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要让58同城重返“神奇” 被寄予厚望的安居客IPO不轻松

_原题是:要让58同城重返“神奇” , 被寄予厚望的安居客 , IPO不轻松
文 |AI财经社 陈畅
距离58同城完成私有化退市还不足一年时间 , 其旗下拆分重组的房地产业务有了新动作 。
4月8日 , 58同城旗下房产信息及交易服务平台安居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将募资至少10亿美元 。
招股书显示 , 58同城作为最大股东持有安居客45.3%的股权 , 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直接持有13.5%股权 , 除“亲爸爸”外 , 腾讯持有14.1%股权 。
招股书称 , 安居客收入主要来自向房产经纪品牌、经纪人以及开发商提供在线营销服务 , 以及收取新房销售交易佣金 。 过去的2018年、2019年及2020年 , 安居客收入分别为62.16亿元、75.79亿元及80.52亿元;三年毛利率分别为92.5%、89.2%及90.5%;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30.7%、30.4%及24.3% 。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AI财经社称 , 大众消费市场红利下 , 58此时拆分安居客上市的时机选择没错 , 但安居客的问题不少 , 就拿最典型的虚假房源问题来说 , 如果不解决 , 可能会影响到股价和进一步发展 。
安居客的模式之痛
“安居客、贝壳、链家找房哪家靠谱点?”在社交媒体上 , 经常会有这样的发问 。 表面上 , 三家都是租房、买卖房产的平台 , 但商业模式却有所差异 。
链家的商业模式是提供房产交易、租赁服务 , 并收取佣金 , 也即中介费 。 交易越多频率越高 , 中介的收入也就越高 。 贝壳找房脱胎于链家网 , 于2018年推出 , 与链家模式不同的是可以接入第三方中介公司的房源 。
安居客成立于2007年 , 2015年被58同城收购 , 和58的地产业务划到了一起 。 安居客上的房源和中介人员都不是自己的——它通过搭建一个平台 , 网罗各中介公司 , 并集中了这些中介公司的房源信息 。 该业务模式下 , 是按照点击次数 , 或者通过套餐计划向中介公司与经纪人收费 , 也即卖端口流量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安居客目前拥有付费经纪人数量超72.6万人 , 占据67%的线上房地产营销市场份额 , 覆盖超800个城市和县城 , 是全国最大的新房及二手房在线营销平台 。
招股书还显示 , 安居客2020年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78亿元 , 营收占比超96% 。
这种非自营的商业模式也遭到挑战:靠中介公司而活 , 但房源不是自己的 , 使得虚假房源信息不断 , 平台对中介信息的管理难度非常大 。
一位北京租客向AI财经社发来的截图显示 , 其询问照片中的房子是否还在 , 中介回复“在” , 并坦白“照片是假的 。 房子是引流的啦 , 不是真实房源 。 ”
坐标南京的牛同学讲述了一段自己2020年在安居客看房的经历 。 “低价诱人 , 非常合适” , 刚打开App时 , 他这样描述 。 App上的联系人告诉他 , 看房前 , 需要先交280元信息费 。 完成付款赴约看房时 , 接待牛同学的中介却反复扯皮 , 绕开目标房源去看周边房子 。 牛同学这才明白 , 原先安居客App上看中的那套 , 只是个诱饵 。
成都的房东杨女士今年3月在其它平台上挂售自己的房子 , 安居客工作人员在获得她的联系方式后 , 请求拍照片挂到安居客 , 并承诺放在推荐位置 。 杨女士心想多挂一个平台也无所谓 , 于是答应 。
房子售出后 , 她联系安居客将房子下架 ,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 , 半个多月过去了 , 安居客上有七套自家的房子挂在上面 , 显示不同标题、不同价位、不同经纪人 。
AI财经社就此询问了58同城媒体公关部 , 对方回复称 , 平台一直在持续优化房源信息库的数据限制标准 , 不断降低虚假面积及不合理价格发布的可能性;平台也在不断升级稽查惩处的力度 , 建立三维度稽查惩处机制 , 设有专门的稽查团队每天进行人工巡检 。 同时进行AI大数据智能检测、用户举报全面复查、平台抽检经纪人实拍应检等不同形式的房源核查 , 核查违规后会进行房源下架处理 , 并对相应经纪人记入警告、实行阶梯禁发 。

