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让大城市会“思考”,更“聪明”

【|AI赋能,让大城市会“思考”,更“聪明”】◎采访人员 华 凌 
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多功能指挥大厅 , 采访人员看到了一个高5.8米、长19.2米的巨幅屏幕 , 其上汇聚了地区全景地图、实时监控画面、各种数据以及突发事件等多类信息 。 “今后 , 我们的城市大脑将实现‘一屏尽知海淀’ , 融合指挥和智能运营的功能 。 ”北京市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吴维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近日 , 作为城市治理指挥调度的“驾驶舱”和“智慧中枢” , 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IOCC)正式投入运行 ,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 , 城市大脑将重塑城市治理模式 。  
精细感知城市“心跳”和“脉搏” 
“海淀城市大脑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 , 能够将物联网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数据库等各个层级 , 气象、环境、房管、城管委等各个维度的数据有机融合 。 再通过对各事件来源的数据汇总 , 建立城市事件引擎 , 实时对各类城市事件发现感知 , 并将汇总的业务数据按照城市运行体征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 ”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科长陈建峰介绍 。  
“过去系统信息接入能力有限 , 看得见人看不到事 , 无法在召开视频会议的同时看案件现场 , 更别提指挥调度 。 现在城市管理者一屏便可进行视频会议并看到任何事件现场 , 想看的数据也能同步展示 , 以高位视角看海淀全局 , 全方位出谋策划 , 高效率调度解决 。 ”陈建峰介绍 。  
如今 , 北京海淀城市大脑实时、精细地感知着全地区的“心跳”和“脉搏” , 如同具有生命体征的巨系统 , 不仅第一次实现全方位感知城市信息 , 也首次实现了城市治理领域的大数据融合 。 让数据流成为城市大脑各方参与者之间的纽带 , 带动整个地区形成一种新型关系 。  
陈建峰介绍说 , 原来各单位都各自掌握很多数据 , 没有整合 , 而且技术路径不一样 , 不同场景指挥调度需要打开的系统也不一样 。 比如两个部门的决策者都看到某一个问题 , 有可能会分别下达指示 , 两路人马办案 , 这就造成城市管理各自为政 , 重复劳动 , 效能低下等情况时有发生 。 为了解决这种现状 , 海淀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建造了全地区的“数据港” , 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底层技术铺设 , 渗入全业务链条之中 , 让系统之间形成数据交融通路 。 据统计 , 目前IOCC已对40多个业务系统实现接入及数据融合 , 预计后期可达80多个 , 涵盖52个新场景 。  
“大脑”自主研判智能调度指挥 
近年来 , 人工智能领域 , 特别是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快速发展 , 让相关部门在城市治理工作中有了更快捷的途径 。 “通过AI智能识别和知识图谱技术 , 能够对城市各类事件进行智能发现识别、智能研判分析、分类定性;通过知识图谱技术 , 可将线下实际的业务处置流程映射至系统中 , 建立对事件的智能响应机制 , 辅助城市管理者建立起对应急事件指挥调度的协同机制 , 缩短事件响应处置时间 , 提升工作效率 。 ”海淀城市大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  
在海淀城市大脑大屏幕上 , 采访人员看到一起共享单车占用盲道案件的记录:下午4点10分共享单车公司收到“占道”信息 , 6分钟后分派给相关工作人员 , 2分钟后接受任务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 从事件发现到处置人员到达现场 , 全程只用了8分钟 。  
“之所以有如此效率 ,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脑’的自主研判和精准‘派单’ 。 系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向前期的人为操作学习并总结经验自我成长 。 ”IOCC运营团队工程师介绍说 。  
据了解 , IOCC作为海淀城市大脑智慧中枢 , 就像是城市大脑的“脑仁儿” , 高度融合了城市大脑的各项核心能力 , 包括基于城市感知神经网络的感知监测能力、大数据中心的汇聚运算能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分析认知能力等 。 在此基础上 , 开拓性的构建针对城市事件的自动发现、自动研判、自动处置、自动核实、自动评估的闭环 , 并且通过不断应对各类事件 , 让人工智能持续“学习” , 使城市管理逐步摆脱对人工的依赖 ,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效能 。  
升级AI向“智慧化”成长 
以往城市事件及时准确处置依赖于管理者的智慧和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 ,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 现在海淀城市大脑体系已经建立人工智能城市事件处置引擎 , 基于大量城市事件的处置结果数据 ,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 , 将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优秀经验转变为城市大脑的智慧 , 让整个系统成长为能够自我感知、分析、决策、调度的类生命有机体 。  
据了解 , 目前海淀IOCC正处于城市运营管理3.0阶段——“系统学会干人事” , 即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 , 让系统逐渐学习人的经验 , 实现“算力”替代“人力” 。 未来城市运营管理将向4.0阶段演进——“系统干事人想事” , 即系统成为工作主力 , 实现城市运行、评价、发展的整体智慧化 。  
吴维介绍说 , 海淀城市大脑在前期众多应用场景中进行的创新实践 , 为IOCC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 。 然而 , 我们的城市大脑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智能化” , 而是将通过升级AI计算中心向“智慧化”成长 。 通过AI赋能、自我成长 , 有机融合实现“聚智” ,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应用赋能城市管理 , 让大城市会“思考” , 更“聪明” 。  
下一步 , 海淀IOCC还将逐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产业经济、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全领域的场景接入 , 使居民通过一个终端入口 , 直达所需的民生服务资源;通过智慧化的城市运营体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 防患于未然 , 将城市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治理 , 对城市的各类事件实现未诉先办,使居民生活更有保障 , 让城市更宜居、更便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