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消失的8个月
_原题是:“吃播”消失“海量喝播”又来?来看专家怎么说!Show More
文章图片
图1/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夏晓茜 赵云慧
来源:毒眸(ID:DomoreDumou)
“很难过 , 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 , 走好龙哥 。 ”
3月5日 , 抖音网红“泡泡龙”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离世 , 年仅29岁 , 网友纷纷在其视频作品下留言哀悼 。
泡泡龙是一名职业吃播博主 , 他实现了大多数人不能实现的梦想 , 将吃发展成了自己的职业 。 视频中 , 他几近无节制地吃肘子、烤肉、龙虾、火锅等高热量食品 。 多年下来 , 流量与热量同步飙升 , 当粉丝达到260万时 , 体重也超过了320斤 。
文章图片
图2/14
因为长时间暴饮暴食 , 泡泡龙患上了肥胖症
大胃王生意不好做 , “天赋异禀”很重要 。
首先要有一个万物皆可接受的味蕾 , 酸甜苦辣统统都得能笑着咽下去;其次 , 还得拥有一个能装得下的“大胃” , 10碗面、20个汉堡、30碗饺子丝毫不在话下 。
没有这样的天赋 , 却眼馋这笔生意的大有人在 。 吃不下 , 他们就通过剪辑拼接镜头“假吃”来迷惑观众 , 因此熟悉套路的粉丝都会要求“不剪吞咽镜头” 。
于是 , 越来越多的吃播们将手伸向了“催吐” , 轻则嗓子沙哑面红目肿 , 重则牙齿腐蚀食道崩溃 。
更危险的是 , 因观看大胃王吃播而染上暴食症的人越来越多 , 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 由此衍生出的“催吐行业”依靠售制催吐工具牟利 , 更加速了这一怪圈的恶性循环 。
不管是吃还是吐 , 无疑都是对粮食的严重浪费 。 2020年8月 , 央视新闻批“大胃王吃播” , 称“部分大胃王吃播哗众取宠 , 误导消费、浪费严重” 。
风声鹤唳时 , 各大平台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和“大胃王”做切割 , 曾经贡献大量日活的博主瞬间被“打入冷宫” 。
毒眸观察到 , 在那之后“大胃王”纷纷开始改名 , 尝试转型 , 视频风格也由海量吃喝转型为探店分享 。
禁令发布8个月后 , 吃播界找到新的流量密码了吗?
“大胃王”的消失
大胃王与吃播最早分别起源于日韩两国 。
早在1989年 , 日本综艺节目《火力全开大胃王》一经播出便进入大众的视野 , 以食量比拼为核心的该节目逐渐将“大胃王”演变成一种竞技文化 , 胜出者会得到丰厚的奖励 , 节目也渗透着浓厚的竞技精神 。
在韩国 , 吃播被称为“Mukbang” , 这是将韩语中的吃饭和直播两个词进行组合 。 在直播行业中 , 主播一边吃着大量诱人的美食一边与粉丝互动 , 从中获得粉丝的打赏与平台的奖励 。
2020年6月 , 韩国吃播博主收入排行榜中 , 榜首的月收入高达1659万人民币 , 排名前五的博主月收入均超100万 。
文章图片
图3/14
图源微博@韩流
随着国内直播与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 , 中国主播们纷纷开始模仿日韩吃播 , 并且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 。
2015年前后 , 吃播形式迅速走红 , 在B站、微博以及各大短视频平台占据一席之地 。
2016年5月 , “密子君”在B站上传吃播视频 , 标题是《速食10桶火鸡面用时16分20秒》 , 播放量超过170万 。 2018年 , 行业有传闻称密子君年收入700万 , 有的传闻更是说年入千万 。
文章图片
图4/14
密子君视频截图
密子君曾是MCN瘾食文化的股东兼法定代表人 , 这家MCN还签约了朵一、余多多德观吃播博主 。 2018年 , 密子君从成都瘾食文化出走 , 成立了白羊文化公司 。
