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金钉子” , 科学的全名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 这个黄泥塘金钉子剖面 , 在全球也是唯一的 , 它是由一段灰岩和页岩组成的连续地层 , 含有丰富的化石序列 , 很好地显示出约4.73—4.58亿年前的地史阶段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把“尺子” , 用来“量”别的地方的地层年龄 。 这把“尺子”上的“刻度” , 就是古生物化石 。 黄泥塘的这把“尺子” , “刻度”特别多 , 特别清晰和有代表性
首发:4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作者:周华诚
地球上的夜晚
我一次又一次经过它的身边 , 形同路人 。 就好像我坐在城市中的咖啡厅 , 玻璃之外 , 黄昏的灯火 , 步履匆匆的人走过半米开外 。 很多时候 , 二者像刚好调了一个位置 , 我从它的身旁匆匆走过 , 而它静止不动——它静止不动已经好多年了 。
它叫“金钉子” 。
这是一枚地质学概念上的钉子 , 这枚钉子由岩石地层构成 , 记录着地球的生命与历史 。
这枚“金钉子”在我的家乡浙江省常山县 , 一个叫“黄泥塘”的普通村庄里 。 知道“金钉子” , 但是看不懂、听不懂、读不懂——这就是我们的窘迫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黄泥塘金钉子标志雕塑 。
地球形成的46亿年至6亿年间 , 是一个几乎没有生命的岩石世界 , 那时候这个星球该有多么寂静啊 。 直到6亿年前 , 地球上出现了蓝绿藻及古代水母、多节蠕虫 , 这些来自原始海洋的事物 , 揭示生命来源于水 , 而它们现今又隐藏何处?
在那之后 , 地球上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件:5.3亿年前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 , 4.46亿年前的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 2.52亿年前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 , 还有6500万年前恐龙的大灭绝 , 等等 。 人类在哪里呢?年轻的人类 , 要很晚很晚才会出现 , 直到600多万年前 , 才有了人类的痕迹 。
石头里保存着地球的印迹 。 是的 , 但是这个话题该怎么聊呢 , 你一旦跟人聊起一亿年前的事情 , 天就被聊死了 。 我们沉默得如同一块来自奥陶纪的石头 。
四亿年以来的日常生活
很久以前我在杭州市体育场路一家书店的阅读区里 , 喝着一杯烫嘴的咖啡 , 想起了遥远家乡的“金钉子” 。 两个月之后 , 我决定去那里走一走 , 尽管我知道 , 那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4亿年过去 , 它们都留下来了 , 还怕这短短的几年间发生什么改变吗?
我穿过村庄里零星的屋舍 , 跨过一条河流 , 抵达“金钉子”所在的区域 。 那是一片其貌不扬的山坡 , 如果有意屏蔽少数引导牌 , 忽略人工设立的石碑 , 你会发现这片山坡与江南随处可见的山坡没有什么不同 。
沿着一条长廊 , 在河岸边向前行进 , 裸露的山体和成片的页岩像在讲述着什么(一般人难以读懂它的秘密) 。 这是一个剖面——用地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个黄泥塘“金钉子”剖面 , 隐藏着无比丰富的宝藏 , 它包含笔石、牙形刺、腕足类、三叶虫等多种生物化石 , 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由国际地科联组织于1997年1月确认为“金钉子” , 也是中国的第一枚“金钉子”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金钉子常山地质公园 。
“金钉子” , 科学的全名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 这个黄泥塘金钉子剖面 , 在全球也是唯一的 , 它是由一段灰岩和页岩组成的连续地层 , 含有丰富的化石序列 , 很好地显示出约4.73—4.58亿年前的地史阶段 。
这里有无数的化石 , 其中有一种关键的叫作“澳洲齿状波曲笔石” , 它是距今5亿到4.35亿年间的奥陶纪的产物 。 这种笔石在这段地层中首次出现 , 也被大量研究证明是全球的首次出现 。 黄泥塘“金钉子”被确定为奥陶系达瑞威尔阶的标准 , 那么 , 在这个世界上 , 如果任何一个地方的地层 , 要确定为达瑞威尔阶 , 都须以黄泥塘剖面为对比标准 。
