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变“惊装房”:装修市场处处坑
采访人员赵久龙、张斌、程思琪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 , 装修亦然 。 然而 , 多级转包套路多 , 监管缺失维权难 , 满分承诺负分施工 , 精装房变“惊装房”……群众吐槽装修市场处处坑 。 一些地方相关矛盾纠纷突出 , 成信访高发领域 。
住房装修市场有哪些套路?缘何难以治理?有何良方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展开了调查 。
精装变“惊装” , “还没入住就塌了”
还没来得及入住 , 一期9号楼烟道整体垮塌……前不久 , 多名陕西省西安市海亮唐宁府小区业主反映 , 去年10月才交付的精装房让他们着实受惊 , “还没入住 , 就塌了!”“吓人啊 , 像地震一样 。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坍塌部分涉及一层到九层 , 大石块散落一地 。 一些业主表示 , 这些精装房问题不少 , 包括阳台梁开裂、入户门有裂缝、地板空鼓、过门石开裂等 。
江苏南京的李女士也反映:“我在迈皋桥买的房子宣称恒温恒湿 , 但外墙材料易燃 , 着过火 , 开发商答应更换材料 , 后来不仅没换还加厚了 。 ”李女士说 , 更严重的是 , 煤气管道裸露 , 有的还从卧室或厨房穿户而过 , 如果煤气泄漏 , 后果不堪设想 。
房价包含装修费 , 却问题频出 。 浙江杭州春秋华庭小区房价每平方米3.3万元 , 其中包括每平方米6000元的装修费 。 但当业主们前来验房时却发现 , 一套房子问题少则几十个 , 多则上百个 , 一些业主还发现煤气严重泄漏 。
一些品牌开发商也频遭投诉 。
2020年 , 广西南宁市保利领秀前城的两栋精装楼房遭业主投诉:鞋柜、橱柜下方未贴瓷砖 , 部分下水管生锈 , 木地板松动……业主们虽多次向开发商反映 , 但一直未解决 。
重庆市万科御澜道三期均为精装房 , 2020年10月陆续交付 , 不少业主发现房屋存在问题 , 上百名业主集体在售楼部维权 。 业主反映 , 房子卫生间天花板渗水严重 , 如同“水帘洞” 。 拆开发现水管、防水材料质量很差 , 地漏、管道尺寸对不上 。
精装房小区公共部分 , 则已成为减配“重灾区” 。
杭州一家开发商透露 , 大到园林景观 , 小到入户大厅 , 全部都可进行减配 。 这些基本不会在合同和样板房中体现 , 即使当时开发商有对外宣传或是口头承诺 , 一旦这些区域出现减配 , 购房者也很难维权 。
涉房矛盾纠纷突出 , 成信访高发领域 。 采访人员从江苏省无锡市相关部门获悉 , 2020年接到的房产类矛盾纠纷占各类矛盾纠纷总数的22.1% 。
重庆市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表示 , 相关信访问题涉及资金量大、牵涉人数多 。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 , 精装房频遭投诉背后 , 凸显“精装暴利”正遭遇监管乏力 。
住房装修成信任黑洞 , 套路多监管难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住宅装修业务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 。 然而调查发现 , 不只精装房问题多 , 二手房装修“销售”色彩过重 , 计价方法复杂 , 同样套路多、维权难 。
【|精装房变“惊装房”:装修市场处处坑】“验收即维权” , 不少居民吐槽装修被坑成人生必经坎 。 采访人员在闲鱼、到位等平台检索发现 , 装修市场水、电、泥、漆、瓦工、砸墙等各环节都有商家提供服务 , 报价1元、8元、58.9元到数千元不等 , 问起客服却说是低价引流 , 现场议价 。 “不靠谱 , 装修施工队把我家承重墙砸了 , 邻居投诉 , 闹到了派出所 。 ”南京市建邺区市民翟女士说 , “算是人生必经的一道坎吧 。 ”
一些受访的市民表示 , 装修公司多是承诺满分 , 施工负分 , 说得好听做得差 。 南宁市民李女士说 , 她家一套房子装修 , 给出预算30万元 , 签了合同 , 施工却问题百出 。 “建材报价比市面价格贵两到三成 , 最贵的翻好几倍 , 测量面积比实际面积多几平方米 , 去沟通却被指责不懂行情 , 最后比预算多花了10多万元 。 ”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一小区居民汤女士2017年购买二手房进行装修 , 卫生间防水层没做好 , 地面积水缓慢渗透到楼下住户 , 引发邻里矛盾 。 “后来才发现 , 施工团队没有资质 , 因为自己疏忽大意只好认栽 。 ”汤女士说 , 无奈之下她请来一个维修工重新铺设防水材料 , 但后期发现还在漏水 , 再联系这位维修工 , 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
