经费等;其次 , 制定管理条例 , 补贴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 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 , 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科生创新教育;再就是要求导师“一对一”联系学生 , 建立学生与教师交流制度、听报告制度等 。
尹会永表示 , 从实践来看 , “创新实验班”因材施教 , 充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现了教、研、学互长 , 既完成了本科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 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 成为科学育人的一把“金钥匙” 。
(本报采访人员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任波)
【化石|本科生发现古鱼王国新属种】[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