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许建初(左)和阿桑卡在实验室观察培养皿
近日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和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团队等中国研究人员 , 联合多国研究人员开展的全球野生食用蘑菇科学考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 发表了考证与循证分类系统 , 形成了目前最为全面的野生食用蘑菇科学清单 。
研究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李会丽 。 李会丽来自河南 , 小时候 , 她对菌类的认识仅仅是《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 。 2012年 , 李会丽经许建初研究员推荐 , 前往泰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型真菌多样性的研究项目 。 从此 , 李会丽的生活里 , “蘑菇”成为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关键词 。
李会丽和同事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菌类的种类、资源丰富度、与农林系统的关系等 。 “了解了菌类的生长情况 , 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它们及它们的生长环境 , 如何进行后续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 ”李会丽说 , 研究发现 , 森林木本植物的群落结构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相互关系 , 这提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菌类的重要性 。
李会丽说 , 云南的真菌研究水平是世界领先的 , 云南人对“菌子”的热爱也让她难忘 。 在云南这些年 , 她不仅在学术上有收获 , 也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 。
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型真菌多样性的研究项目时 , 李会丽在泰国待了大概3年 , 还有3年她在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的海棠洼村实地调研 , 和当地人同吃同住 , 一同进山找菌 。 她说 , 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 , 参与研究项目后 , 远离熟悉的环境 , 面对陌生的任务 , 心里难免有些想法 。 让她感动的是 , 当地的乡亲们不仅热情地和她分享他们对于菌类的认识 , 还帮她化解了心结 。
在许建初的团队里 , 像李会丽这样“采蘑菇”的小姑娘、小伙子有很多 。 这其中不仅有中国研究人员 , 还有很多外国面孔 。
正在做博士后项目的阿桑卡来自斯里兰卡 , 目前他主要研究的是鸡枞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
为了讲解他的研究 , 阿桑卡和许建初带我们来到团队的实验室 。 他拿起一个培养皿 , 只见里面铺满泥土块 , 其中有白色的小点正在移动 。 阿桑卡解释 , 白色小点是出生不久的小白蚁 , 而白蚁对鸡枞菌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
阿桑卡告诉我们 , 鸡枞菌和白蚁有着共生的规律 , 往往有鸡枞菌的地方就有白蚁的蚁巢 。 他们在实验室为白蚁创造交配、产卵、筑巢的环境 , 同时也在培养鸡枞菌的菌种 。 之后 , 他们将把蚁巢与菌种移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培养 。
说起跟菌类相关的话题 , 阿桑卡总是兴致勃勃 。 他说 , 在他的家乡 , 也有很多野生菌 , 但是人们对它们还不是很了解 。 2018年他加入许建初的团队后 , 接触到了丰富的菌类资源和研究材料 , 这让他非常欣喜 。 目前他正在做的鸡枞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 是许多学者都在钻研的课题 , 挑战不小 , 但他很期待 。 “我非常喜欢在云南做研究 , 希望在这里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 ”他说 。
本报采访人员 刘子语 王靖中
实习生 马艺菲/文 浦潇/图
【年轻人|这里有群“采蘑菇”的年轻人】作者: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年轻人|呼叫全城玩家,魔都首发「表情包地铁」启程,2022蓝不倒!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