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09GB的容量有多大?它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大小 , 差一点点能装下一款当前流行的手机游戏 , 勉强能够容纳一部手机的初始安装软件 。
用手机观看高清画质的直播时 , 1.09GB的流量3小时内可消耗完毕;在5G网络下 , 下载同样大小的视频不到10秒即可完成 。
有时 , 1.09GB也可以承载一群军校学员的大学4年生活:他们因相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 , 通过一款1.09GB的兵棋推演软件 , 打开一个属于他们的“兵棋世界” 。
在这里 , 舰艇是个倒着的梯形 , 飞机是2个叠在一起的三角形 , 雷达是一个带底座的圆形……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变成了电脑屏幕里的二维图像 。 学员们化身战场指挥官 , 滑动鼠标、敲击键盘、下达指令 , 转瞬可完成一场模拟对抗演练 。
前不久 ,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制胜兵学社”通过层层选拔 , 在第四届“墨子杯”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中 , 获得二等奖 。
对于这个结果 , “社长”刘诗哲既激动又有些遗憾 。 激动的是 , 他们第一次闯进全国兵棋大赛并取得成绩;遗憾的是 , 他即将大学毕业 , 今后无法再参加这项比赛 。
回顾整个军校生活 , “制胜兵学社”从无到有 , 兵棋大赛从落败到获奖 , 成员从学员到准军官 , 这个兵棋推演系统见证了他们的点滴变化 。
在这里 , 他们通过“兵棋世界”透视着未来战场 , 并不断向一名未来战场指挥官茁壮成长 。
每个人的眼中都透露着光芒
10台电脑被分成两排 , 两两相对 。 台上 , 选手们操控电脑指挥战斗;台下 , 观众们看着一块由9个液晶显示器组成的巨大屏幕——播放着红蓝双方激战的画面 。
这是由空军工程大学“制胜兵学社”组织的一场兵棋对抗赛 。
此刻 , 近100平方米的俱乐部挤满了人 。 大四学员刘诗哲站在人群前侧 , 为大家解说着双方兵力部署情况 。
这是刘诗哲喜欢的一种状态 , 甚至比获奖更让他兴奋 。 刘诗哲从小就喜欢军事 , 爱看军事类的书籍、玩军事类的游戏 , 还会将豆瓣评分7.5分以上的战争片全部看完 。
然而 , 进入军校后 , 刘诗哲发现这里跟他想象得不太一样 。 直到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 , 他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 还遇见了“知己”——学员文韬和李天浩 。 3人常常聚在一起聊军事理论、军史战史、武器装备……
“需要成立一个俱乐部 , 和大家一起分享军事知识 。 ”一次集体看电影 , 一名同学指着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问刘诗哲:“这是不是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原来 , 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像他一样对军事武器装备知识有深入了解 , 这让刘诗哲萌生了成立兴趣小组的想法 。
没多久 , 学员队准备建一个活动中心 。 刘诗哲立即找到教导员 , 提出想搞一个军事理论俱乐部 。
他的提议得到了学员队支持 。 他们很快拥有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作为活动场地 。 “上级机关批的经费大部分买了书 。 ”负责开支的李天浩说 , 剩余的经费买了一些迷彩布 , 对俱乐部进行了简单装饰 。 至于投影仪、幕布、桌椅等等 , 他们只能借或者自己买 。
于是 , 一间简陋的会议室加上一群军事理论爱好者 , 构成了“制胜兵学社”的前身——军事理论俱乐部 。 虽然条件艰苦 , 但刘诗哲觉得 , 这里每个人的眼中都透露着光芒 , “有种钻研战争的强烈渴望 。 ”
从“谈兵”到“演兵”
俱乐部里 , 刘诗哲继续进行着解说 。
巨大的屏幕中 , 红蓝色飞机、导弹图标不断碰撞、消失 , 战况逐渐胶着 。 观众的目光被屏幕吸引 , 所有人都在等待这场兵棋对抗的最终结果 。
事实上 , “军事理论俱乐部”成立时 , 还没有关于兵棋的内容 。
“那时 , 俱乐部场地有限 , 基本没什么物资器材 。 ”刘诗哲回忆 , 他们常以“历史上的今天”“吐槽大会”等形式进行授课、讨论活动 。
2018年底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时 , 俱乐部以“一战中坦克与机枪的霸权”为主题举办活动 , 学员金桂贤第一个报了名 。 他是“坦克世界”与“战争雷霆”两款坦克游戏的骨灰级玩家 。 在演讲中 , 金桂贤引用了很多游戏内的战斗情景 。 “既有趣又涨知识 。 ”刘诗哲说 , 20多平方米的俱乐部里挤满了人 。
【战斗|“兵棋世界”里的青春光芒】有学员说 , 这里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小舞台 。 在刘诗哲看来 , 这更像一个心灵上的栖息地 。
这种兴奋感持续不到一年 , 俱乐部遇到了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2019年秋天 , 刘诗哲等俱乐部“元老”升入大三 , 营区换了 , 又遇到毕业联考——活动场地没了 , 课余时间被大幅压缩 。 俱乐部眼看面临关门 。
这时 , 让刘诗哲意外的是 , 学院给予了他们更多支持:学员队专门腾出一间近10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俱乐部场地;机关同步批了活动经费 , 他们的电脑更换为曲面屏 。
一时间 , 场地、设备全面升级 , 俱乐部得以继续“经营”下去 。
与此同时 , 他们听说 , 第三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选用了更加现代立体的系统 , 可以更生动、形象地模拟和推演战争 。
