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2
头图摄影|邓攀
文/《中国企业家》采访人员 程璐
编辑/李薇
传了多日的“小米造车”终于在今天下午被证实 。 3月30日盘后 , 小米集团(01810.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 “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这意味着 , 小米正式宣布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 , 与蔚来、小鹏、理想 , 甚至特斯拉一比高下 。
文章图片
图2/2
根据公告 , 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而小米创始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随后 , 雷军在个人微博上透露 , 小米董事会今天才正式批准了这项决议 。 而就在今晚的小米发布会上 , 他将现场讲述小米对造车的新想法 。 小米集团今日收盘上涨2.2% 。
2021年4月6日将是小米11岁的生日 。 过去十周年 , 可以说雷军带领小米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商业神话 , 从最新的财报上也能看出这一点:2020年 , 小米集团总营收2459亿元 , 其中海外市场占据一半;智能手机业务全球总出货量为1.46亿台 , 重回全球三甲 。
不过 , 这份看似亮眼的财报仍低于市场预期 , 财报公布第二天 , 小米的股价一度大跌8% 。 这也正是雷军这两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一个10年 , 小米的未来在哪里?
今天 , 在小米11岁生日前 , 雷军找到并公布了答案——智能电动汽车 , 小米的下个十年 。
早有风声
市场对小米造车早已有风声 。
2020年底 , 市场传言称 , 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 , 售价为84999元 。 彼时小米回应称 , “没有造车计划 , 希望不信谣不传谣 。 ”
2月19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 , 从多个信息源获悉 , 已确定小米将要造车 , 并将其视为战略级决策 , 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 不过 , 2月21日晚 , 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回应造车传闻 , 称“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3月19日 , 媒体报道称 , 小米造车有望4月份立项 , 由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负责 , 王川已带队多方位摸底汽车行业 , 寻求人才、技术和工厂制造等各种资源 , 初步讨论的品牌定位与小鹏汽车类似 , 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市场 。
3月26日 , 媒体再次报道小米将造车 , 和长城汽车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 计划最快在本周宣布合作伙伴关系 。 不过 , 长城汽车当时发公告称 , “小米、长城合作造电动车”一事的新闻“并不属实”;小米则回应“一切以公告为准” 。
今天 , 小米集团终于以“公告为准”的形式发布了造车消息 。
知情人士透露 , 小米将投资预期金额的60%左右 , 其他的通过融资来解决 , 小米将把汽车组装外包给合同制造商 , 与小米大多数智能手机采用的模式一致 。
饱和的手机市场
智能手机收入占比小米集团营收超六成 , 仍占据着小米业务的主力 。
2020年财报显示 ,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522亿元 , 同比增长24.6% 。 2020年第四季度 , 智能手机收入426亿元 , 同比增长38.4% 。 根据Canalys的统计 , 2020年第四季度 ,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第三名 , 市占率为12.1% , 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 。
但雷军仍旧焦虑 ,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增长逐渐见顶的背景下 , 手机未来的想象空间有限 , 小米也需要找到一个更大的“风口” 。
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 , 与2019年的13.87亿台相比 , 同比下降了6.7% 。
与智能手机市场饱和甚至下滑之势不同 , 新能源汽车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红利高地 , 热度持续攀升 , 互联网公司蠢蠢欲动相继加入这场造车运动 。 崇尚“风口论”的雷军在此时考虑下场 , 入局造车 , 是个毫不意外的选择 。
当年 , 雷军就因为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并决定进入手机行业 , 才使得小米站上风口“顺势而为” , 这也是雷军对小米成功总结的经验之一 。 如今放眼新能源汽车 , 过去一年 , 资本市场对其情绪高涨 , 美股新能源车企市值一路飙升 。
特斯拉去年美股市值涨幅近7倍 , 以一己之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 甩开几大传统汽车集团 。 雷军早期参与投资的蔚来在2020年股价涨幅最高达14倍 , 市值一度超过小米;同样在美股上市的小鹏和理想 , 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达300%;五菱汽车在港股过去一年涨幅更是超1000% , 比亚迪港股同期涨幅也近400% 。
始终在追逐风口、且嗅觉灵敏的雷军早已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潜力 。
小米能造车吗?
男人爱车 , 雷军也不例外 。
早在2012年 , 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特斯拉工厂进行试驾;雷军还于2013年多次拜访马斯克 。 在资本上 , 雷军堪称分别参与了小鹏汽车的A1轮和C轮融资 。 小米则通过旗下各类产品积极介入汽车物联网(loT)生态 。
目前 , 雷军、小米集团及顺为资本三方投资汽车领域企业接近30家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当前小米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 , 且小米多家关联公司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
造车新势力已经证明 , 智能电动汽车避开了发动机、变速箱等造车门槛;也不再靠原来的4S店销售服务模式 , 而是要依靠后期的市场端运营、租赁、金融手段等;服务上 , 造车新势力目前的布局主要集中在配套充电设施相对比较完善的一二线城市 , 通过线上平台服务和线下直营店联动的方式 。
而在制造上雷军也做好了准备 。 雷军此前在与《中国企业家》的独家对话中坦陈 , 2016年小米提出了要敬畏制造业 。 所以 , 整个2016年我们都在强调夯实基础 , 大规模补课 , 主要就是补硬件的课 。
【中国企业家|刚刚宣布!小米新十年,雷军赌上智能汽车】相比于历史悠久的传统车企 , 造车新势力足够年轻 , 行业较低的入局门槛让有能力的玩家都跃跃欲试 , 进入牌桌参与洗牌 , 让小米看到了新的“绿洲” , 都促使雷军未来十年再造一个小米 。 何况 , 最新的财报公布 , 小米集团2020年的现金储备量高达1080亿元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