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神舟七号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 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 , 开展卫星伴飞、飞行数据计划等空间科学技术实验 。
技术跨度大 。 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 , 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 。 实现出舱活动必须掌握飞船其他舱的吸附压、载人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等的研制 。 在只进行过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 , 我们就实施航天出舱活动 , 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
任务风险大 。 本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这两个高风险环节 , 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 。 主要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很难在地面进行全过程的真实模拟训练 。 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 。 此外 , 这一次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3个人的满负荷飞行 , 增加了飞行任务的风险 。
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 。 这次飞行任务当中 , 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服进行组装测试;在失重环境中操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性强 , 与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的操作相比有质的差别;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任务的成败 。
实施难度大 。 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要求 , 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飞船进行了227项、火箭进行了36项的改变;必须确保舱外航天服和飞船的安全可靠 , 航天员的各项操作要准确无误 , 测控通信要连续稳定 , 飞行控制要及时准确;其对航天员的素质 , 对飞行产品 , 对地面支持保障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 , 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操作|神舟七号任务特点】参试系统庞大 。 神舟七号任务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阶段测控的连续性 , 增加了测控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首次进行了中继飞行的数据传输实验 , 构成了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 。 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动用了9艘船舶 , 30多架飞机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Windows|第三方软件让你实现Windows 11任务栏拖拽操作
- 电子|飞利信:电子阅文系统与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产品互认证明
- 操作|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3发布:HiFi音质 499元起
- 新闻|小米正式发布MIUI 13操作系统
- 地面|太空中再次响起“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二次出舱
- 操作|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即将在太空迎接新年到来
- 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今日将第二次出舱
- 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
- 核心|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