成员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 刘诗哲第一次走进“兵棋世界”时 , 被震惊了 。 在这里 , 他能指挥错综复杂的军事力量 ,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下对抗 。 “既能学到各种作战理论 , 还能通过庞大的武器数据库学到各国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刘诗哲说 。
一瞬间 , 这个1.09GB的兵棋软件 , 吸引了俱乐部所有人的注意力 。
没有异议 , 这种高仿真程度的兵棋推演成了俱乐部的主要活动 。 从“谈兵”到“演兵” , 他们将目标瞄准为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 并为俱乐部起了个战味十足的名字——“制胜兵学社” 。
小小兵棋连接战场
随着屏幕中的蓝色图标全部消失 , 此次兵棋对抗 , 红方取得胜利 。
“这场对抗 , 其实是第四届‘墨子杯’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最后一场比赛的复盘 。 ”学员张森瑜解释 。
当时 , 作为红色进攻方 , 他们可以说是惨败 。 比赛中 , 张森瑜指挥红方舰队 , 刘诗哲指挥红方战斗机机群 , 防空部署非常严密 。 但蓝色方通过严卡时间部署 , 使所有反舰导弹同时抵达 , 最终使红方登陆舰全军覆没 。
“完全没想到 , 对手通过如此精密的计算 , 用最直接的方法把我们打败了 。 ”张森瑜说 。
类似的惨败 , 几乎每名队员都经历过 。 学员彭捷头一回使用兵棋推演系统时 , 手忙脚乱地操作了15分钟后 , 率领的战斗机机群就被“敌”防空火力全部击落 。 “虽然战败 , 却从中嗅到了战争那浓浓的‘硝烟味’ 。 ”彭捷说 。
“硝烟味”带来更多的是直观的先进军事思想和理念 。 2019年 , “制胜兵学社”参加第三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 在一场晋级赛中 , 刘诗哲指挥的第三代战斗机遇到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拦截 。
那时 , 在刘诗哲的意识里 , 足够数量的“三代机”是可以和“四代机”进行对抗的 。
“结果 , 我们完全错了 。 ”刘诗哲回忆 。 在那场对抗中 , 他指挥的“三代机”惨遭“四代机”单方面“屠杀” , “我们的战机数量损失一半后 , 才看到‘四代机’的身影 。 ”
从那以后 , 刘诗哲彻底摒弃了原有的作战思想 。 推演时 , 他大胆使用高技术武器和先进装备优先攻击“敌方”关键节点 , 作战效果大大提升 。
小小兵棋连接战场 。 去年10月 , 学员李天浩正在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做准备 。
当时 ,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发生军事冲突 。 李天浩立即和战友们一起 , 通过网络收集信息资料 , 利用兵棋推演尽可能还原冲突过程 , 检验无人机作战效能发挥和战法运用 。
通过兵棋验证 , 李天浩发现准备参赛的某型无人机还存在火力不足的情况 。 针对这一问题 , 他立即和战友们着手展开研究 , 对无人机内部结构进行重新布局 , 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进攻能力 。
3个月后 , 他们的无人机出色表现 , 得到了赛事专家组高度评价 , 李天浩和战友们成功晋级全国决赛 。
被兵棋改变的青春
看完屏幕里的红蓝对抗 , 观众们开始参观 “制胜兵学社” 。
在俱乐部的一角 , 书架上摆放着许多还原度很高的飞机模型——那是模型制作“发烧友”李嘉的作品 。
使李嘉成为模型制作“发烧友”的原因 , 也是来自那次“三代机”与“四代机”的对抗 。
李嘉认为 , 由于平时都是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战斗机 , 不够立体直观 。 所以他想通过模型拆解第四代战斗机 , 包括气动布局、设计特点以及搭载的导弹 , 更好地了解其作战性能 。
兵棋推演像个引子 , 让李嘉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 由此 , 他培养出一个新的爱好——制作模型 。 不到1年时间 , 李嘉就组装了5个战斗机模型 。
“制胜兵学社”成立后 , 教员李战武开始带着英语特长班学员 , 翻译外军的前沿资料 , 为成员开拓新视野 。 “他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1.09GB的兵棋软件里 , 还应将视野拉向更广阔的空间 。 ”李战武说 。
为此 , 李战武紧跟国内外兵棋推演前沿发展 , 围绕各军种分队战术兵棋规则设计、智能兵棋系统研发 , 采取专题授课、自由研讨、答疑解惑等方式不断拓展学员们的眼界 。
历经数次更新 , 最初1.09GB的兵棋软件已扩大许多 。 数据的增长 , 见证的是“制胜兵学社”每个人的改变——
刘诗哲越来越清楚当好指挥员的前提是接纳部队的规章制度;李天浩慢慢地“依赖”上了兵棋 , 认为好的毕业设计必须通过兵棋进行模拟论证;教员赵玉开始学习兵棋系统 , 以应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
在这个充满数据的“兵棋世界”里 , 红、蓝色棋子似乎从没停止过对抗 。 学员为之激烈辩论甚至会争吵 , 自然也伴随着成长 。
近4年时间 , 曾经初入校门的学员即将步入军营成为军官 , “制胜兵学社”也从学员队里的一个兴趣小组发展壮大 。 “‘制胜兵学社’和我们一样 , 一步步地成长 , 亦师亦友 。 ”刘诗哲说 。
毕业季来临 , 刘诗哲即将离开 。 他将“社长”的位置交给了学弟张洋溢 , 并写下自己的心愿——希望“制胜兵学社”能够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纳来到这里的每个人 , 让一届届热爱研究军事作战的学弟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阵地” 。
上图:“制胜兵学社”成员在进行兵棋对抗训练 。
下图:“制胜兵学社”成员在制作武器模型 。
耿 震、廖 政摄
作者:张 琳 王钰凯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