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度疫情启示录: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只要疫苗覆盖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 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 在未受到保护的人群中继续传播 。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 否则印度今天的悲剧就会在其他地方重演 。
本文作者哈里·梅农 , 盖茨基金会印度办公室主任 , 他同时还负责指导基金会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工作 。
现在看来 , 印度本轮疫情的暴发 , 早有端倪 。
毕竟 ,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 , 许多国家已呈现了类似的模式:从最开始的病例激增 , 慢慢进入平稳期和下降期 , 然后急剧反弹 。在欧洲、美洲和亚洲 , 很少有国家幸免于“第二波疫情”的冲击 。
然而 , 在情况持续好转的同时保持警惕 , 的确非常困难 。毕竟印度的新增病例数量 , 已经从去年9月的每天10万例 , 下降到今年2月初的每天不到1万例;同时多个城市的研究表明 , 许多人通过之前的接触对病毒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此外 , 全国性的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启动;而对弱势群体的生计尤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 也已经从第一波疫情造成的严重衰退中复苏……
【人物|印度疫情启示录: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所以 , 尽管有人曾对第二轮疫情发出预警 , 但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病毒的再次袭击会来得如此凶猛 。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此轮印度疫情的灾难性报道 , 其严重程度无以复加 。在最近的疫情高峰期 , 每天新增病例超过40万 , 致死人数也是惊人的 —— 每天的死亡人数最高曾超过4000人 。
医疗系统很快就不堪重负 , 大多数危重症的护理设施已超负荷运转 , 许多重症患者无法获得照顾 。医护人员不知疲倦地为尽可能多的人治疗 , 但他们面临着治疗方法和用品的短缺 , 尤其是氧气的供应 , 无论是通过管道输送到医院的氧气 , 还是氧气瓶 , 都极度匮乏 。
这些问题中 , 有些已得到缓解 , 有些还在加剧 。
文章图片
我住在印度 , 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都在这里 , 没有谁的生活能免于新冠的侵袭 。许多人 , 包括我自己 , 都生病了 , 大多数人正在遭遇失去亲人的痛苦 。
面临正在发生的悲剧 , 印度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坚韧 。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那样 , 危机会激起所有人心中的仁慈和同情 。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已经团结起来支持不那么幸运的人 , 邻居们互帮互助 。在系统面临压力的地方 , 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 。一个由政府、私营企业、宗教团体、慈善机构、印度侨民和其他领域的人组成的广泛联盟已动员起来 , 帮助那些最有需要的人 。
但这些还不够 , 太多的人正在被感染 , 太多的人得不到赖以维生的照顾 。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 而且只有更加积极的行动 , 才能保护印度的弱势群体和世界其他地区幸免于难 。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 包括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泰国等 , 都报告了新冠病例的急剧增加 , 病毒不会就此收手 。
每一例因新冠导致的死亡都在督促我们立即采取行动 , 因为每一次传播也是病毒变异并出现新毒株的机会 。印度的政府已经用基因组测序这一检测病毒变化情况的技术追踪可能在印度出现的新毒株 , 5月10日 ,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中一种变异毒株B.1.617列为“全球关注变体”(variant of concern) 。B.1.617成为继在英国、巴西和南非的发现之后又一令人担忧的变异病毒 。早期数据表明 , B.1.617及其部分子变异毒株可能更容易发生人际传播 。
这已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 但未来新的变异毒株带来的威胁恐怕更大 。如果任由病毒自由传播和变异 , 就可能出现目前的疫苗无法对付的变异病毒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在印度及其他病例不断增加的地方加强应对工作的重要原因 。
我们基金会的印度办公室正在努力补充政府和其他前线组织的工作 。作为一家私人基金会 , 我们的行动更灵活 , 能尽可能填补政府和多边组织迅速反应下也难免出现的工作真空 。尤其是我们正在利用这种灵活性加强与伙伴们的合作 , 加强在人口稠密的印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的抗疫工作 。
例如 , 我们的赠款正用于培训医务人员和获取重要的医疗资源(如个人防护设备和医用氧气) 。通过与政府的协作 , 我们正努力确保这些资源流向最有需要的社区 。我们还在支持公共信息的宣传 , 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及时而准确的信息 , 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来保护好自己、家人和社区 。
此外 , 我们正与政府讨论如何帮助印度国家基因组测序机构INSACOG扩大其在印度各地追踪变异病毒的能力 。
同时 , 我们还在通过受资助方继续支持技术转让及扩大新冠疫苗的生产和交付 。印度迄今已批准了三种疫苗的紧急使用 , 截至5月中旬已接种超过1.8亿剂疫苗 , 但印度庞大的人口需要更广的疫苗覆盖 。印度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 在今后4至6个月内扩大疫苗的可及性 , 我们也在努力做好动员工作以加速这一进程 。
当世界正聚焦印度和其邻国当下的疫情时 , 我们也应把眼光放得更远 , 采取行动防止类似危机在其他地方重现 , 这一点至关重要 。
正如印度已经证明的那样 , 氧气供应在病例激增期间很可能陷入短缺 , 为此做好氧气供应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同样 , 新病例的急剧增加可能挤兑医疗机构的救治资源 , 因此需要制定能迅速提高治疗能力的计划;为了有效追踪变异病毒的出现和传播 , 也必须提升基因组测序能力 。
最重要的就是扩大疫苗接种 , 这也是可持续性地减少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 , 而且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接种 。不幸的是 , 在全球已经接种的约15亿剂新冠疫苗中 , 超过80%用在了屈指可数的几个高收入国家 。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 否则印度今天的悲剧就会在其他地方重演 。只要疫苗覆盖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 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 在未受到保护的人群中继续传播 。
我们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 必须从印度的危机中吸取教训 。
除非每个人都得到保护 , 否则疫情就不会结束 。
推荐阅读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he|福奇:美国奥密克戎毒株疫情可能在1月底达到顶峰
- 人物|张庭林瑞阳:“教母”和“大哥”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
- IT|世卫组织:2022年或将成为新冠疫情危急阶段的终结
- Foxconn|富士康印度女工宿舍条件曝光:房间最多睡30人 月薪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