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价!有人借充电宝1天竟花掉99元 , 网友:都可以再买一个了......
共享充电宝涨价态势已经持续许久 , 背后既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 又有资本竞逐的身影 。
涨价潮再度来袭
近日 , 共享充电宝再现涨价潮 , 据媒体报道 , 部分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小时充电需要3-4元 , 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小时 , 而早期价格只有每小时1元 。 有的用户因未及时归还 , 一天花掉99元的情况 , 等同于买了个充电宝 。
部分网友表达对涨价的不满 。 一些网友称 , 共享充电宝就是冲着它便宜方便才用 , 现在这么贵 , 不会再用了 。 也有网友表示 , 自备充电宝出门不“香”么?
提价确保盈利
目前 , 共享充电宝领域几乎被街电、来电、小电和怪兽充电瓜分 , 形成所谓“三电一兽”的格局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三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市占率合计达 96% , 怪兽充电市占率 34.4%排名第一 。 该领域内还有巨头环伺 , 经过反复尝试后 , 美团也在2020年5月第三次启动共享充电宝业务 , 或将打破现有格局 。
在共享经济降温之后 , 共享充电宝却逆势掀起资本热潮 。 当地时间3月12日 , 怪兽充电向美国SEC递交了招股书;此外 , 小电科技IPO程序已启动 , 或有望于2021年第三季度在创业版上市 。
安信证券分析称 , 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分成激励地推运营-加速点位抢占-形成规模效应-提价实现盈利” , 目前市场上的玩家已经接近最后一个阶段 , 需要靠提价来保证盈利 , 并获得资本认可 。
怪兽充电在营收提升的同时已经实现盈利 。 根据招股书 , 2019年 , 怪兽充电营业收入为20.223亿元 , 2020年的收入为28.094亿元 , 同比增长38.9% 。
然而 , 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或许是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动因之一 。 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1.666亿元降至7540万元;净利率也从8.2%滑落至2.7% 。 招股书中对此解释 , 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营销费用和投放点位激励费用在上涨 , 其中包括佣金和入场费 。
安信证券分析称 , 对于共享充电宝而言 , 点位、运营以及资金是核心要素 。 点位方面 , 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让利60%给商家 , 以怪兽充电为例 , 其2020年佣金比率为44.1% , 对地区合作伙伴的入场费率达到14% 。 运营方面则需要与合作伙伴提供竞争性一揽子服务 , 以确保有效的扩展和保留;早期资本投入在完成铺设之后 , 后续仍需资本加持 。 怪兽充电2019和2020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量9.8亿元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达到11.29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怪兽充电上市前夕却陷入股权纠纷诉讼 , 公司创始人兼CEO蔡光渊被曾经的合作伙伴告上法庭 。 纽约联邦法院公布的案件材料显示 , 冯一名和尹思成起诉蔡光渊 。
据悉 , 冯一名和尹思成都曾是怪兽早期创始团队的成员 , 一起提出过共享充电宝的商业计划 , 并且共同筹建公司的发展 , 还介绍众多机构投资为项目融资 。 蔡光渊曾书面表示 , 为感谢他们的付出 , 愿意给予两位创始人3%的股份 , 但直到今天仍未兑现承诺 。 因此早在2020年10月 , 两位创始人就已经在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提起诉讼 。
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即便顺利登陆资本市场 , 共享充电宝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 。
经过多年市场培育 , 用户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7年-2020年 , 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现上升趋势 , 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 , 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 , 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 , 再降到15.6% 。
另外 , 快充技术以及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增强有望缓解用电焦虑 , 分场景涨价或将削弱用户消费意愿 。 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 , 共享充电宝企业后续在产品性能、专利技术以及拓展多元化收入结构是重点 。 目前广告收入在营收占比中不足5% , 参照自动售货机友宝在线广告收入达到近20% , 后续广告端收入开发是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大力拓展的重要方向 。
安信证券还表示 , 低线城市将是未来拓展方向 。 研报称 , 目前行业发展日趋成熟 , 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 , 一二线高产区域得以覆盖 , 用户习惯培养成功 , 并且基本实现盈利 。 其中餐饮场景渗透率达到50% , 预计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将提高 , 同时将逐渐进入三线及以下城市 。
在市场拓展的同时 , 共享充电宝质量及服务也饱受诟病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 , 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多达6000余条 , “三点一兽”均有涉及 , 其中 , 充值多扣费、押金不退、归还不规范等问题是投诉重灾区 。
业内人士认为 ,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 , 商业模式也可以轻易复制 。 共享充电宝企业想从众多的入局企业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 因此 , 其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产品、运营以及规模 。 共享充电宝归根结底是一个流量生意 , 未来只有深耕用户 , 聚焦服务 , 甚至于演进商业模式 , 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
收藏
【市场|又涨价!有人借充电宝1天竟花掉99元,网友:都可以再买一个了......】举报
推荐阅读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市场|因时乘势 奋进启航|写给2022年的一封信
- 教父|“博客教父”方兴东抢先体验荣耀Magic V,独创技术加持或成折叠屏市场拐点
- 市场|摩托罗拉新机g71发布,主打强续航,起售价1699元
- 市场|三星可折叠手机今年销量突破 800 万部,是去年的四倍
- 赛道|声网发布实时互动场景创新生态报告,预测RTE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 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战场又添一员,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上市,半年营收20亿 | IPO见闻
- 业绩|用Mac业绩说话!苹果摆脱英特尔,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