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科创九条”点燃硬科技创新新引擎

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 科研成果产业化是重中之重 。 科研成果产业化 , 如何实现?
作为西安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 3月24日 , 西安高新区发布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措施——“科创九条” , 以更加精准的靶向目标、更具活力的制度创新、更大力度的资金投入 ,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我们将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大旗举得更高 , 努力开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 ”西安市副市长、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表示 。
创新主体活力如何释放?
问题导向 靶向精准
“作为高新区2021年出台的第一项重磅政策 , 我们聚焦科技企业创新的难题 , 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 , 实事求是制定了九条举措 , 希望能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性问题 。 ”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创新局局长何惠明说 。
此次发布的“科创九条”突出了靶向性和系统性 , 在实施双链融合、支持硬科技研发与转化、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三方面推出9项举措 , 设立9亿元专项资金 , 有针对性地支持硬科技创新 。
2020年 , 西安市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44.2%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这说明 , 企业自主创新的意愿还不够强 , 研发投入低 。
针对这一问题 , “科创九条”中 , 西安高新区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 每年设立1亿元研发投入奖励专项资金 , 择优对100家规模企业给予研发投入增量奖励 。
此外 , 针对目前存在的“科技+金融”短板 , “科创九条”还专门设立每年1亿元创投专项资金 , 鼓励创投机构投资并长期持有区内初创企业股权;每年围绕关键产业领域设立5只天使投资子基金 , 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群落 。
科创企业如何成长?
搭好平台 梯度培养
雏鹰-瞪羚-小巨人-独角兽 , 创业7年来 , 西安星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科创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 。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 , 需要不同的支持和引导 。 ”该公司董事长邓耀初说 , “我们是专注于卫星通信终端相关应用的公司 , 前期研发周期长 , 最渴望的是能够获得天使投资 。 公司发展平稳后 , 则需要解决研发投入、上市等方面难题 。 ”
对此 , 西安高新区完善了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机制 , 通过搭建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企业服务信息平台 , 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 。
据介绍 , 在这一创新平台中 , 企业零门槛进入后 , 平台针对企业的成长速度、解决就业、经济贡献、专利获得数据等方面进行赋分 。 政府可以根据分值 , 给予企业精准的政策支持 。
“在初始成长期 , 平台对企业的销售量有要求 , 慢慢会对研发储备、专利获得有考核 , 这样会引导企业慢慢向研发增量转移 。 平台的赋分标准像指挥棒 , 引导企业不断成长 。 ”使用过这一平台后 , 该公司副总经理冯振军说 。
“科创九条”中提到 , 2021年起 , 西安高新区每年设立1亿元硬科技企业专项资金 , 择优对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不同发展阶段予以支持 。
“企业梯度培育政策 , 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在不同时期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 , 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快科创企业成长 , 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涌现 。 ”何惠明说 。
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揭榜挂帅 能者则上
西安和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光纤传感测量等高端仪器设备研发生产的高科技公司 。 最近 , 公司遇到技术难题 , 决定“张榜招贤” 。
“一家客户希望能够在光伏电池板上检测出用电量 , 但目前我们公司缺乏这一技术 。 ”该公司技术总监赵洪波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想通过‘张榜’的方式在全社会‘招贤’ , 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 合作完成项目 。 ”
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 , 是“科创九条”中首次引入的创新机制 。
“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 , “‘揭榜挂帅’一方面鼓励企业提出‘卡脖子’问题 , 从而补足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另一方面鼓励揭榜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 ”
【点燃|“科创九条”点燃硬科技创新新引擎】“揭榜挂帅”分为技术攻关类和成果转化类 。 其中 , 技术攻关类榜单由高新区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提出 , 凡符合条件且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其组织的创新联合体均可主动揭榜 。 成果转化类主要针对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在研的重大科技成果 , 由西安高新区组织发榜 , 招募有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的企业参与揭榜转化 。
为推动“揭榜挂帅”高效运行 , 西安高新区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揭榜挂帅”专项资金 , 择优支持20个以上“揭榜挂帅”项目 。
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 ,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说:“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底 , 西安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以上 , 企业投入占比力争超过80% , 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650亿元 ,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 , 硬科技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 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 ” (原载4月11日《陕西日报》1版 采访人员 李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