合同陷阱辨别难 , 行业标准缺失 , 人员资质不清 , 也是目前装修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 一些消费者反映 , 和商家签订装修合同时 , 常遭遇“合同陷阱” 。
南宁市民韦征说 , 装修公司签的合同好几页 , 很多看不懂 , 有不少“隐藏”条款一般人发现不了 。 如装修材料选用、装修服务方面 , 表述含糊不清 。 合同中装修垃圾清运费、材料运输费占装修总费用10%至15% , “算钱的时候才发现 , 由于写在合同里了 , 只能吃哑巴亏 。 ”
南宁一家装修公司员工说 , 公司有设计师甲级证书、施工乙级证书 , 问及为何没张贴在明显地方 , 该员工回答说 , 公司是做电力起家的 , 这些证书不好贴出来 。 采访人员追问是否全员有执业证书 , 该员工则含糊其辞 。 走访的几家装修公司表示 , 装修师傅跟公司有长期合作 , 但却不属于公司员工 。
不仅装修时看不懂 , 装修完看不出 , 监管缺失还导致维权难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不少装修公司要求先付款再装修 , 资金没有第三方监管 , 一些装修问题在正式入住甚至入住几年后才会暴露 , 维权难度大增 。 “仅从成品外观上难以看出装修质量问题 。 ”南宁市民李女士说 , 她家房子入住约一年后出现木地板发霉、翘边等问题 。 “钱早给了 , 再想维权也难了 。 ”
信息严重不对称 , 多级转包偷工减料盛行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双方信息不对称 , 行业标准缺失 , 霸王条款横行 , 一些装修团队常使用廉价材料以次充好 , 导致纠纷多发 。
信息严重不对称 , 多级转包、偷工减料盛行 。 南京市栖霞区市民汪先生从事工程装修多年 , 他说不管是找工人、找装修队还是找装修公司 , 最终施工环节多是由流动的外包工人完成 , 出现“花钱也不省心”悖论 。 南宁装修师傅老黄说 , 装修公司往往多级转包 , 最终“外包”给工人 , 人员资质不清 , 利润少容易偷工减料 , 消费者成待宰羔羊 。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雳认为 , 装修乱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装修公司经常将项目转包 , 后期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 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焕德说 , 不少装修公司虚构报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 “比如木制品 , 市场上能提供足够厚度的厂家不多 , 普通消费者搞不清 。 ”
“散装工人”推诿多 , 维权找不到负责人 。 陕西省社科院政法所助理研究员谈润卿说 , 家装行业“小散弱”较为突出 , 个人作为包工头承揽业务的情况仍比较普遍 , 甚至和二十年前相比差别不大 , 许多消费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寻找这样的皮包公司 。 “散装工人”装修模式之下 , 公司对工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很低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郑美菊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装修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 流动性过高 , 还是马路工人、游击队为主 , 施工质量只能靠工人良心 。 业内人士透露 , 装修属复购率较低的消费行为 , 消费者维权通常是单一案件 , 许多律师也不愿意接手 。
监管难导致市场形成恶性低价竞争 。 杨焕德介绍 , 装修行业的监管难度大 , 导致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前期 , 即以低价争取客户 , 最终环节以次充好则为常态 。 不少业主对于产品的认知不足 , 导致高质量的品牌反而没有竞争力 ,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态势 。
江苏省住建厅一位工作人员坦言 , 目前监管机构也缺乏完善的、精细化的行业评估标准及严厉的处罚措施 , 监管执法人员有限 , 常处于被动监管状态 。
近年来 , 全国多地提倡商品房精装修交付 。 比如 , 西安市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 , 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 , 目的是为全面提升住宅建设品质 , 减少资源消耗和二次装修污染 。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虞晓芬认为 , 精装房或者一些地方所称的成品房已成市场趋势 , 本为省心省力、减少二次污染 , 但各地关于成品房的标准又较为模糊 , 精装房的利润空间较大 , 导致开发商觊觎“精装暴利” , 在精装修上偷工减料 。
