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抖音开店,电商格局会变化吗?
文章图片
图1/8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健华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
自从明州事件后 , 刘强东低调了许多 。 2019年初 , 裁员10%高管的东哥虽然少了一些兄弟 , 但扛事儿的左膀右臂却“长了起来” 。 比如 , 京东零售CEO徐雷上台后 , 京东便在下沉市场业务上取得突破 , 创下历史新低的股价也重新涨了回去 , 东哥总算可以松一口气 。
而在电商领域 , 过去对外合作不多的京东 , 也变得开放起来 。 5月14日 , 有消息称 , 京东将在抖音开设小店 , 双方年框协议京东今年需在抖音实现200亿元GMV转化 , 以店播+达人方式实现<1> 。
京东与抖音的升级合作 , 表面看来是两家公司的商业动向 , 但背后透露的 , 其实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格局变化 。
本文将聚焦解决三个问题:
1. 电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2. 三大电商的软肋是什么?
3. 电商格局的新旧交替是怎么发生的?
文章图片
图2/8
亚马逊CEO贝索斯有一个关于商业本质的论断 。 他说 , 相比未来的变化 , 他更愿意思考未来10到20年什么不会发生变化 。 从亚马逊的角度看 , 不变的是 , 人们永远想要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送货速度 。
这话同样适用在贝索斯的中国同行 。 分析电商的方法无数多 , 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多、快、好、省”四大核心要素 。 用高逼格的话说 , 这完美符合MECE分析法的不重叠不遗漏原则 , 翻译成大白话 , 就是多一个 , 少一个都不行 。
多、快、好、省四大要素直接反映当下中国电商行业格局:
多的代表是淘宝 。 所谓多 , 指的是SKU数量 。 电商出现前 , 线下实体店由于物理空间限制 , 能够出售的商品非常有限 。 2003年 , 淘宝上线后打破了这种限制 , 一个电商网站可以引进无数品牌和品类 , 并且辐射全国各地的用户和商家 , 实现商品聚合和流量垄断 。
作为国内最早最大的C2C电商平台 , 淘宝上面有无数货品 , 比如汪峰老师在中国好声音一个戴眼镜的表情火了 , 第二天淘宝马上就能出现汪峰同款眼镜贴 。 万能淘宝就是这么来的 。
文章图片
图3/8
省的代表是拼多多 。 现在大家对省钱低价最耳熟能详的电商 , 非拼多多莫属 。 其实在2003年后 , 淘宝和京东能够崛起同样因为做到了“省” , 因为电商比线下实体店少了占营收10到30%房租成本 , 可以做到对用户低价让利 。
2016年 , 两家电商开始对“省”的理解发生变化 , 天猫和京东在一二线城市走向消费升级道路 。 被舍弃的白牌商家则被拼多多承接起来 , 借助微信流量 , 拼多多用“5块钱一斤苹果包邮拼团”撬动8亿下沉市场用户 , 从此成为最“省”的电商平台 。
对于“省” , 黄峥曾说过一个触发他理解人们追求实惠的洞察:他观察到母亲喜欢购买高配iPhone、品牌电视机 , 但同时在购买肉菜食品和纸巾等日常物品时 , 仍然会非常在乎一块钱的价格 , 从中明白低价硬道理 。
好的代表是网易严选和京东 。 有好的商品 , 自然有回头客 , 所以电商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把商品做好 。 好商品的“先驱”有2010年风靡全国的凡客优品 , 到现在大家能想到的好商品代表 , 则是网易严选和京东的3C家电商品 。
然而商品的“好”是存在环境条件的 , 一线城市用户可能会认为拼多多的商品质量还缺点啥 , 但在下沉城市的用户看来 , 拼多多的商品已经比他们原来能够触达购买的商品好很多了 。
快的代表是京东 。 早在2007年 , 东哥力排众议自建物流体系 , 到2010年 , 京东物流开始发挥效果 , 在用户中打响口碑 。 2019年 , 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达到1690万平方米 , 相当于2366个国际足球场面积大小 。 京东物流的大、中小件实现国内几乎100%覆盖 , 超过90%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 。
由于自建物流 , 京东得以能够跟淘宝迅速打开差异化竞争 , 在电商赢得一席之地 。 但2013年 , 阿里创办菜鸟网络 , 把四通一达纳入旗下 , 通过电子面单、信息系统等方式 , 来提高物流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 包括顺丰也开始组建“丰网” , 承接电商快递 。 大家在“快”的道路上 , 持续比拼 。
回顾来看 , 电商企业只要能在“多快好省”四个领域占住一个 , 基本都能活得还不错 。 但这并不意味着 , 巨头们从此就可以安枕无忧:各有各的软肋 , 也都在各自明争暗抢对方的地盘 。
文章图片
图4/8
阿里京东拼多多各有软肋:
淘宝占据了“多”的优势 , 作为流量平台 , 但自身并不碰货、物流也一度成为短板 。 2013年以前 , 没有物流体系的淘宝天猫 , 经常被用户投诉物流慢、服务差、包装破损以及不能送货上门 , 到双十一就更严重 , 物流经常爆仓发不了货 。
