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折射民生温度

【|“厕所革命”折射民生温度】“一个坑 , 两块砖 , 三尺墙 , 围四边 , 捂鼻子 , 踮脚尖 , 蚊蝇飞 , 臭熏天……”这段顺口溜真实描绘出过去在农村旱厕如厕的窘境 。  
和全国很多农村一样 , 过去几年里 , 位于天津最北部山区的蓟州区经历了一场“厕所革命” , 沿用多年的旱厕彻底被送进了历史 。  
这是近3年来 , 天津市集中力量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收官战、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通过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4%;建成1885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新建户厕64.4万座、公厕4300多座 , 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  
大国重器建造者到山区“修厕所” 
4月15日 , 采访人员在位于蓟州区东赵各庄镇的盈福寺污水集中处理站试运行现场看到 , 源自本镇各村的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流出 , 变成清澈无害的中水 , 多年来首次实现了达标排放 。 正式投入使用后 , 工程涉及村镇的生活污水将全部纳入收集处理系统 , 实现应收尽收、达标排放 。  
蓟州区被称为天津的“水塔” , 是天津市重要的水源地 。 然而 , 由于地处山区 , 村落分布情况各异 , 长期以来村民户内厕所粪水、洗浴废水、洗衣废水和厨房废水等“四水”都随意泼倒 , 而这些生活污水的直排下渗 , 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 影响蓟州区整体水环境质量 。  
为改变这一状况 , 蓟州区于2019年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总投资18.88亿元 , 目的就是要给区域内尚无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建设化粪池、集污池以及污水集中处理站 , 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 达到排放标准 。  
以建造用于疏浚造岛的大国重器而闻名的驻津央企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天航局”)承建了蓟州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一群年轻的工程人员来到山区农村干起了“修厕所”的活儿 。  
要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并不容易 , 一些村民“嫌麻烦”不愿意配合施工 。 为此 , 项目团队里的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拉着村干部一起给老百姓讲道理、做工作 , 在给十几万户施工的过程中 , 哪里有问题 , 他们就立马想办法解决 。  
蓟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治理范围覆盖22个乡镇641个自然村 , 共计建造集污池和化粪池12.79万个 , 铺设污水收集管道97万延米 。  
为了把关系到家家户户的民生小事做好 , 项目团队深入研究蓟州区村落的实际情况 , 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统筹编制污水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 。 针对172个地势平稳、路面平坦的村庄 , 项目团队采用“管网+集污池+村转运+处理站”的收集模式 , 因地制宜建造8座污水处理场站 , 通过管网集中收集生活污水 , 再利用吸污车转运至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 。 这一模式提升了污水收集效率 , 减少了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 针对469个地况复杂、不利于铺设污水管网的村庄 , 采用“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模式 , 为各家各户安装化粪池和集污池 , 再定期将污水抽送至处理站集中处理 。 该模式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少 , 将施工期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  
中交天航局蓟州总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副总经理李国斌介绍称 , 这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 , 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减少天津市水源地周边村镇的污染 , 保障天津市用水安全 , 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护航 。  
“以前用的都是旱厕 , 夏天蚊子苍蝇特别多 , 厕所没几天就满了 , 就得自己去找人抽……”蓟州区唐坨庄村村民郝毅杰回忆起当年的情形直皱眉头 , 如今他家用上了冲水厕所 , “家里变得更干净也更舒服了 。 ” 
民生小事反映城市文明的高度 
有人说 , 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 最好去看它的公厕 。 公厕怎样 , 城市文明就怎样 。  
“厕所革命”所承载的意义 , 可能比人们想象得更多 。 唐坨庄村支部书记刘畅明显感到 , 村民在参与改造的过程中 , 自己的卫生习惯、环保意识都在改变 。  
小小“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文明习惯的改变 , 同时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 这些无疑都将转化为经济效益 , 推动乡村振兴 。  
为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这张蓝图一绘到底 , 天津市制定了3年行动方案 ,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提升等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都被列为重点任务 。 一个“1+N”横向到边的规划体系建立起来 , 形成市、区、镇、村四级齐抓共管、联合行动和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 , 保证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能“上下贯通、逐级衔接、纵向到底” 。  
与此同时 , 行动方案的设计由政府、专家、群众“共同说了算” , 既保证了方案的科学性 , 又体现了民生温度 , 真正实现“人民家园人民建” 。  
在城市另一端 , 天津市静海区良王庄乡罗阁庄村将该村千亩梨园打造成文化历史休闲农业观光园 , 依据“点上做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保整洁”的思路 , 规划打造精品优质旅游线路 ,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点景成金 , 把乡村“景点”变成增收“钱袋子” , 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  
如今 , 天津市建成首批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 1802个美丽村庄镶嵌在津沽大地上 , 迸发出生机活力 , 美好家园、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胡春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