大胃王被限制之前 , 大致分为两种风格 。 一种是以吃数量或者味觉视觉夸张的食物夺人眼球 , 如“10秒吃完爆辣火鸡面”等;另一种则将重点放在了博主自身 , 很多吃播博主是身材瘦弱、面容姣好的女性 , 观众观赏她们吃下大量美食的同时 , 又羡慕着她们“多吃不胖” 。
不管是追求“以瘦为美” , 还是为了健康 ,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少吃一点 , 吃播视频就成为了一种“电子代餐” , 部分减肥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代偿性满足 。
吃播视频爱好者朵朵告诉毒眸:“我是因为减肥 , 每天吃不饱 , 一想到一天忙活完以后 , 晚上躺下来看会儿吃播就特别期待特别快乐 , 感觉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 , 能看一个多小时 。 ”
然而 , 大胃王吃播的乱象也层出不穷 。
去年8月 , 央视新闻的视频报道显示 , 部分“大胃王”依靠视频剪辑假吃、吃下海量食物后催吐等现象在各大视频平台中频频被曝光 。 报道称这不仅助长了不良风气、伤害身体 , 更是对于食物的严重浪费 。
文章图片
图5/14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在这种批评下 , 抖音、快手、微博、斗鱼等平台立刻屏蔽关键词、下架相关视频 , 搜索“吃播”关键词时 , 映入眼帘的是“珍惜粮食 , 拒绝浪费 , 合理饮食 , 健康生活” 。
这场算法对大胃王和吃播的围剿 , 是长期战争 。
毒眸在各视频平台搜素“大胃王” , 都没有看到大快朵颐的吃播视频;微博的”大胃王“超话 , 也只剩下日韩博主的搬运视频;在B站搜索“吃播”一词 , 推荐结果都是号召”光盘行动“的相关内容 。
文章图片
图6/14
B站搜索结果
“大胃王”在吃播界成了敏感词汇 , 人人避之不及 。 毒眸尝试联系了几位吃播博主和做过“大胃王”吃播的MCN , 都没有得到回复 。
被限流的胃
在平台的封禁下 , 求生欲满满的“大胃王”们开始改名 , 尝试转型 , 如“大胃mini”改名为“梨涡少女mini” , “大胃阿伦”改名“阿伦吃吃吃” , 视频风格也由海量吃喝转型为探店分享 。
大胃王视频的封面 , 也从恨不得把所有食物都包含在内 , 转变成封面上只放一种食物 , 或者在显眼位置标明“合理饮食 , 拒绝浪费” 。
文章图片
图7/14
“晴子”视频截图
“以前封面会摆得花花绿绿 , 现在他们就只摆一个实物 , 一件一件拿出来吃 , 让大家一下子能看到这次能吃到啥 , 吃的量也会减少 。 ”朵朵告诉毒眸 。
普通观众都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之大 , 但这种改变 , 并不能维持账号的生命力 , 也无法阻止掉粉 。 失去大王标签以后 , 不少吃播博主的视频数据明显下滑 , 处境有些尴尬 。
2018年入驻抖音 , 浪胃仙半个月粉丝量突破20万 , 2019年年底 , 粉丝达到3342万 , 视频累计获赞3.5亿 。
2020年8月 , 浪胃仙删掉了之前的相关作品 , 调整定位 , 制造“味觉共享”技能 , 帮助因减肥而节食的女生品尝美食 。
文章图片
图8/14
“浪胃仙”视频截图
目前 , 浪味仙的抖音账号中包含95个作品 , 只有2个视频点赞量破百万 。 第三方数据平台新抖显示 , 浪胃仙抖音账号近一个月掉粉10.22万;“余多多”抖音粉丝为403.3万 , 近期也在波动性掉粉 , 视频数据表现滑坡 。
除了掉粉 , 内容转型带来的更多是内容的匮乏 。 当原本的特色标签丢失后 , 在庞大的美食短视频竞争中 , 吃播们陷入了另一种内卷 。
吃播博主阿伦以“给老板上一课”为由头 , 打卡了很多街边小店 , 但账号已经陷入了涨粉瓶颈期 , 从去年中就停留在两百多万 , 再无起色 , 视频点赞量也很难过万 。
文章图片
图9/14
阿伦近期发布的抖音视频数据
大胃王泡泡龙去世的时候 , 阿伦还发了悼念视频 , 感慨生命的脆弱 。 但吃播视频还得继续更新下去 , 近期阿伦视频的评论区 , “别再演了”和“别再吃了”往往能成为热评 。