“装修价格有备案 , 交房时减配却投诉无门 , 成了开发商绕过限价、谋取高利润的手段 。 不少楼盘为涨价而做精装 , 装修标准夸大其词 , 以次充好 , 直接导致收房维权纠纷增加 。 ”虞晓芬说 , 某种程度上精装修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 不是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问题 , 而是开发商更多将其视作调节利润的“节拍器” 。
此外 , 合同签订难落实 , 标准缺失模糊地带争议多 。 杭州个体装修师傅蒋文明表示 , 自己没有专业的设计方案 , 一般根据业主的口头描述进行施工 。 但这其中有很大的模糊性 , 双方理解上会有偏差 , 待装修结束再进行整改 , 双方对费用和责任等很难进行有效认定 。
设立资金监管账户 , 推行第三方监理人制度
住房装修市场乱象丛生 , 一些地方纠纷多发 , 受访人士对其深恶痛绝 , 期盼强化监管 , 多部门全链条严打欺诈哄骗 , 规范家装行业健康发展 。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建议 , 装修行业涉及建材、装配、施工等多个环节 , 不能仅盯着装修服务终端环节 , 宜统筹上下游全产业链 , 从原料、加工厂、施工单位等方面形成监管合力 , 破解维权找不到人监管难题 。 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旦伟建议 , 切实强化装修公司质量监管责任 , 完善装修行业征信机制 。
郭雳建议 , 推行第三方监理人制度 , 设立资金监管账户 , 发展面向个人的工程监理行业 , 加大装修公司后期行为约束力度 。 谈润卿建议 , 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设立资金监管账户 , 研究设定合理的资金监管百分比 , 在房屋装修完毕并经由双方签字确认后 , 再将款项支付给装修公司 。
完善合同设置 , 降低维权成本 。 业内人士建议 , 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装修合同细化指导性范本 , 特别对是否转包、装修材料品牌确定、付款节点、装修进度、强制监理人制度、质保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做出详尽细致的规定 。 加强对装修行业签订协议的规范和管理 , 推广先装修后付费方式 ,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
精装房困境亟待系统化治理 。 业内人士认为 , 住宅装修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 。 目前 , 一些地方正在制定和细化相关政策 , 比如 , 针对涉房投诉信访症结 , 去年以来 ,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从广告、合同两个关键点着力 , 在九龙坡区房地产在售项目中探索推行不利因素告知机制 , 涉房投诉举报、信访量下降明显 。
虞晓芬认为 , 开发商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 , 期房制度是“原罪” 。 目前在中国地产市场 , 期房占比超过八成 , 交房周期一般为2年至3年 , 这为开发商“暗箱操作”提供空间 。 建议加大现房销售比例 , 同时 , 在完成土地出让时 , 设定一定的施工、装修时间节点 , 以避免开发商为提高周转率、赶工期 , 从而以次充好 , 影响装修质量 。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建议 , 破除以工长为核心的传统模式 , 建立家装行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 大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化装修 。
专家提醒 , 如今基本遵循“按图施工、按图验收”原则 , 可聘请第三方专业验收 , 如发现问题 , 业主可与开发商协商整改 , 若开发商拒不整改可向监管部门投诉 。 二手房装修尽量找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 , 施工前应请专业人士对房子进行实地勘察 , 尽量全程拍照留痕 。 签订装修合同时 , 对装修细节应逐项核对标明 , 交付尾款前逐一验收检查 , 遇到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依法维权 。
(参与采写:许舜达、林凡诗、周凯)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