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小米造车打通生态链 汽车电子产业前景广阔

_原题是:小米造车打通生态链 汽车电子产业前景广阔
● 本报采访人员 金一丹 崔小粟
小米集团日前发布公告称 , 拟成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无独有偶 , 百度、苹果等互联网科技巨头近期也在造车领域动作频频 。
业内人士指出 ,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 , 智能汽车被视为手机之后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 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 , 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 。
拓宽生态版图
据小米公告 , 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 , 小米造车具备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撑 。
雷军称 , 小米如今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 , 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 “我们有优秀的工程师团队 , 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 , 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 , 说实话 , 我们亏得起 。 ”
年报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小米集团现金余额达到1080亿元 。 “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 , 如果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 , 真的有点愧对全球‘米粉’对小米的支持 。 ”雷军说 。
小米造车早有筹划 。 雷军表示 , 从1月15日立项开始 , 过去的75天里 , 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 , 与两百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 , 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 , 两次正式董事会 ,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 , 今天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 ”
值得一提的是 , 雷军强调 , 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 , 小米经过反复考虑 , 决定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 , 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汽车体验 。
“这一回 , 我决定亲自带队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 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 , 为小米汽车而战 。 ”雷军说 。
巨头扎堆造车
除了小米以外 , 阿里、百度、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也纷纷表示要造车 。
2020年11月 , 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巨无霸”项目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正式启动 , 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
2021年1月11日 , 百度宣布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 百度表示 , 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 。 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 ,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Apollo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优势 。
此外 , 苹果公司近期也被传出将在2021年9月发布首款电动车AppleCar , 其原型车已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 。 供应商预计 , 明年AppleCar的出货量将初步释放 。
华为的造车则有所不同 。 虽然传言由来已久 , 但华为官方多次明确否认 。 在华为发布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之后的一个月 , 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一则关于智能汽车部件管理决议 , 再次确认华为不造车 , 并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入消费者BG 。 不过 , 华为在文件底部标明 ,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 , 有效期为3年” , 留下了遐想空间 。
“早在2016年 , 国内就掀起了互联网巨头试水汽车产业的浪潮 , 但更多扮演的是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汽车产业赋能 。 而这一轮则有所不同 , 很多科技巨头不再甘心充当配角 , 而是亲自下场造车 , 这对汽车产业的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 ”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表示 。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表示 ,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 , 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 , 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 。 ”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小米造车打通生态链 汽车电子产业前景广阔】目前 , 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 , 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 。 IDC预测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金额从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 。
安信证券认为 , 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次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 。 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 , 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 市场空间超万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