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豪掷70万买画背后的“设圈”调查
文章图片
图1/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语境 世昕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4月7日 , “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的一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 这位女孩在数月之内花费高价找到多名画手约稿 , 家长发现后 , 要求画手们退还稿款 , 纠纷四起 。
“未成年”和“巨款消费”两个元素挑拨着大众的神经 , 话题随即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爆 , 引发大批网友围观 。 他们满是疑惑:高价买画往往发生在拍卖行和画廊 , 在网上约稿也能花这么多钱吗?
文章图片
图2/13
70万中涉及金额最大的稿件高达7万元 , 这笔钱指向画手“白琴” 。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 , “白琴”也成了舆论焦点 。 围绕其画作内容 , “是否存在诱导性消费”“交易合法性”等质疑随之产生 。
白琴发布微博回应诸多质疑 。 她表示女孩自称成年人 , 自己不存在诱导行为 , 7万元的约稿还包含加急费用和各种赠图 , 均为合理范围之内 。 在沟通退款后 , 她已经退还给了芙芙6万元 。
但争论没有平息 , 众说纷纭间 , 女孩和画手所处的文化圈子“设圈”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中 。
文章图片
图3/13
芙芙花7万元向白琴定制的人设图
7万约稿的“设圈”逻辑是什么?
13岁女孩“芙芙”是标准的“设圈”玩家 。 设圈的“设”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设计” , 而是“人设” 。
简单来说 , 这是一个养“人设”的圈子 。 圈内人往往会构想出一个人设 , 人设既可以是对自己的设定 , 也可是一个全新的虚构人物 。
人设也可以被抽象成为一种艺术作品 , 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人物进行构想与搭建 , 设定人物的性别、外貌、身份、背景故事 , 还会赋予其性格、取向等各种元素 。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设是独一无二的 。
在设圈内部还有细分 。 OC(原创角色) , 指由自己设定、塑造出来的角色 , 独属于自己;“设子”与之相对 , 指从别人那里购买来的设定角色 。 打开ACG社区App半次元搜索设圈 , 就能看到对设圈概念的详细解读 , “你可以叫设子孩子 , 但你不能管原创OC叫设子” 。
文章图片
图4/13
无论是原创OC , 还是买来的“设子” , 一个人设的“生命”往往会被“延续” , 圈内玩家会不断完善设定 , 使自己的虚拟人物更加立体 , 让其“长大” 。 创作、完善人设的过程也被圈内人称为“养孩子” , 他们喜欢称自己的角色为女儿、儿子或者老婆 , 自己则是“家长” 。
芙芙在约稿平台“米画师”的账号简介里 , 写着“家有女儿” 。 她花70万不断找人约稿的过程 , 就是她“养孩子”的过程 。 设圈是ACG亚文化大圈层下的产物 , 带有诸多二次元特质 。
除了部分有美术功底的玩家会自己画图外 , 找画手约稿是更多人的选择 。 不同于同人圈“自发产粮 , 用爱发电”的情况 , 商业交易是设圈内部的常态 。 花钱“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 而画人设也成为诸多画手除商业约稿外获取收益的重要业务之一 。
文章图片
图5/13
米画师平台上人设图售卖界面
随着设圈的不断壮大 , 画手画人设图的模式也越发成熟 。 画手通过设圈获取收益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金主(买家)提供人设与需求 , 画手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创作 , 这类约稿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难度较高 , 价格也较高 。
二是将自己创作好的人设图进行售卖 , 一些“设子”带有基本的人物设定 , 另一些则是单纯的人物形象 , 缺少姓名、身份等其他信息 , 等待着金主买走后再进行补充 。