现在 , 我们基本就能明白这片山坡的意义了 。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把“尺子” , 用来“量”别的地方的地层年龄 。 这把“尺子”上的“刻度” , 就是古生物化石 。 黄泥塘的这把“尺子” , “刻度”特别多 , 特别清晰和有代表性 。
全球首枚“金钉子” , 是1972年在捷克建立的 。 自那以后 , 世界上先后有20个国家建立了近70枚“金钉子” 。 中国参与全球年代地层的研究工作 , 比其他国家晚了10多年 ,1997年 , 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陈旭院士团队率先取得突破 , 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枚“金钉子” 。 此后 ,中国先后建立了11枚“金钉子” , 分别位于浙江常山、浙江长兴(2枚)、湖南花垣、广西来宾、湖北宜昌(2枚)、湖南古丈、广西柳州、浙江江山、贵州剑河 。
去阅读黄泥塘的这枚“金钉子”前 , 我读了一本书 , 张加强先生著《面壁百年——寻找“金钉子”的中国科学家》 。 知道我对家乡的“金钉子”萌生兴趣 , 红旗出版社的总编室主任徐艳老师特意给我寄来这本书 。
我跟许多人说过 , 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枚“金钉子” , 但是它到底代表什么却一言难尽 , 语焉不详 。
我曾和朋友们开着车 , 在那河边兴师动众地搞了一次烧烤 ,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仰面躺在沙滩上 , 高远的天空飞过几行大雁 。 那是我们日常生活里距离“金钉子”最近的时刻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常山金钉子环境高空俯瞰图 。
这次去寻访“金钉子” , 我们还带着一群孩子 , 孩子们对山坡上那些散落一地的碎石块显然不感兴趣 ,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路边的野花与手中的玩具 。 跟以往几次一样 , 我试图从那些裸露的石块中找到蛛丝马迹 , 以便窥探一丁点儿遥远的奥陶纪秘密——在我读过了《面壁百年》那本书之后 , 当然也希望能发现笔石化石或三叶虫化石 。 但是对于一个缺乏基本地质学素养、空有一腔热忱的普通市民来说 , 这的确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 跟以往我来这儿的情形一样 , 每个人对遥远的奥陶纪都一无所知 , 去往那里的时空隧道太严密了 , 我们不得其门而入 。
“金钉子”的外围现在加了一圈铁丝网围墙 , 对这块区域实行地质剖面保护 。 我看到有一块指示牌 , 上面写着“管理处”字样 。 管理处的房子就在河流的下游100多米处 , 那是河道转了一个U型大弯的地方 , 环境清幽极了 , 一条狭窄的小路蜿蜒进去 , 丛林掩映之中 , 似乎也看不见人影 。 “金钉子”附近人烟稀少 , 游客也甚少涉足此地 , 如果有人偶发思古之幽情前来 , 很可能包场独自走过这一趟行程 。
如果再早一些时候 , 譬如早上几百万年 , 这里或许会有人类的足迹出现;更早的时候 , 这里会是一片汪洋大海 , 周遭的一切都是热热闹闹的——笔石这种海洋群体生物将是这里最常见的居民 , 它们大量浮现在海水中 , 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 , 生机勃勃 。
封存在石头里的时间
如果有空 , 不妨去读一读这些论文 , 就像阅读一篇短篇小说——随意地打开一扇小门 , 仿佛就可以进入奥陶纪的世界——
张元动、陈旭:《奥陶纪笔石动物的多样性演变与环境背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2008年;
陈旭:《论笔石的深度分带》 , 《古生物学报》 , 1990年;
穆恩之:《正笔石及正笔石式树形笔石的演化、分类和分布》 , 《中国科学》 , 1974年……
如果还有兴趣 , 也可以阅读《笔石》这本书 。 作者穆恩之、李积金 , 科学出版社1960年1月出版 , 归属于“古生物小丛书” 。
在后面这本书中 , 作者介绍了有关笔石动物的基本知识 , 如笔石的研究简史、一般形态、发育过程、生活方式与化石保存环境、区域分布与笔石分带对比、演化趋向 , 以及笔石的系统分类等重要问题 。 书中对于笔石分类及重要科属的特征、以及各属、亚属的属型、地理、地史分布等都做了简要阐述 , 并附有插图百余幅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黄泥塘金钉子位于一条河流边 。
