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风口上雷军的最后一舞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港股君
来源: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 ”这是雷军的名言 。 昨天(3月30日)晚上 , 雷军宣布将亲自带队杀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如今最大的风口之一 。
消息一出 , 朋友圈沸腾 。 3月31日 , 小米集团(01810.HK)高开5%左右 , 但随即震荡下跌 , 最终收盘于25.75港元/股 , 涨幅仅0.59% 。 似乎 , 资本市场对小米和雷军的大动作并不买账 。
无论是国外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 , 甚至百度、阿里、华为、恒大等重量级公司均已纷纷入局 。 作为后来者的小米 , 该如何破局仍是难题 。 而无论结果如何 , 作为雷军口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 这都将成为他在风口之上的最后一舞 。
/ 01 /
风口之上
雷军押上了所有
在当晚的发布会前不久 , 小米集团先行发布公告称 , 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 。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文章图片
图2/5
图片来源:小米
随后 , 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表示 , 小米现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态环境 , 小米汽车的到来 , 将补齐小米智能生态场景的关键一环 。
雷军还回顾了他从程序员到管理者 ,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 从互联网到硬件的三次大转折 。 而在过去的两个半月 , 他又开始了一次蜕变的新旅程 。
雷军透露 , 过去的75天里 , 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 , 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 , 两次正式的董事会 。 此后 , 才有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
“小米造车是我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 我愿意为此押上全部声誉 , 亲自带队 , 为小米汽车而战 。 ”雷军说 , “我只关心 , 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 ”
文章图片
图3/5
图片来源:小米发布会视频截图
雷军的演讲无疑感染了数量众多的“米粉” , 一时间“干翻特斯拉”铺面屏幕 。 但是 , 感动归感动 , 生意归生意 。 雷军还表示 , 小米的立项造车过程十分“纠结” 。 因为相比手机制造业 , 汽车工业不仅更为复杂 , 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较为棘手 。
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 , 雷军表示 , “截至2020年末 , 小米现金储备量为1080亿元 , 我们亏得起 。 ”而除了雄厚的资金 , 小米现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 , 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 , 也都是将为小米造车提供有力支撑 。
但是 , 即便拥有这样的资金、研发实力 , 小米造车的决策过程仍是相当纠结 , 甚至被吐槽为一幕“肥皂剧” 。
/ 02 /
小米造车
“肥皂剧”下早有先兆
从去年“造车 , 我们是认真的”海报开始 , 就不时有关于小米造车的传言流出 。 对此 , 小米前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在网上曾信誓旦旦的表示 , “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 , 都是假新闻 。 ”
2021年2月 , 小米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 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但市场闻风而动 , 小米市值一度暴涨500亿港元 。
不久前 , 雷军在许知远的节目中透露“有特大项目要干 , 准备了100亿美金”再度外界猜测 。 在此期间 , 还一度爆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消息 , 徐洁云再次辟谣 , 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
虽然小米官方并未对造车进行过否认 , 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 但不断与时代大风口智能汽车行业传出“绯闻” , 不仅让资本市场多次大起大落 , 数量众多的米粉甚至吃瓜群众也被吊足了胃口 。
文章图片
图4/5
图片来源:小米
其实 , 关于造车 , 雷军曾透露 , 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 ,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 雷军开始关注电动汽车产业 , 并且一直看好 。
“此后七八年 , 投了十家电动汽车公司 。 ”雷军说 。
2015年 , 在蔚来汽车获得的第一批投资中 , 雷军的顺为资本名列其中 。 2019年11月 , 小鹏汽车C轮融资名单上 , 小米集团也没有缺席 。
彼时 , 雷军表示:“小米集团和小鹏汽车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互通方面 , 已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 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希望通过本次战略投资加深双方在智能硬件和Io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 ”