所以 , 阿里为了补齐物流这个软肋 , 在2013年创办了菜鸟网络 , 这个问题才开始得到解决 。
2011年 , 时任淘宝商城(天猫前身)总裁张勇提高了入驻商家的门槛 , 有意把淘宝商城确立于品质定位 , 以区分淘宝原本的“多”的特点 , 把“好”这个短板也补上 。
但世事没有两全其美 , 阿里得到了“好” , 却慢慢弱化了“省” 。 2014到2015年 , 阿里做出重点扶持天猫 , 战略性放弃聚划算的决策 , 把资源集中投入到以天猫为代表的消费升级上 。 这个决定让原本在淘宝天猫的中小商家流入到拼多多手中 , 三年后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崛起 , 一度让阿里被动挨打 。
于是 , 阿里在2019年复活聚划算、推出淘宝特价版硬刚拼多多 。 “省” , 现在就成为阿里需要补的软肋 。
拼多多能够在下沉市场起家 , 最关键的是靠“省”和“多” 。 目前在拼多多上 , 已经有800多万SKU的便宜货 。 2017年上市后 , 拼多多大搞百亿补贴 , 希望从下沉市场进攻五环内 , 树立拼多多品牌形象 , 本质是想把“好”的软肋补齐 。
【|京东在抖音开店,电商格局会变化吗?】而最近成为物流行业最新搅局者的极兔 , 背后也有拼多多的因素 , 要把“快”的短板补上 。
京东 , 手上原本持有的王牌就有“快”和“好” 。 一个软肋 , 在于“多” 。 东哥以3C产品在北京中关村实体店起家 , 从2004年开始进军电商 , 四年后 , 京东扩充3C以外的日用百货品类 。
2010年 , 京东又开放第三方商家进驻平台 , 之所以这么做 , 是因为想加大对服饰鞋包、家居日用等品类的扩充 。 这类商品属于非标品 , 在整个仓储、购物过程相对分散众多 , 单靠京东自己很难做起规模 , 所以意图通过开放模式 , 达到补充“多”的目的 。
另外 , 由于京东走的是品质路线 , 平台上的商品价格自然高 , 所以京东学习亚马逊 , 推出了京东PLUS付费会员体系 , 这其中就有一系列对会员用户定期打折优惠特权 , 就是希望补齐“省”的问题 。
通过多、快、好、省 , 可以动态地理解电商龙头的变化和发展脉络 。 但在这四个要素都必须要建立在一个根本命脉:流量 。
文章图片
图5/8
一家电商企业就算把多快好省全部做好 , 如果没有流量都是白费劲儿 。 就好比多年重金投入自建物流的京东 , 不管物流速度有多快 , 没有订单就没有任何意义 。
那么 , 过去10年 , 各家的主要流量来自哪里呢?
淘宝来自于移动端的快速布局 。 阿里能够成为如今的阿里 , 是因为2014年成功ALLIN手机淘宝 , 赢得了昂贵的移动互联网船票 , 主导手淘项目的张勇 , 后续也成为了阿里的新“掌门人” 。
拼多多的流量 , 离不开微信给的九宫格和朋友圈的砍一刀 。
京东的流量 , 有一部分同样来自微信 。 先是在2014年跟腾讯达成战略协议 , 微信为京东开放了流量入口支持 , 帮助京东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 。 2019年 , 京东面临用户增长下滑困境 , 腾讯又拉了京东一把 , 给主打下沉市场的京喜提供一级入口支持 , 京东的业绩又重新复苏 。
虽然说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阶段 , 但 , 流量的江湖 , 从来不平静 。 当下最大的流量池则是:直播/短视频 。
短视频、直播对用户使用时长的抢占已经不言而喻了 。 就连批评嘎子瞎带货的潘长江老师 , 也在屏幕前卖起了酒 。 那么 , 问题是三大电商平台能坐上这波新流量快车吗?
文章图片
图6/8
淘宝目前已经交出优秀答卷了 。 2020年 , 淘宝直播为阿里创造了超过4000亿GMV 。 去年双十一 , 淘宝直播带货近200亿 , 李佳琦一个人销售额就有39个亿 。 一哥一姐的扶持 , 效果真是刚刚的 。
拼多多的直播虽然还不成熟 , 但好在下沉市场的流量还抓住手里 。 而京东的直播呢 , 其实跟淘宝直播一样 , 早在2016年就开始启动 , 但起了个大早 , 赶了个晚集 , 一直没什么水花 。 眼看竞争对手不断抓住发展机会 , 京东也急啊 。
2020年6月 , 京东零售CEO徐雷接受腾讯《Q问》节目采访 , 当时他对直播电商的评价是:直播会是各种网站的标配 , 会常态化 , 直播带货不是零售 , 更多是营销行为 , “目的是为拉新、清库存、推新品” 。 <4>
此话不假 , 直播带货不是零售 , 但不参与直播带货 , 可能没“零”可售 。 于是 , 一番思索之后 , 这一次 , 京东直接在抖音上开了店 。 正所谓 , 打不过对方 , 就加入对方 。
文章图片
图7/8
文章图片
图8/8
中国互联网的精彩之处 , 就在于变化不断 。 任何一家企业 , 都无法用一个模型、一个逻辑、一眼贯穿到底 。 而对于电商行业也是如此 。 就当大家以为格局已定的时候 , 新的玩家、新的玩法又冒了出来 。
加之如今反垄断的趋势下 , 创新的可能性更在大幅提升 。 而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 , 好的产品是根本、把握流量是王道 , 而面对变化、随之变化 , 才是能活得更久的关键 。 电商的战争 , 虽已有几次壮烈战役 , 但 , 还远未结束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ntel|Intel在Alder Lake平台演示PM1743 PCIe Gen 5 SSD,带宽达14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