AI财经社|要让58同城重返“神奇” 被寄予厚望的安居客IPO不轻松
文章图片
图1/1

曾离IPO一步之遥
在被58拿下之前 , 安居客曾离IPO仅一步之遥 。
那是在2014年 , 创始人梁伟平的设想是 , 公司完成“10亿元收入小目标”则考虑上市 。 2013年营收达到8亿元 , 本以为2014年能够顺利敲钟 , 不料“一枚炸弹”打乱了所有计划 。
2014年3月的一天 , 我爱我家、链家、中原、21世纪不动产等知名房地产中介公司集体发布维权声明 , 表达对“安居客”的不满 , 称其存在“消费不透明、单方面大幅涨价”等行为 。
维权声明称 , 安居客在过去7年中曾多次改变收费方式 。 2012年下半年 , 安居客不再采用包月套餐的形式 , 而是根据房源具体的点击量、竞价排名等进行扣费 , 中介经纪人谁愿意为“单次点击”付费更高 , 谁的房源就能优先展示 , 该竞价模式在北京、杭州、上海“上不封顶” 。
到了2014年3月 , 安居客又在未通知中介公司的情况下 , 提高单次点击的定价 , 出售房源的单次点击价涨幅达27% , 租赁盘源的单次点击价涨幅达50% 。 此举最终引发中介公司停止向安居客提供房源的集体行动 。 一夜之间 , 9家中介撤空安居客房源 。
压力之下 , 安居客停止涨价 , 同时业绩大受影响 , IPO计划受挫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涨价只是导火索 , 安居客的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 , 各经纪人只能通过付费争取精选或者置顶才有机会获取点击 , 进而获取客户 。 而房源数量有限 , 付不起钱的经纪人被逼无奈下只能发布虚假信息、重复信息 , 达到吸引客户、提高点击的目的 , 最终造成经纪人的信息“内卷化” 。
“安居客本质上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 类似于信息费或者会员费的这种盈利模式已经存在很多年 , 并不新鲜 。 ” 丁道师表示 。
分析认为 , 在贝壳、链家为主的更多对手面前 , 如果无法将线上、线下相结合 , 仅是充当流量平台 , 这样的在线营销服务模式不免单一 。
2020年赴美上市的贝壳找房 , 上市前净亏损高达43.77亿元 , 在今年3月15日发布的财报显示 , 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达57.20亿元 , 同比大增245.4% 。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改变了对二手房业务的强依赖 , 布局新房交易和装修 。 其中装修等新兴业务营收达20亿元 , 同比增幅达68.7% 。
另一家在美上市的房多多被过重的佣金模式所累 , 用Saas概念提供完成交易所需的工具和服务 , 向“闭环在线房地产交易”方向努力 。
【AI财经社|要让58同城重返“神奇” 被寄予厚望的安居客IPO不轻松】“上市以后 , 安居客最该想想如何能够严格地去延伸合作伙伴和房源 , 重塑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 如果58和安居客做不到这一点 , 就很难和链家相提并论 。 ”丁道师表示 。
姚劲波的“正确决定”
招股书披露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安居客2020年第4季度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量为6700万 。 相比之下 , 贝壳同期财报显示 , 公司2020年第4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量为4818万 。 安居客更胜一筹 。
而从财报和各项数据上来看 , 被58同城收购后 , 安居客发展得确实还算不错 。
收购次年 , 在2016年战略发布会上 , 姚劲波公布 , 安居客独立访问用户数已超过1亿 , 业务覆盖全国500座城市 。 一年时间 , 获得了160%的业绩增幅 , 拥有百万级经纪人使用规模 , 在整个平台市场的占有率也已高达86% 。
在姚劲波眼里 , 收购安居客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
2018年 , 姚劲波特意在一次财报会上对新生的贝壳找房做出回击 。 他表示 , 与58集团旗下的58同城、安居客、赶集网房产业务流量相比 , 链家加上贝壳的流量只能达到58集团的20% , “实际上 , 这种竞争没有对我们的收入和流量形成影响 。 ”姚劲波说 。
在收购安居客那一年 , 58同城还合并了赶集网 , 收购了中华英才网 , 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 。 同时付费用户效果拉升明显 , 较前一年翻了两倍多 。
有大流量做支撑 , 58同城看起来稳坐江山 。 但事实是 , 这家上市即是巅峰的“神奇网站” , 在去年走向退市 。
上市后 , 58同城迎来高光时刻 , 其业务涵盖招聘、房产、汽车、本地服务等多个方面 ,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 58同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
这种情况下 , 58同城也见状加速整合拳头产品 , 58到家改名天鹅到家、58速运改名快狗打车、转转战略合并找靓机……此次安居客上市 , 58同城的考虑可能是什么?
根据CIC报告 , 中国居住服务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 , 存量房交易将以12.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市场空间从2019年的8.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15.1万亿元人民币 。
此外 , 预计到2024年 , 中国通过房地产经纪服务实现的房屋销售和租赁GTV总额将从2019年的10.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的19.1万亿元人民币 , 经纪服务渗透率则将从2019年的47.1%增长到2024年的62.2% 。
过去一年 , 很多大厂分拆子公司或板块上市 , 京东旗下京东健康IPO后 , 如今市值超3600亿港元 , 腾讯拆分阅文IPO后 , 如今市值超800亿港元 。 2020年上市的贝壳 , 如今总市值也高达660亿美元 。
看着“不再神奇”的58同城 , 姚劲波一定心有不甘 。 安居客会是58同城那张王牌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