看来观众对于吃播套路也逐渐脱敏 , 想要吸引注意力 , 或许得在美食内容、人设、剪辑等各方面都往更加精致的方向去走 。
像阿伦这样逐渐湮没在抖音算法里的吃播博主 , 不在少数 。
一位百万粉丝的吃播博主告诉毒眸 , 她也常常有“被限流”的焦虑 。 “有时候会大力推广我这个账号 , 我就觉得爱抖音 , 抖音是我爸爸;有时候会无缘无故限流 , 我们经过几次修改 , 觉得视频已经很正常了 , 避免了很多危险镜头了 , 还是会被判定为有‘大胃王’嫌疑 , 不予推荐 。 ”
但“吃播”和“美食”仍然是无法轻易舍弃的赛道 , 毕竟这意味着充足的广告营销市场和极高的关注度 。
克劳锐发布的《2020年美食KOL营销价值分析报告》显示 , 美食类KOL增速迅猛 。 2019年10月-2020年4月间 , 抖音美食头部KOL增长了114%、快手增长133% 。 美食KOL也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 , 2019年食品饮料是KOL投放金额第二多的行业 。
文章图片
图10/14
据知微数据统计 , 2020年B站百大up主中 , 美食类UP主有11位 , 仅次于游戏(20)、知识(13)和生活类(12) 。 头部美食类UP主越来越重视创意和视频质量 , 选题多样化 , 教学、探店、开箱等个性化内容越来越能脱颖而出 。
文章图片
图11/14
靠吃 , 还能变现吗?
当吃到嘴里的食物数量无法得到更多镜头 , 博主的个人特色就变得非常重要 。
去年下半年以来 ,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 出现了一些个人特色鲜明的吃播达人 。
相比于影视、美妆、母婴、时尚等垂类内容 , 吃播内容对脚本创作、拍摄技法的要求不是很高 , 吃播博主跨界到其他垂类 , 通常不具备内容竞争力 。 因此 , 展示个人性格特点 , 以兴趣为延伸 , 成了可以尝试的方向 。
类似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在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 。 比如 , “蜀中桃子姐”的视频展示了一家人一起吃的家常菜 , 2020年涨粉1843.1万 。 第三方数据平台新抖显示 , 近30天“蜀中桃子姐”新增粉丝数20万、新增获赞数 860w , 传播力超过 99.92%的账号 。
还有一类吃播红人另辟蹊径 , 走“奢侈”路线 。
“大LOGO吃垮北京”的人设是普通人想要尝试贵价美食 , 他专挑高端、昂贵的场所进行探店 , 视频主题诸如“1000块一个的芒果”“2600块的一份砂锅”等 , 以此满足用户的猎奇心态 。
目前 , “大LOGO吃垮北京”抖音粉丝2740.3万 , 新抖显示近30天涨粉 141.51万 , 还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 。 毒眸在采访中得知, 该账号目前的抖音星图广告报价高达60万 。
文章图片
图12/14
“大LOGO吃垮北京”视频截图
明明于2018年进入短视频行业 , 现在是一家美食MCN浙江地区负责人 , 他告诉毒眸 , 大LOGO和桃子姐的成功都是难以复制的 , 前者需巨额成本;后者需要保证达人确实在农村生活 , 以及生活场景足够真实 。 对MCN签约的博主来说 , 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多做一些平价的探店视频和具有个人特点的内容 。
在美食领域里 , 除了吃播外 , 还有达人在尝试在吃这一动作的环境和过程中做文章 。
比较常见的是 , 从“一味的吃”转型于美食探店 , 侧重记录店铺的特色、菜品历史文化、菜品口感等 , 也有的转型为美食测评 , 通过创意测评美食、或分享美食的多种烹饪、食用方法等来转移用户的注意 。
在内容型吃播达人中 , 密子君的转型比较成功 。 在吃播禁令发布前 , 密子君就开始弱化“吃”的元素 , 做了多期美食探店、Vlog视频 。
