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式更迭、内容多变 , 不断兴起又没落 , 不断出新又扎堆的综艺市场 , 八年八季的《最强大脑》凭借特有气场独占一席之地 , 顶着科学题材综艺的桂冠 , 获封综艺的“脑力担当” , 在综艺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 不断制造“行业增量” , 鲜有后来者入局并堪与之匹敌 。
文章图片
《海天味极鲜酱油·最强大脑》第八季于上周五晚完美收官 。 当晚 , 在选手、嘉宾和无数观众的见证下 , 7位总决赛选手经过三轮角逐 , 包括令李诞没有“进一步解释”就完全理解不了的“迷宫森林”和“鉴影度形” , 以及被预测“可能现场没有人能做出来”的项目“一触即发” 。 最终 , 来自北京大学的朱辉宇强势登顶 , 成为新一季“脑王” 。 纵观整季节目 , 其在已有影响力和IP能量基础上 , 持续创新模式 , 拓宽科学认知边界 , 完善竞技机制和可视化呈现 , 不仅将节目科学普及、科学题材综艺创新的价值不断延展 , 更以内容为载体 , 以年轻选手为样本 , 实现了节目在用户、行业、社会等领域的多维度价值突破 。
持续破圈、刷屏霸榜
逆势增长稳坐头部阵营
当我们带着“观众看《最强大脑》时在看什么”的问题 , 从观众视角去解码这样一档现象级综N代时 , 不难发现 , 《最强大脑》首先具备了区别于市场而独特存在的题材标签 , 即“科学竞技” , 也正是立足如此题材的差异化和独占性 , 使节目积聚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 再经过节目高水平的研发和精良制作 , 形成了节目口碑和受众黏性 。 其次 , 高脑力选手、科学竞技等元素的可视化呈现是大多观众对于这档节目的收视痛点和观看诉求 。 而《最强大脑》从第一季到第八季始终在模式、规则、赛制等层面不断迭代创新 , 把科学竞赛的电视开发和呈现做到了日渐极致化 , 形成了强大的魅力 , 也凭此破除了科学综艺的圈层壁垒 , 释放出现象级影响力 。
文章图片
据索福瑞数据显示 , 《最强大脑》第八季12期节目平均收视破2 , CSM63城平均收视2.08% , 最高为2.5% , CSM35城平均收视2.12% , 最高为2.84% , 本季节目收视更是创八季节目新高 。 《最强大脑》节目热点内容登上微博热搜榜超40次 , 全网收割热搜超100个 , #最强大脑#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8亿次 , 拥有超1500万讨论热度;在短视频传播上 , 抖音#最强大脑#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28.7亿次 , 单条视频点赞量最高达190.3万次 , 单条最高播放量破亿 。 《光明日报》、央视网青年、视听中国等多个主流媒体点赞节目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求知精神 。
文章图片
面对这档现象级综N代第八季的优秀市场表现 , 有媒体评价称 , “从填补综艺市场空白 , 到稳居头部阵营、以强势姿态丰富王牌电视综艺品类 , 《最强大脑》已经成为综艺领域的一个特别存在 。 ”有行业人士指出 , “在富有时代感和流行性的趣味表达 , 与严谨科学竞技模式日臻巧妙和完善的融合中 , 《最强大脑》越做越好 。 ”而广大粉丝和观众群体 , 依旧高喊着“围观学霸‘打架’”“没点智商 , 真不敢看这节目” , 对节目的热情有增无减 。
八年八季、求新求变
模式革新焕发题材活力
从一档节目自身的行业生存和竞争需求出发 , 模式的持续创新以及赛制的持续更迭早已成为走过八季的《最强大脑》的标配和角逐市场的绝招 。
文章图片
《最强大脑》第八季打破固有模式的桎梏 , 在更成熟、更全面的脑力精英选拔理念的指导下 , 在机制更科学、考察能力更多元的科学认知下 , 凭借“脑力天梯榜”这一独创的天梯赛制 , 将科学和脑力比拼的竞技感以及视听效果的呈现推向了极致 。 正如节目脑力天梯榜发起人攸佳宁所说 , “每一季《最强大脑》都力图用一种符号来感召脑力后浪 , 去年我们设了一个圈以求破圈 , 今年我们垒了一座山以求登顶 。 ”
文章图片
