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100亿美元投入造车,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AI财经社|100亿美元投入造车,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文章图片
图1/3

_原题是:100亿美元投入造车 , 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来源:AI财经社
作者:丁雨馨
编辑:杨洁
曾被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义正言辞辟谣的小米造车 , 官宣立项了 。
3月30日 , 小米集团在港股发布自愿性公告称 , 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根据公告 , 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小米创始人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3月26日 , 还曾有消息称小米和长城汽车就合作生产电动车进行谈判 。 消息一出 , 双方股价都迅速拉升 。 不料收盘前 , 徐洁云在社交媒体辟谣称 , 该消息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 此前 , 小米造车的消息 , 也在传言和辟谣中几经反复 , 现在终于靴子落地了 。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 , 似乎成了新的风向 。 之前 , 随着“车界苹果”特斯拉近年销量和市值双双狂飙突进 , 苹果造车也浮出水面 。 现在 , 小米也紧随苹果之后入场 。
小米成立全资子公司造车 , 是否要复刻“苹果造车”?有汽车行业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初期 , 小米以强大的功能模仿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成功切入市场 , 并配合其独特的营销模式 , 成功脱颖而出 。 但是 , 相较于消费电子领域 , 汽车行业的生态和技术门槛显然更高 , “小米要‘二次山寨’苹果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 , 胜算不大 。 ”
“苹果造车”痕迹明显

AI财经社|100亿美元投入造车,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文章图片
图2/3

雷军在3月30日晚小米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说 , 造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要的创业项目 , 这次他亲自带队 , 愿意为此压上所有的战绩和声誉 。 小米决定成立全资子公司 , 所有的钱都是小米自己出 , 这是为了能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 , 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
雷军说 , 从今年1月起 , 小米开始对电动汽车行业潜力进行了调研 , 此前他曾经两次造访马斯克 , 这才在最近做出了造车的最终决定 。 据媒体报道 , 近期有许多车辆软件方面的工程师入职小米 , 小米也还在持续招募工程师 。
小米与汽车结缘更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 当时雷军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 , 投资了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2017年开始 , 顺为资本又先后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和C轮融资 。
也正是因为早期就涉足了该领域 , 在2014年开始 , 小米就被传言要自己造车 。 起初 , 雷军本人亲自澄清了这一说法 。 但随着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迎来爆发 , 小米造车的传闻又开始高频次地出现在公众面前 。
有声音认为 , 小米从手机厂商已经转型成智能硬件和IoT巨头 , 正围绕着人类所使用的所有智能终端在培育生态 , 因此 ,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 , 汽车也开始被纳入其生态圈视野 。
科技公司跨界造车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 但相较牵手传统车企的百度、阿里、华为等 ,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 小米通过成立全资子公司跨界造车 , 看来也是要采用代工模式 , 手法与苹果更加相似 。
那么 , 小米造车是要复刻苹果吗?
根据苹果iPod业务高级副总裁Tony Fadell的说法 , 乔布斯在2008年发布iPhone一代时 , 就表示过对苹果汽车的计划感兴趣 。
2013年前后 , 有媒体曝出 , 库克从奔驰和福特挖来两位高管 , 意在启动一项关于电动汽车的造车计划 。 此后 , 关于苹果造车的Titan(泰坦)计划数次被热议 , 但苹果对外界的口径却是保持一致的沉默 。 在2017年 , 苹果终于开始正面对造车计划表态 , 但与现在的小米不同 , 彼时的苹果已经正式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的许可 , 并以雷克萨斯RX450h为原型改造的测试车开始了路测 。
从做手机到造车 , 外界对苹果的质疑声一度不绝于耳 。 有分析师认为 , 造车不像做手机 , 对于苹果来讲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 尤其涉及太多零部件供应链 。 通用汽车的前CEO Dan Akerson就说 , 高投入、低回报 , 苹果其实是不应该造车的 。 但尽管如此 , 此后 , 有关苹果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方面的进展仍旧不断见诸报端 。
在2020年底 , 苹果已经在汽车领域获得了60多个专利 , 覆盖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AR导航、支付、生物识别等多个领域 。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 一切皆有可能 。 去年12月 , 苹果首款电动车将于2021年问世的消息传出 , 特斯拉的股价当日应声下跌 , 一度跌幅超过5% 。
传统车企和特斯拉 , 都必须重视来自苹果的挑战 。 不久前 , 苹果又被曝出与韩国现代和日本丰田谈判代工事宜失败 。 业内普遍认为 , 这正是基于苹果掌握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让传统车企对其充满担忧 。 有人甚至将苹果寻求整车企业合作比喻为“让三星生产苹果手机” 。
但对于小米而言 , 它能效仿苹果的做法 , 并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吗?

AI财经社|100亿美元投入造车,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文章图片
图3/3
【AI财经社|100亿美元投入造车,小米能复刻“苹果模式”吗?】
小米造车准备几何?
小米是否已经为造车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 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 , 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 , 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
有分析师称 , 在新能源汽车中 , 特斯拉的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 , 蔚来汽车的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 , 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 只是 , 目前小米汽车相关专利尚未深入到汽车整体结构的设计 , 更多的是以功能性开发为主 。
新造车企普遍烧钱 , 这是因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需要持续、巨额的资金投入 。 就这点来说 , 身处资本市场的小米可以通过增发实现募资 。 2020年底 , 小米就通过增发配售股票、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获得近40亿美元资金 。 另据最新财报显示 , 2020年小米已手握1080亿元现金储备 。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 这是小米造车的重要支撑 。
但不缺钱的小米 , 却向来缺“芯” 。 此前 , 小米斥巨资打造的手机芯片澎湃S1因性能不佳迅速遭到市场淘汰 。 近期回归的澎湃芯片备受瞩目 , 在3月30日的发布会上 , 小米首发了自研芯片澎湃C1 , 但它并不是手机处理器芯片 , 而是一个辅助芯片 。
比起苹果来 , 小米在核心技术上要面对外界更多的疑问 。 “小米是一个系统集成商 , 核心技术非常少 。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它不像苹果已经建立了从底层芯片到顶层应用、再到系统生态的体系化模式 , 小米的生态不具备这点 。 ”
此外 , 该人士还表示 , “在强大的iOS生态系统下 , 造车只是苹果在硬件领域的一个延伸 , 是增加的一个流量入口 , 与建立在安卓系统上的小米有着本质的不同 。 ”
国产手机曾一度被外界戏称为“逆向研发”的强者 , 也诞生出一批颇具规模的智能手机厂商 。 在当下 , 科技巨头“跨界造车” , 也呈现出和当年手机厂商创业一样的热度 。 但是 , 在造车领域 , 国内是否能够再诞生一个“苹果” , 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改变呢?这或许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