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以高速命名的“走廊” , 如何担负起赋能长三角科创的重任?
脱胎于松江区“一廊九区”建设、以G60高速命名 , G60科创走廊在经过多年发展后 , 已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
如今 , 随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6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下称《方案》) , G60科创走廊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路线图” 。
两年:年增百家上市公司
根据《方案》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包括G60国家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商合杭高速铁路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 , 江苏苏州市 , 浙江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 ,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9个市(区) , 总面积7.62万平方公里 。
《方案》明确了两步走的建设目标 , 从短期看 , 到2022年 , 科创走廊建设初显成效 。 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年均新增100家以上 , 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0家左右 , 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每年不少于20万人 。
“年增百家上市公司 , 意味着G60科创走廊所经过的城市不断有行业龙头企业崛起 , 也意味着相关城市的营商环境将不断优化 。 ”中山大学区域经济专家、教授林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林江指出 , 上市公司往往代表一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能够实现年增百家上市公司 , 至少证明有更多新兴行业正在被创造出来 , 同时有不少新兴行业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涌现 , 这是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 。
“此外 , 这也说明G60科技走廊的税收和财政实力不断得到强化 , 将为基建以及其他财政投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 ”林江说 。
五年:打造重要创新策源地
从长期看 , 《方案》提出 , 到2025年 , 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 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 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 。 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方案》提出四方面措施 , 分别是: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 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区域协同创新 , 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 , 共同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典范;着眼深化改革和优化服务 , 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在林江看来 , 长三角地区地域广阔 , 如果能够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的样本 , 足够大的示范效应将激发长三角的科创积极性 。
“打造科技策源地需要科技龙头企业 , 而这些龙头企业既可以是引进的 , 也可以是自主形成的 。 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 , 需要引进和培育‘两条腿’走路 。 ”林江强调 , 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 关键的指标不是有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和平台 , 而是相关企业和平台能否对科技资源和人才产生集聚和扩散效应 , 在更高层次的科技研发和应用领域发挥影响力 。
“在此过程中 , 既要发挥政府对于科技资源的引导作用 , 也要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 。 对于长三角而言 , 这其实是发挥政府作用的‘苏南模式’和发挥市场作用的‘温州模式’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对接和流程再造 。 ”林江说 。
上海: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从更高层面 , 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 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
纲要在第三十一章“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的第四节“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明确提出 , “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 , 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 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
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 , 上海如何下好先手棋?
“G60科创走廊的建设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 , 来自上海的金融、法律、管理、咨询、研发等服务 , 将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 。 ”林江表示 , 上海张江科技园等已经凝聚了众多长三角科技和人才资源 , 加之上海拥有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先行先试政策 , 相关资源、政策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外溢到长三角其他省区 。
林江也提出 ,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 需要从宏观上对接珠三角一体化 , 实现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与发展 , “这种融合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就是科技创新” 。
【上海市|赋能长三角科创,需要这样的“走廊”】“长三角和珠三角均是我国对内和对外两种开放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重要示范区 。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 , 持续开放与创新不仅将对长三角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 , 也决定了长三角与珠三角是否真正实现区域融合的目标 。 ”林江说 , 上海在积极推动两个三角洲融合发展的角色越突出 , 越能够发挥其在G60科创走廊的龙头示范作用 。
推荐阅读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梦芯|梦芯科技:精准时空信息赋能汽车技术创新发展
- 历史|河南五举措数字赋能 “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 流程|HMS Core电商与游戏行业解决方案,全流程赋能开发者创新
- 章庆元|金山办公CEO章庆元:赋能大型组织办公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