金主不仅可以从“米画师”等专业平台进行约稿 , 也可以从微博、QQ群、微信群、贴吧等社交媒体与画手联系 , 并进行转账交易 。 这种私下的转账交易相对更加广泛 。
除此之外 , 设圈约稿还有诸多“花样” , 比如“共养” , 指多个玩家共同拥有一个人设 , 拼单向画手约稿;而拼单人数较多的情况被称为“巨人车” , 共养人数可以达到几百人;“钞能力”指设圈内金主约稿出手阔绰;“太太”指比较优秀的画手等等 。
事件的另一重要人物“白琴”被称为设圈顶流“太太” 。
白琴在“米画师”平台的评分达到五星满分 , 评价中一半以上都是人设稿件 。 她也曾经发微博表示 , 自己的约稿价格达到四位数是正常水平 , 上万也很常见 。
文章图片
图6/13
米画师平台上白琴的主页
“半次元”App中有一个主题为“入设圈后的花销”的问答 , 提供了一个答案:在58个回答中 , 许多玩家的花销都达到了一万以上 , 部分甚至达到了7、8万 , 大多数人都拥有两个以上身价上千的“孩子” 。 而人设图约稿是“提高身价”的主要方式 。
文章图片
图7/13
不少人认为7万约稿有些离谱 , 但在部分设圈人看来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白琴”的画就值这个价 。
人设的“身价”
7万是芙芙向白琴支付的价格 , 而芙芙在各个画手约稿的金额总和高达70万 。 由于涉及金额过大 , 和约稿画手沟通退款时 , 芙芙的母亲扬言“不退款就用700万让设圈地覆天翻” , 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
不少画手都能够与“受害者”白琴共情 , “创作不易 , 被退款还被威胁真是无妄之灾” 。 但令人意外的是 , 这样“嚣张”的威胁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 类似于“求求快把这圈子扬了吧”的声音并不少 。
文章图片
图8/13
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微博画手“鱼总”在此事件发生后发微博表示 , “设圈全是缝合怪” 。 CG画家“乌合麒麟”也在微博上称 , 不能理解圈子里的各种“规矩” , 这些圈层规则就是为了“骗小孩钱” 。
文章图片
图9/13
在白琴之前 , 设圈有过不少类似的“翻车”案例 。 画手木星橙回忆 , 这些案例发生在设圈 , 涉及金额大 , 作者的绘画能力也经常被人诟病 。
2020年 , 有画手将自己画好的设子拍卖到了17万元的高价 , 人设名为“熊熊公主” , 当时引发了广泛热议 , 17万元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 事后 , 作者自己也觉得价格太高 , 半价将其卖给了出价第一名的金主 。 也有画手曾以32万元卖出人设 , 直接导致画手和买家都被“喷到退圈” 。
文章图片
图10/13
拍卖价17万的人设“熊熊公主”
这些高昂“人设”真的能与艺术品比肩吗?
小岑是一位毕业两年的美术生 , 为了学习绘画技巧 , 她在大学期间一直关注着很多画手 。 2019年 , 她抱着学习的心态加入一个近两千人的设圈约稿大群 , 但她很快察觉到一些问题 。
基于一名美术生的专业和多年的画画经验 , 她发现很多被“设圈”奉为“大神”或者“神图”的画 , 虽然不能完全否认它们的艺术价值 , 但是其价格和画作本身不能完全匹配 , 同时 , 由于圈内买家追捧花哨的画作 , 简洁干练的风格往往被认为是“敷衍” , 画手也陷入了怪圈——“只崇尚复杂和堆砌 , 不在乎人体结构和画面协调” 。
包括小岑在内的许多画手都认为 , 圈内存在“价格不看质量”的问题 , 似乎画手的流量才是第一要义 , 人设的高价实则是太太名气的溢价 , “给孩子画图的画手越有名 , 孩子就越有面儿”的风气愈演愈烈 。
随着近两年圈子的不断扩大 , 新的“金主”不断涌入 , 设圈有名气、有实力的画手供不应求 , 圈内有名的“太太”更成为众星捧月一般的存在 。 像白琴这样有名气又不常接稿的太太 , 偶尔掉落一两张接稿的档期 , 金主们就像疯了似的去排队 , 四位数是很正常的价格 。
当金主们面对价格越来越高的市场时 , 陷入了一种“竞争”中 。
文章图片
图11/13
三位数身价的人设性价比很高
在社交媒体上发自己的人设图 , 动辄要配上几千元的付款界面 。 一方面是为了证明图的正版性 , 保护作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是一种攀比心态 , 金钱的投入不仅能让人设更“美” , 还证明了对人设的上心程度 。
当一些人设角色在圈内有了名气后 , 更需要对其人气进行维护 , 请知名画手、不断画新图成为了第一选择 , 而这就需要金主不断“砸钱” 。 有自媒体评论:设圈陷入了内卷 。