2020年 , 小米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 , 与梅赛德斯—AMG F1车队合作推出特别版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 , 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将携手梅赛德斯—奔驰SUV等 。
所以 , 尽管小米在当时再三否认造车计划 , 其实已经不断将自己嵌入到造车产业链之中 。 其背后除了新能源汽车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 广阔而真实的市场需求 , 还有其超越汽车制造本身的全新估值体系 。
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 , 到2025年 ,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 2020年前11个月 , 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247万辆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0.9万辆 , 占比不足5% 。
也就是说 , 未来5年 ,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增量 , 由此也为相关产业链企业的估值奠定了底层基础 。
对此 , 中信证券也预计 , 2025年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分别达700万辆、1500万辆 ,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9%、36% 。 届时 , 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将具备智能配置 , 并认为具有全栈研发和产品能力&持续降成本的公司有望获得更多份额 。
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无疑充满诱惑 , 但对于小米来说 , 此时启动的造车计划 , 在未来五年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 仍充满悬念 。
/ 03 /
【|小米造车,风口上雷军的最后一舞】亏不亏得起仍要掂量
据智慧芽数据显示 , 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经达到834件 , 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6% , 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 而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 可见 , 小米在汽车方面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领域和行车安全方面 。
对此 , 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认为 , 对于小米等具备软、硬件集成能力的企业来说 , 进入智能汽车制造领域 , 其核心优势在于围绕智能汽车进行生态建设 。 而在智能汽车的核心领域 , 小米的技术积累仍然薄弱 , 比如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和电控)、自动驾驶等 。
文章图片
图5/5
图片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
比如 , 据AutoLab的一项统计显示 , 蔚来的汽车相关专利数达3939个 ,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汽车相关专利总数为2008条 , 而小米在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上仅有一项 。 当然 , 需要提到的是 , 小米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 , 这家公司拥有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完全解决方案 。
花旗曾在研报中指出 , 造车远比制造智能手机要复杂得多 , 供应链也更长 , 但小米貌似还没有搭建起这样的供应链 。 同时 , 造车属于重资产业务 , 将会消耗大量资源 , 同时带给公司长期的财政负担 , 对当前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带来影响 。
所以 , 它建议小米 , 可以采取物联网的布局方式 , 通过与关联公司合作 , 采用出售生态系统的方式进军汽车圈 。
这可能是小米在汽车行业分一杯羹的唯一方式 , 花旗表示 。
其实 , 科技公司参与打造智能汽车生态 , 也多采用和车企合作的方式为主 。 比如腾讯等公司只做智能网联方案的供应商 , 百度与吉利进行合作、阿里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合作 , 华为与汽车厂商合作 , 提供智能与数字技术等 。 而小米也曾创出与长城汽车合作的消息 。
但是 ,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 , 雷军提出的“高品质新车”将面临来自特斯拉等强势品牌的巨大冲击 。 目前 , 掌握核心技术的特斯拉已经向国产品牌发起价格战 , 尽管频遭吐槽 , 但特斯拉Model Y刚上市便遭抢购 , 也说明了其竞争力之强 。
对于这种挑战 , 相信经过充分调研的雷军已经了然于胸 。 但是 , 在他“我们亏得起”的豪言背后 , 造车到底有多烧钱 , 仍需要仔细盘算 。
比如小米参与投资的蔚来汽车 , 2020年净亏损53.041亿元 , 2019年亏损112.96亿元 , 2018年和2017年分别为96.39亿元与50.12亿元 , 4年亏损300多亿元 。 此外 , 小米财报显示 , 2020年研发总投入为92.56亿元 。
节点财经认为 , 小米首期投入的100亿元 , 相对小米来说确实不少 , 毕竟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研发费用 。 但对于仍处烧钱阶段智能汽车行业来说 , 这个数字或许仅仅只是个开始 。
公开数据显示 , 目前“新造车”领域的企业已超过100家 。 此时入局的小米即便资金储备充足 , 其产品推出、量产、打开市场仍需时日 , 届时竞争的激烈程度不难想象 。
小米真的亏得起吗?发布会的豪言之后 , 这个问题仍需谨慎面对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