而且 , 在统一机制下 , 第八季《最强大脑》又展开了细分规则的搭建和打磨 , 如节目在两轮比赛定格天梯榜后 , 又推出了高、中、低三个难度赛道 , 增加节目的悬念感和观看性 , 优化节目设置的同时为节目变化提供可能;在最终的“脑王”角逐中 , 将总决赛选手先前积分清零 , 让第一阵营的选手做最后一搏 , 在高合理性的节目安排和设置中 , 让节目的精彩程度成倍递增 , 观众看完大呼刺激过瘾 。
文章图片
另外 , 节目脑洞大开、五花八门的挑战项目和挑战方式 , 不仅从推理力、创造力、空间力、记忆力、观察力与计算力等六维基础认知能力对选手进行考察 , 更将谋略、规划、勇气等元素渗透进节目赛制中 , 焕发节目生命力的同时 , 也将观众对科学、智力和智慧的认知拓宽 , 在科学题材综艺的行业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探索和掘进 。
文章图片
通过层层精细的架构和组织创新 , 《最强大脑》第八季在自身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上 , 又释放出对更广泛受众群体的影响力 , 将综艺行业在科学题材领域的实践又引领至新的阶段 , 在周五卫视黄金档版面上 , 进一步拓宽科学综艺的道路 。 如此 , 《最强大脑》不断彰显出其之于社会大众和综艺行业的功用和价值 。
榜样群像、观照大众
引领青年正向价值取向
诚然 , 对广泛青少年群体而言 , 在《最强大脑》看学霸们“神仙打架”是最直接的诉求 。 但其实 , 节目镜头通过对选手个体的聚焦和呈现更让观众记忆犹新 , 如在首轮接受勇敢者游戏挑战的来自清华大学的潘必睿 , 在极致规则的挤压下瞬间爆发能量 , 跨过风暴线逆风翻盘夺得第一;如在海选阶段获得满分的选手曾作为第五季节目出题人的蔡洋洋 , 她以选手身份直面刺激赛场;如患有先天性脊柱裂 , 以“地狱困难模式”开启人生的18岁残疾选手孙叶芃 , 跛脚走上舞台 , 却乐观面对人生 , 以“用勇气去改变所有可以改变的事情 , 用胸怀去接受所有不能改变的事情”为人生信条……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个体能量展现中 , 选手所具备的勇敢、无畏、从容、不惧挑战等可激发大众共鸣的精神力量拉近了他们与受众的距离 , 减少了陌生感 , 选手则成为榜样式的存在 。 如此多的个体又在《最强大脑》第八季的舞台上凝成榜样群像 , 形成榜样效应 , 释放榜样力量 , 鼓舞青少年在面对各自人生困境时积极进取 , 引领其积极正向的价值取向 。
文章图片
节目中还有一位目前读六年级的小学生付博焰 , 他曾在一年级时看过《最强大脑》 , 此后便立志要来参加节目 , 五年后的他通过节目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来到了节目现场 , 虽然最终遗憾淘汰 , 但是他坦言:“我来过 , 我没有任何遗憾 。 ”作为一名小学生选手来参与节目角逐 , 如此 , 这档节目对青少年的正向引导力可见一斑 。
文章图片
在当下 , 综艺节目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观念引领至关重要 , 走过八季的《最强大脑》以一群高智力、高精神品格的青少年为榜样 , 建构了一套独有的节目价值体系 , 积聚了强大的影响力 , 不仅示范了青少年的积极状态和强大能力 , 也向更多人展示了90后、00后们更积极、更阳光、更奋发的精神风貌 。
【观众|一举刷新新纪录 《最强大脑》第八季现象级影响力如何铸就?】《最强大脑》走到如今的第八季 , 正是凭借其所秉持“让科学流行起来”的节目创作方法论和所建构的价值体系 , 在多圈层、多领域、多维度都释放出影响力 。
推荐阅读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逻辑|小米张国权:动态刷新率场景非常多、逻辑复杂,将开放 SDK
- 人物|网曝罗振宇2022跨年演讲退票损失千万元:演讲现场无观众
- 观众|互动游戏那么好玩儿,互动电影怎么这么无聊?
- Pro|联想拯救者 Y90 手机预热:支持智能刷新率模式,但不是 LTPO 屏
- 文章|本周好文:右键刷新揭秘/百度网盘青春版体验/炒冷饭的游戏香么
- 产品|京东方详解 ADS PRO 技术:显示器刷新率可做到 500Hz 以上
- 手机|打开华为P50宝盒 谁在刷新数字生活?
- 技术|【冬奥问“冀”】为什么说观众在观赏冬奥会时也能感受到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