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 “卡脖子”问题频频出现 , 但在一个关键材料领域--高性能PI薄膜 , 外国却无法卡我们“脖子” , 因为它已被一家中国公司率先攻破 。
现在 , 这家公司即将登陆科创板 , 它就是该领域国内起步最早、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公司--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这家公司究竟投资价值如何?
1
背景强大、行业先行
PI薄膜 , 全名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 , PIF) , 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 居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 , 被誉为“黄金薄膜” , 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级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 , 被广泛应用于5G、半导体、新能源、高铁、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 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瑞华泰(688323.SH)之前 , 高性能PI薄膜基本由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公司所垄断 , 这些公司控制着关键的配方、工艺和装备技术 , 在赚取高利润的同时 , 也严重制约着其他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
正是这个大背景 , 瑞华泰全体股东秉持“赢得业界尊重 , 参与全球竞争 , 肩负社会责任”的一致理念 , 肩负着打破国外垄断、解决“卡脖子”关键材料的使命 , 勇担行业先行者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航科新世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投资平台)、国投高科(国家投资公司下属企业)、上海联升(承接国家新材料产业基金投资管理)、泰巨科技(员工持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 。
瑞华泰也不辱使命 , 成立之初 , 公司在640mm幅宽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始自主研发 , 于2010年通过“1000mm幅宽连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验收 , 实现了第一款C级电工PI薄膜产品的量产 , 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极大推动了高性能PI薄膜的国产化进程 。
16年来 ,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 突破了配方、工艺及装备三方面的全套制备技术 , 陆续开发出耐电晕电工PI薄膜、高导热前驱体PI薄膜、超薄黑色电子PI薄膜等产品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打破了杜邦等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 , 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 , 并因此收获发明专利12项 。
配方方面 , 瑞华泰已掌握聚酰亚胺分子结构和配方设计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 同时积累了大量基于工艺参数对应的配方数据库 , 自主研发成功各类产品的专用树脂配方 。
工艺方面 , 瑞华泰自主研发掌握了国际主流的全套工艺技术 , 兼具热法和化学法、流涎拉伸法 , 工艺环节主要包括PAA树脂合成、流涎铸片、定向拉伸和亚胺化、后处理 , 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突出 , 自主设计了高精度全自动投料系统 , 掌握全线控制集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在线监测和控制 , 连续收卷长度可达5,000米以上 , 薄膜厚度均匀性能满足高品质要求;
装备方面 , 瑞华泰具有实现高性能PI薄膜自主工艺技术的非标关键设备设计能力 , 具有从树脂合成到后处理的全套生产设备产业化工程的系统设计能力 , 自主进行设计的设备最大幅宽已从1200mm提升到1600mm , 装备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现在 , 瑞华泰已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 , 成为全球最丰富的高性能PI薄膜供应商之一 , 销量全球占比约为6% , 得到包括西门子、庞巴迪、中国中车、艾利丹尼森、德莎、宝力昂尼、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联茂、碳元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客户的认可 。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于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公司两项产品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2017年版)” , 双向拉伸PI薄膜产品荣获2012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 , 无色PI薄膜产品荣获2014年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 。
2
市场广阔 , 前景光明
眼下 , 中国乃至全球 , 最热门最具前景的行业 , 都是新能源和消费电子 , 这些领域都大量使用到PI薄膜 , 因此 , 这些下游用户的增长会直接带动公司的增长 , 我们先看看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未来的增长情况 。
1、风力发电
2020年 , 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81GW , 同比增长超过15% , 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发展市场 。
而根据国家对世界做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承诺 , 在未来5年 , 我国每年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50GW , 而到2030年后 , 每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则要去到800GW 。
2、新能源汽车
