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不安全
【|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不安全】5月31日 , 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 。 国家卫健委与世卫组织共同发出“承诺戒烟 即刻行动”的号召 。 最新数据显示 , 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 , 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100万 , 控烟形势十分严峻 。
采访人员从国家卫健委获悉 , 下一步国家将围绕重点场所、重点人群 , 直面成人吸烟率高、电子烟界定及监管等焦点问题 , 坚定不移推进控烟工作 , 加速落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家庭建设 。
据新华社电
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 , 如不采取有效行动 , 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 , 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
“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 , 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
目前在我国 , 较一般商品而言 , 卷烟综合税率较高 , 但电子烟仅按普通消费品征税 , 侧面说明电子烟是否被视为烟草制品仍存在不确定性 。 加之国内监管法规和电子烟国标均有待完善 , 客观上也助长了电子烟的发展 。
青少年使用电子烟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长期影响 , 不仅会成瘾 , 还可能诱导其吸用传统烟草 。
2019年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 , 电子烟使用率为2.7% , 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个和1.5个百分点 。
一项针对9万余名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 , 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 , 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 。
实现“控源头”“减基数”还需紧抓重点人群
为迎接第34个世界无烟日 , 26日 ,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 一组数据值得引起充分重视——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 , 2018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 , 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 高于国际水平 。 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 , 如不采取有效行动 , 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 , 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
最新公布的这份报告给出了一系列“有充分科学证据”的最新研究结论:吸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喉癌等癌症发生 , 且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 , 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这些科学研究结论提醒我们必须坚定戒烟的决心 , 也指明了下一步控烟的发力方向 。
重点场所需积极落实“凡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 。 采访人员多地调研发现 , 当前商超、餐馆、楼道、公厕等依然是吸烟“重灾区” , 而马路口、地铁出入口、公园等则是“抽游烟”的“高发区” 。
“在室内场所 , 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二手烟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世卫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主任王辰特别提示 , 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哮喘、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 且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 , 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环境 , 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排风扇、空调等通风装置无法完全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 。
实现“控源头”“减基数”还需紧抓重点人群 。 2019年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发现 , 高中生吸烟率远高于初中生 , 职业学校控烟情况更不容乐观 。
专家呼吁加大“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处罚力度
电子烟 , 是一种特殊的烟草产品 , 一般由烟油和烟具组成 。 烟油主要由烟碱(尼古丁)制成 , 并通过电子烟具将尼古丁及各类添加剂雾化后供消费者吸用 。
近年来 , 电子烟以酷炫、时尚的外表吸引了众多新老“烟民” 。 而有关电子烟的界定、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助戒烟等话题一直争议不断 , 业内更是高度关注未来监管走向 。
针对焦点问题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报告2020”首次用一个章节专门陈述电子烟 , 开篇更以突出字体标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 , 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
“电子烟烟液中含有有害物质”“电子烟调味剂加热后可产生有害物质”“电子烟烟雾等具有细胞毒性”……除了报告中的这些明确提示 , 王辰还特别强调 , 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 , 其金属含量可能比可燃烟草卷烟中的多 。
采访人员调研发现 , 形似真烟的外形、标识不明的包装、多种诱人的口味 , 结合商家“无害、无毒”的鼓吹以及网上玩电子烟喷雾视频的不良引导 , “电子烟文化”在一些青年人中成为流行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梁立荣说 , 青少年使用电子烟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长期影响 , 不仅会成瘾 , 还可能诱导其吸用传统烟草 。