去年8月 , 密子君正式转型美食探店博主 , 其微博和抖音粉丝数均超千万 , 在抖音上推出的探店视频合集 , 累计播放量高达2.3亿;B站粉丝达285.2万 , 去年8月后 , 也有达到百万级播放量的视频 。
类似密子君 , 一些博主现在会将探店内容升级为Vlog , 把美食作为视频内容的一个部分 , 而不是直接用溢出屏幕的食物 , 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 。
一碗MCN自孵化的吃播博主“饿货葱仔” , 2019年6月大学毕业后 , 尝试了主播经纪人的工作后 , 决定自己做一位吃播博主 。
2019年底 , 她开始在抖音更新 , 主要做探店分享和居家外卖吃播 , 如今抖音粉丝积累到607万 , 视频会重点展示咀嚼食物的特写视频 。 “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吃东西的样子特别有食欲 , 感觉可以专门突出这一块 。 ”
葱仔告诉毒眸 , 一个账号想要让观众喜欢 , 最重要的还是要突出主播的个人的性格 。 “我的人设就是 , 我的粉丝很喜欢叫我猪仔 , 他们觉得我就像一头小母猪 , 暂且当成是他们对我的爱称吧 , 我们也会利用这点 , 定位跟猪有关的 , 比如猪场 。 ”
文章图片
图13/14
“饿货小葱仔”视频截图
每到一个涨粉瓶颈期 , 账号都需要做一次内容调整 。
葱仔去年就尝试了吃各种“猎奇”的食物 , 包括芦荟、鲱鱼罐头、黑蒜、仙人掌等 。 “这也算是我一个比较困扰的点 , 就有时候找的选题是太猎奇 , 我有点受不了 , 比如吃完鲱鱼罐头 , 我自闭了一晚上 。 ”
葱仔所做的探店 , 就以火锅、烧烤等为主 , 单期拍摄时长3-4小时 , 部分是和线下商家的商业合作。 由于内容以新奇的菜式和店铺为主 , 吸引到的粉丝以00后“学生党"为主 。 葱仔也提到 , 想尝试做一些“更贵”的吃播 。
值得注意的是 , 探店内容的红火 , 很大程度上和抖音发力本地生活、积极策划美食活动有关 。
明明告诉毒眸 , 他所在的MCN就参加了多个抖音官方的活动 , 比如“717嗨吃节”“抖音吃货节”“心动餐厅榜”等 , 一般活动期间的引流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 博主涨粉数量会达到数万 。
除了内容创新 , 美食账号做直播带货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变现尝试 。
比如 , 快手粉丝千万级的美食达人“猫妹妹” , 曾经靠吃播走红快手 。 2020年她进行了多场直播带货 , 去年5月31日的一场直播带货中 , 100分钟销售总额破亿 。
在吃播禁令后 , 粉丝量较大的吃播达人通常会尝试进行直播带货 , 产品也以美食或关联的厨具家电类为主 , 如麻辣德子、浪胃仙都尝试了直播带货 。
浪胃仙已紧锣密鼓地开辟直播新战场 。 近一个月 , 浪胃仙进行了14场直播带货 , 总销售额达到1944万 , 单场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 这在吃播博主里面已经属于比较好的带货成绩 。
文章图片
图14/14
数据来源:小葫芦
无忧传媒签约美食博主“麻辣德子” , 在抖音拥有4085万粉丝 , 今年进行了11次直播带货 , 总销售额330万元 , 算不上亮眼 。
相比单纯发布美食视频 , 直播带货是一项更需要体力和团队作战的事业 。 对比之下 , 不管是浪胃仙 , 还是麻辣德子 , 带货能力都比不上背靠辛巴家族、有较强供应链能力的猫妹妹 。
当一些主播在思考更多变现途径时 , 也有一些人已经在为将来做打算 。 “主播还是一个年轻饭 , 所以我也会学习一些编导的工作或者运营的工作 。 目前还没有想好具体的规划 , 有可能以后会转型到幕后技术类的岗位 。 ”葱仔告诉毒眸 。
“大胃王”消失的八个月里 , 所有“吃播”都在挣扎着寻找新的出路 , 也让这条路越来越窄 。 一张嘴 , 一部手机 , 一吃爆红 , 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
【|“大胃王”消失的8个月】(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