穆恩之(1917.9.30—1987.4.8) , 江苏丰县人 , 1943年7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 地层古生物学家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
穆恩之主要研究笔石动物和奥陶纪、志留纪地层 , 其次研究海百合、海蕾和海胆及泥盆纪、三叠纪、白垩纪地层 。
陈旭在20世纪60年代师从穆恩之院士 , 参与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 , 参与编纂出版《中国的笔石》一书 。 2003年 , 陈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常山黄泥塘的这一枚中国最早获得的“金钉子” , 就与他的研究密不可分 。
我们一次次面对“金钉子”这样的岩石束手无策时 , 仍然有一大批地质科学家痴迷于此 , 他们日复一日地阅读石头 , 试图通过遗留和封存在石头里的蛛丝马迹 , 来破译地球数亿年以来的时间密码 。
循着“金钉子”指引的这条线路以及《面壁百年》那本书 , 我们能发现一大批地质科学家们的名字 , 丁文江、葛利普、黄汲清、赵金科、盛金章、杨遵仪、金玉轩、陈旭、张克信、殷鸿福、沈树忠、王安德、童金南、曹长群……
这是几代科学家的接力式工作 ,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 , 一遍遍梳理、破译、丰富、传承 , 将辽阔的空白天书 , 以巨大的耐心与丰硕的成果去填补 , 使得几亿年来亘古不变、沉默不语的石头 , 变成一部浩瀚的大书 , 翻开这部大书 , 每一页都是精彩纷呈的生命故事 。
他们的工作 , 就这样跨越了时空 , 跨越了物种 , 跨越了一般人的认知局限 , 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 。 他们把光线照进那个遥远的时空里 , 让逝去的世界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常山金钉子所在环境 。
现在 , 当我们重新走近“金钉子”的时候 , 不会再觉得眼前的山体和岩石只是静止不动、没有生命的事物 , 只要静下心来聆听 , 就仿佛可以听见那里隐藏着的 , 一个远古的、喧哗的古生物世界 。 再细细品味 , 还能感受到那里隐藏着一个热爱的、永恒的人类精神世界 。
聆听“金钉子” , 那漫长的亿万年时间 , 毫无疑问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压迫感 , 令人感知到地球奥秘无穷、人类渺小、生命短暂 , 但与此同时 , 我们又会产生一种深深的震撼与启发 , 那就是——人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 , 创造更加久远的价值 。 因为 , 在这个地球上 , 总有一些事物会记住曾发生过的一切 。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
文章图片

说人解史|这位新华社摄影采访人员 , 用20万字记录新闻照片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说人解史|他为何花20多年跑遍全国淘回来普通人的老照片?
草地周刊|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数学家之乡”何以是温州?
草地周刊|大龄自闭症患者父母:我们走后 , 孩子怎么办?
草地周刊| 70年前 , 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草地周刊|这对美国夫妻 , 为何选择来红色中国养牛?
神州风物|独石口:出名比张家口早800年 , 烽烟散尽话沧桑
神州风物|唱遍全网的可可托海 , 究竟有哪些传奇故事?
神州风物|与朱熹同行:打开武夷山的另一种方式
百家谭|梁衡:这篇只有666字的课文 , 让孩子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剖面|常山有枚“金钉子”,它是地球“年轮”,记录4亿年前沧海桑田|草地·说人解史】监制:姜锦铭 | 责编: 李牧鸣、刘梦妮、刘小草| 校对:饶小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