2020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 , 同比增长10% , 占整体汽车比例5% , 国家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 , 到2025年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以此估算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 CAGR30% 。
【产品|瑞华泰(688323.SH):冲破国外“卡脖子”,上市扩产确保未来增长】3、智能手机
随着5G网络在全球的开启 , 智能手机也将迎来庞大的换机潮 , 2020年 , 全球5G手机出货量2.8亿台 。 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DIGITIMES Research预测 , 至2025年5G手机出货量将突破12.2亿台 , 年符合增长率为34% 。
4、柔性显示用CPI薄膜
OLED取代LCD已成主流趋势 , 并朝着曲面可折叠可卷曲的方向发展 , 柔性OLED在电子产品显示屏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 不断有手机厂商折叠屏 。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根据Omdia发布的报告 , 2019年 , 柔性OLED手机渗透率为9.9% , 推算出货量约为1.36亿台;2020年 , 柔性OLED手机渗透率提升至15.6% , 出货量增加至2亿台以上;预计未来柔性OLED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将持续上升 , 其关键原材料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的市场前景良好 。
此外 , 传统的应用场景 , 高速轨道交通领域、电磁领域、FPC(柔性电路板)领域、COF(覆晶薄膜)领域 , 也都处在增长期 。
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 , 目前全国高铁里程为3.8万公里 , 到2035年 , 要实现全国高铁运营里程7万公里 , 翻近一倍;
根据QY Research的数据 , 2016年全球电磁线市场规模为23.2亿美元 , 销量为348.8万吨 , 预计到2022年 , 全球电磁线市场规模将达到26.5亿美元 , 销量将达到420.5万吨;
根据Prismark的数据 , 2019年全球FPC行业产值规模达到122亿美元 , 预计2024年全球FPC产值有望达到144亿美元;2019年 , 4K电视COF薄膜、智能手机COF薄膜需求量分别为1.46亿片、5.9亿片 , 预计2022年将分别增长至1.63亿片、7.95亿片 。
3
竞争核心 , 关键看产能
瑞华泰所在的行业 , 竞争的核心是关键技术和成本 , 西方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期垄断这个市场 , 就是因为掌握了关键的配方、工艺和装备技术 , 同时利用长期积累的产能优势拉低成本 , 从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
现在 , 瑞华泰在技术上已经攻克 , 剩下的竞争领域就是成本 , 而成本的关键在于产能 。
和国内竞争对手相比 , 瑞华泰稳居第一 , 2019年营收达到2.32亿 , 是第二位时代新材的2.32倍 , 第三位国风塑业的23倍 , 但和世界级别的竞争对手相比 , 瑞华泰的产能是分别相当于TOP5 , 杜邦、东丽-杜邦、钟渊化学、SKPI、宇部兴产的23%、25%、19%、17%、31% , 即便和早自己4年成立的台湾达迈科技相比 , 产能也仅有对方的一半 。
各大公司PI薄膜产能对比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产能的差距 , 在营收也有明显体现 , 和主攻PI薄膜业务的两位“准”竞争对手SKPI和达迈科技相比 , 瑞华泰2019年的营收仅相当于对方的17%、58% 。
PI薄膜公司营收对比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产能越大 , 能够平摊的单位成本就越低 , 价格也就更加有竞争力 , 同时有利于推高营收、维持稳定和可观的毛利率 , 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 , 从而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率 。
产能瓶颈已经成为制约瑞华泰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 公司也深谙这个道理 , 因此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未来战略 , 除了提到发挥现有技术优势 , 坚持自主研发及创新外 , 扩大产能成了重中之重 , 这将决定公司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PI薄膜专业供应商的关键 。
而此次上市募资目的 , 就是奔着扩充产能来的 , 具体将用于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 , 产能建设目标为1600吨 , 是现有产能的2.58倍 , 这将使瑞华泰的总产能扩充至2220吨 , 直接超越宇部兴产和达迈科技现有产能 , 接近杜邦和东丽-杜邦产能 。 按照公司的测算 , 新建产能达产后 , 预计将产生8.32亿的年营收 , 是2020年的2.37倍 。
文章图片
来源:招股书
实际上 , 为了更快速地抢占市场先机 , 嘉兴项目已经“先斩后奏” , 通过自筹资金先开工建设 , 上市募资再用来偿还前期的筹款 。
虽然现有产能、营收暂时落后于国际竞争对手 , 但瑞华泰的产品结构上 , 高毛利的电工PI薄膜占比逐年提升 , 从而使得公司的整体毛利率逐年高于对手 。
瑞华泰产品毛利率及占比
文章图片
来自招股书
瑞华泰毛利率对比
文章图片
来自招股书
现在 , 产能扩充已经在路上 , 可以预计 , 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 , 公司的成本、价格、营收、毛利、盈利等多项关键经营指标将继续向好 , 公司的增长前景也将更加明朗化 。
4
结语
2004年成立至今 , 瑞华泰走过整整16个年头 。
从打破关键材料国外垄断、解决“卡脖子”使命的初心出发 , 到攻坚克难 , 成功突破PI薄膜的关键配方、工艺和装备技术 , 再到赶上消费电子、通信技术、电工电气的历史性热潮 , 收获国内第一的地位 , 瑞华泰一直在路上 , 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
随着消费电子、电动车、新能源需求的持续井喷 , 瑞华泰深厚的技术积淀、产能的不断扩大 , 下游客户的持续开拓 , 将成为最能吃到这一大波红利的公司之一 , 是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的科创板新股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人物|张庭林瑞阳:“教母”和“大哥”
- 产品|国内首家提供EMI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商签约,提供EMI IC、PMIC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