被“圈”住的小孩
“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之所以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 一是因为“天价” , 二是因为“未成年” 。
“用钱去塑造一个喜欢的人物没有问题 , 问题在于这个圈子没有年龄限制 , 吸引了很多未成年买家 , 合同、法律意识相对薄弱 , 行业标准也很模糊 。 ”小岑告诉刺猬公社 。
在很多圈子 , 个人私下约稿时都有一条潜规则:“口头约定 , 直接转账” 。 这对买家卖家都没有保护和限制 。
但相比其他圈子 , 设圈更加不规范 , 信息相对闭塞 , 会出现许多私下议价、抬价导致高价的情况 。 从一定程度来说 , “高价低龄”促成了设圈众筹买人设的“巨人车”特殊文化 。
文章图片
图12/13
当“未成年”“高金额”“无合同”三个要素绑定在一起 , 就成为一颗随时会爆发的炸弹 。
在事件的对峙中 , 即便白琴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多次询问芙芙是否成年 , 并得到了对方肯定的回答 , 但最终仍旧陷入了纠纷中 。 “避雷”未成年人一直是许多圈内人心照不宣的共识 , 但遗憾的是 , 圈子的低龄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在“半次元”App的一个帖子里 , 有位玩家表示自己从“07年就开始玩人设” , 下面的几十条评论中 , “07年我才出生”的言论并不在少数 。
由于圈子小众 , 以兴趣爱好驱动 , 平台难以形成规模 , 整个圈层商业缺乏有效的监管 。 与此同时 , 低龄化的金主群体缺乏理性消费意识 , 拿着家长的钱肆意消费的现象难以制止 , 攀比的风气导致恶性循环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圈子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 我们的环境还没有成熟到单独讨论网络画手行业规范的地步 。 ”小岑说 。
低龄化的趋势不是设圈独有 , 整个ACG圈子、追星、直播打赏、游戏充值都是如此 。 木星橙的感受是 , 这种趋势在“越流行的互联网内容(上)越明显” , 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也更加偏激和狂热 。
高溢价、低龄化、缺规范 ,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济纠纷 , 未成年人约稿后家长要求退款的事情并非个例 , 几次“天价图”事件背后的买家都被证实为学生 。 圈子发展病态 , 又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监管 , 渐渐变为名副其实的“野生市场” 。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教育 。 在过往的“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相关案例中 , 家长是否尽到监护责任 , 也会成为法院判定返还金额的考量因素 。
文章图片
图13/13
芙芙妈要求退款时的发言
在事件发酵初期 , 芙芙的母亲曾试图将约稿营造为“画手骗钱” , 并以家庭实力、报警调查等威胁画手 。 随后 , 芙芙又被曝出牵扯到另一个圈子“娃圈”的骗单风波中 。
“70万事件”只是灰色地带里的一个极端案例 , 还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藏在海平面的冰山之下 。
【|13岁女孩豪掷70万买画背后的“设圈”调查】注:文中木星橙和小岑为化名 。
推荐阅读
- 人物|扎克伯格豪掷1亿元在夏威夷岛屿买地 包含一个致命水库
- 警告!|虎牙:“利用精神残疾女孩做低俗直播”涉事主播此前已被永久封禁
- 人物|女孩攒4千母亲出2千买iPhone 13 到店后母亲反悔 女孩崩溃
- 人物|杭州电瓶车自燃事件受伤小女孩不幸离世
- 人物|杭州电瓶车自燃事件受伤小女孩离世
- 人物|90后女大学生成“千亿快递女孩” 收件女子获“全年包邮”
- 人物|22岁女孩成为董明珠秘书 董明珠:希望将她培养成下一个自己
- 拉尼娜|来自小女孩的魔法攻击——拉尼娜与冷冬
- 电子商务|Square宣布Cash应用年龄限制下放至13岁 但不支持青少年购买比特币
- 新浪科技综合|9岁女孩用已经昏迷的父亲的脸解锁iPhone并拨打了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