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

5月20日开幕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 ,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从产业角度畅谈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
雷军表示 , 当前中国科技领域最重要的事是吸纳全球最优质的人才 , 营造创新氛围的核心是容忍失败 。 杨元庆分析 , 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塑 , 也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 历军观察到 , 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偏小、偏弱、目标单一 , 因此需要加强团结 , 形成产业聚集 , 使产业链、供应链强大起来 。

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
文章图片

5月20日 ,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 。 (马嘉璐 摄)
1
雷军:吸纳全球最优质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
文章图片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
4年前 , 我们在实验室里开始构建第一代智能工厂 。 当时提出的思路是 , 能不能在消费电子生产领域里做到完全无人生产?因为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城市里 , 未来劳动力会逐步减少 , 而且制造成本会逐步增加 。 在这样大环境里 , 我们希望用科技方式来帮助改善制造 。
去年年初 , 小米的第一代智能工厂正式落成 , 完全实现了黑灯生产 。 这个工厂里 , 除了几个别的设备以外 , 其他设备全部是自研的 , 国产化程度非常高 。 这个工厂最开始就生产小米最高端的手机 , 比如折叠屏手机 。
我个人觉得 , 吸纳全球最优质的人才是今天中国科技领域里面最重要的事情 , 同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更好地营造创新的氛围 。 创新氛围的核心其实就是包容和容忍失败 , 因为创新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别人做过没有成功的事情 , 其实这样的事情有巨大的风险 。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智能制造已经远远走在前面 , 京津冀只有协同发展、有效协同布局 , 才有机会在未来智能制造里面迎头赶上 。
2
杨元庆: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重塑

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
文章图片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刻冲击 , 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塑 。 从最近全球性芯片短缺所带来的汽车、手机等行业产能下滑 , 到最近马来西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疫情加剧所带来出口衰退 , 疫情让原来高效运转了几十年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突然掉链 。 各国都意识到了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 , 开始重新审视实体制造业的定位以及策略 。
另一方面 , 疫情也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 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的推动下 , 从居家办公、远程学习、在线游戏再到智能制造和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 各种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 , 不仅在疫情中彰显出化危为机、逆势增长的创新力量 , 而且带动了传统行业提质增效 , 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变革 。
可以说 , 这场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 , 唯有制造业强大才能助力国家穿越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周期 。
3
历军: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团结

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
文章图片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 。
业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场景上是国际领先的 , 但在基础计算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等 , 都存在短板 , 可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彻底摆脱今天这样的局面 。
从世界的视野来看 , 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偏小、偏弱、目标单一 , 到今天还很难形成巨无霸企业 。 既然小、既然弱 , 就需要把这些企业团结起来 , 形成产业聚集 , 使产业链、供应链强大起来 , 最终完全有机会走向世界巅峰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 中国的数据中心耗电量在2018年已经占到全社会耗电量的2.35% , 到2025年预计有可能会占到5% , 对能耗的需求正在非常快速地增长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数十家企业和几个研究所共同开发了用于大幅度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浸没式液体相变冷却技术 。 将计算机芯片浸泡在一种特殊液体里 , 通过相变的方式以极高的效率把沸热带走 , 这既对芯片性能有所提高 , 同时降低了30%左右的能耗 , 一年能够节省450亿度电 。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国人独创的技术 , 这个技术创新正是在多方协同下达成的 。
【疫情|大咖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要容忍失败,企业需加强团结】南都采访人员马嘉璐 发自天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