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院士们勉励女青年投身工程科技事业


中国|女院士们勉励女青年投身工程科技事业
文章图片

论坛现场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采访人员 应妮)她是国际著名的80后女科学家 , 她是1983年12月出生的付巧妹 。 作为中国古DNA研究的领军人物 , 付巧妹通过古基因组研究最新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知现代人群 ,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演化及中华文明的探根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 。
她参与主持设计了第一个与国际工业标准兼容的国产并行操作系统 , 她提出并实现了系统级容错的思想 , 成功解决了巨型机的可用性问题 。 她就是陈左宁院士 , 追求科学在她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 , 中国科学院院士、密码学家王小云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遗传学专家付巧妹 ,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分子细胞学专家刘颖……中国科技领域的最强女性们30日在首届“巾帼之美-女性科技论坛”公益科普活动中聚首 , 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女性们永葆好奇心 , 并且更勇敢一点 。
陈左宁回顾了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 广大女性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她以中国工程院陈薇、李兰娟、乔杰院士的英雄故事为例 , 展现了她们白衣为甲、医者仁心、顽强拼搏、科技战疫、巾帼不让须眉的可贵品质 。 她也指出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 “中国的发展需要女性同胞的强大力量 , 世界的进步更需要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智慧” 。
她介绍 , “性别平等”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优先事项 , 也是UNESCO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 。 她希望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 , 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撑起“半边天” 。 她还特别鼓励女青年勇敢选择投身工程科技事业 , “性别不是问题 , 只要有兴趣就努力去做 , 女性其实有很多的特质和优势” 。
付巧妹教授发表《热爱坚守 , 邂逅古遗传学 , 在偶然和幸运之外》主题分享 。 她表示:“结合自己的经历、一些困惑一些思考 , 为什么要研究古遗传学?源于热爱与坚守 。 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道路不确定性 , 回顾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 , 才会坚定的走下去 , 把研究工作当生命一样热爱 , 不觉得辛苦更觉幸福 。 年轻人面临很多选择、需要我们做好当下 , 有所收获;面对选择 , 勇于承担;探索兴趣 , 付诸行动;把握机会 , 倾尽全力 。 因为热爱 , 所以坚守 , 把想法付诸行动 , 这样离梦想更近 , 愿各位同学都能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有所坚持、有所收获” 。
刘颖教授发表《你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主题分享 , “好奇心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 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 , 实验室提取香蕉DNA , 到坚定生命科学志愿;从美国留学深造 , 到一次次科研挑战极限 , 反而更具好奇心更有趣 , 设计实验、设计假设、开展实验、每一次都充满期望 。 科研教会了我 ,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 , 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 。 讲述了回国后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 代谢和衰老 , 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感应 , 科研让我成为精神上的自由国王 , 希望青年人在追求科研过程中保持好奇心 ,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
“好奇心”和“勇敢”是这些女性科技工作者们口中的关键词 。
“如果我能倒退几十年回到你们这个年龄 , 但又穿越回现在 , 我肯定会有更多的兴趣点 。 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 , 就是对科学未知的永恒探索之心 。 ”陈左宁院长说 。
“活在当下 , 把想法变成行动 , 永远保持好奇心” , 这是付巧妹的寄语 。 而刘颖则总结为一句话 , “勇敢一点 , 努力一点 , 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示:“年轻人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 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 女性是人类的半边天 , 女学生是学生的半边天 , 半边天的地位、作用的发挥、力量的显示 , 正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 中国非常需要有见地、有眼光、有能力、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知识分子 , 希望女性科技工作者能得到社会更多重视 , 并呼吁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 ”
【中国|女院士们勉励女青年投身工程科技事业】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腾讯北京总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