对此 ,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必须高度警惕电子烟成为公众的“第一口烟” 。 目前 , 我国部分城市已将电子烟纳入禁烟场所监管范围 , 杭州、南宁、深圳、秦皇岛等地还出台了条例 , 规定禁烟场所同样禁吸电子烟 。
采访人员发现 , 目前在我国 , 较一般商品而言 , 卷烟综合税率较高 , 但电子烟仅按普通消费品征税 , 侧面说明电子烟是否被视为烟草制品仍存在不确定性 。 加之国内监管法规和电子烟国标均有待完善 , 客观上助长了电子烟的发展 。
受访专家呼吁 ,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推进电子烟标准制定和问责落地 , 从法律层面禁止任何形式的电子烟广告、促销和赞助 , 提高行业门槛 , 加大“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处罚力度 , 避免不吸烟者受到不良广告信息诱惑先尝试电子烟、而后成为传统烟草制品的吸烟者 。
多重禁令之下——
电子烟商家仍在“围猎”青少年
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认为 , 使用电子烟可能更能致人抽上卷烟 , 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 。 自2018年以来 , 国家发布了多个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禁令 。 但“新华视点”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多重禁令之下 , 仍有商家变换招数“围猎”青少年 。
据新华社电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 , 青少年群体需求量的增长 , 成为电子烟行业持续增长的潜力所在 。
采访人员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走访发现 , 不少商家把电子烟伪装成时尚玩具来销售 , 淡化“烟”的属性 。 “销售量排名靠前的电子烟 , 大多是看起来漂亮 , 又比较好玩的 , 让学生一见到就喜欢拿在手中把玩的那种 , 时不时可以打开吸上一口 。 ”广州一家电子烟销售门店的负责人说 。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称 , 目前普遍认为 , “加味”是吸引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19年美国对青少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 目前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中 , 估计有72.2%的高中生和59.2%的初中生使用了调味电子烟 , 其中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最常见 。
一些未成年人向采访人员反映 , 当他们向电子烟销售客服提出“我16岁能买吗”时 , 对方回答“可以的” 。 还有学生询问电子烟能否辅助戒烟 , 也从客服那里得到了“可以的 , 你先试试”的肯定答复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电子烟” , 并未显示任何搜索结果 。 但是当把关键词换成其他相关词语时 , 颜色各异、款式不同的电子烟及电子烟配件产品便出现了 。
采访人员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如何购买电子烟时 , 一家网店客服回复称:“根据相关政策 , 线上停售电子烟相关产品 , 线上为充电盒配件 , 详情请添加微信××× 。 ”按照提示 , 采访人员添加了几家网店客服提供的微信号 , 陆续收到各类关于电子烟口味、价格、区别等的介绍 。 而店家对购买者的年龄、身份等信息却并不过问 。
不少电子烟品牌打着“安全放心”“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广告忽悠消费者 , 又通常以“戒烟神器”“传统烟草替代品”等形象出现在青少年面前 。 一个电子烟店铺打出的广告是“衍生释放物约是传统烟草的8% , 对人体可降低95%的伤害” 。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二科一位医生表示 , 部分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偏高 , 甚至高于普通香烟 。
采访人员在某电子烟品牌官网咨询获悉 , 开设一家专卖店 , 除门店租金外 , 投资需5万至15万元 , 毛利润在40%至50% 。 经营一家授权店只要符合“门店地址需要 距离幼儿园、小学、中学、少年宫等未成年人集中区域超过150米、每月进货量需在300元以上”的条件即可 。
深圳一家电子烟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经营电子烟的利润比较丰厚 , 一支实际生产成本在40元左右的电子烟 , 在市面上的售价一般在260元以上 。
谁来监管电子烟销售?
今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起草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 如果该意见通过 , 电子烟将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监管 。 “我们支持将电子烟纳入监管 , 但国家烟草专卖局本质上是在执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的企业职能 , 不适合作为电子烟的监管单位 。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说 。
值得注意的是 , 电子烟国家标准一直未能如期出台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 , 于2017年10月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电子烟》目前项目状态处于“审查”阶段 , 2017年12月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电子烟液 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则进入批准阶段 , 两者的拟实施日期分别为2019年3月和2019年1月 。 专家建议尽快推进制定电子烟相关管理条例和国家标准 , 建立相关抽检制度 , 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
推荐阅读
- IT|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正在取代德尔塔 潜伏期更短更趋常态化
- 人物|车顶维权女车主曝光庭审内容:特斯拉拿不出任何实锤证据
- 安全|针对近期异常登录 LastPass回应:暂无证据表明数据泄露
- IT|南非研究表明感染Omicron变种毒株能增强对Delta的中和免疫力
- 结果表明|奥密克戎免疫逃避添更多证据
- Apple|数据表明iPhone用户不急于从iOS 14更新至iOS 15
- 传播|优秀文化内容如何传播更广?专家:必须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
- 留学生|撰写留学生心理作业时直接证据和参考文献方式的应用介绍
- 硬件|硅片供应商GlobalWafers预计无法在2024年前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 Intel|手动屏蔽E核:模拟测试表明i5-12400有望成为中端游戏PC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