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了网络陷阱还有哪些?
_原题是: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了网络陷阱还有哪些?
如今 , 这类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诈骗案件高发:相信“充值返利”被骗、参与“兼职刷单”被骗、购买游戏皮肤被骗;卖游戏账号被骗……对此 , 民警提醒 , 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 , 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 , 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软件、App全部卸载 。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 , 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 , 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 , 不要贪图小便宜 , 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 , 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 , 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 , 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 。
6月1日 ,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 。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不满16岁不得开网络直播、未经允许手机不得带入课堂等内容写入了法条 。
学校、家长、社会公众都寄希望于新保护法能够给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带来更好的改善 。 那么 , 目前情况如何呢?5月31日22时至6月1日8时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0款热门手机游戏发现 , 有9款游戏触发了防沉迷选项 , 1款游戏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网络游戏、短视频等App均对未成年人有了特殊设置 , 但依然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将“黑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 其中游戏代充、套路返利、兼职刷单等简单骗局成为了未成年人容易上当的“陷阱” 。 由于缺少社会经验 , 不少黑产从业者通过租号、买号、伪造付款截图、发送木马等方式设局诈骗 , 甚至诱导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操作支付流程 。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测试
实名验证后 10款游戏9款合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 。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 , 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 , 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 。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相当多的规定涉及互联网方面 。 如第七十五条规定 ,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
那么 , 这一规定是否被各大网络游戏服务商遵循呢?5月31日22时至6月1日8时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使用一款已注册手机账号但尚未实名认证的华为手机下载了华为应用商店游戏榜排名前十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三国志战略版、开心消消乐、梦幻西游、原始传奇、阴阳师、率土之滨、战神遗迹、大话西游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首先在未实名认证的情况下试图登录上述游戏 , 发现所有游戏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才能登录 , 其中王者荣耀在登录之前就特别弹窗了未成年人用户每日22点到次日8点不得使用的“适龄提示” 。 不过 , 10款游戏中 , 开心消消乐可以以游客身份登录试玩 , 三国志战略版则提示称“15天内可以试玩一小时 , 且不能充值 。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身份验证提示中 , 华为手机账号系统代替游戏App本身进行了身份验证 , 在首次打开每一款游戏时 , 游戏App都会弹窗提示需要华为手机授权 , 并特别标注了授权与“是否成年”信息有关 。
此后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使用一位未满十八岁学生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完成了华为手机账号实名验证 。 并在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规定时间内以该账号登录上述10款游戏 , 发现其中9款都弹出了防沉迷提醒 , 如率土之滨弹窗提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无法登录游戏 , 下次可登录时间为6月1日08时00分 。 ”
未弹出防沉迷提醒的1款游戏为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始传奇 。 采访人员在5月31日凌晨3时以前述华为手机账号登录该App时发现进行手机授权后 , 可以直接开始游戏 , 并未触及防沉迷提醒 。
6月1日22时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再次使用前述华为手机账号登录了原始传奇 , 结果发现可正常运行 , 但登录阴阳师、率土之滨等游戏时则弹出未成年人防沉迷提示 , 无法进行游戏 。
不过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原始传奇的游戏群体定位大多并非未成年人 , 而是玩过经典网络游戏“传奇”的70后、80后男性 。
游戏诈骗陷阱
买软件解除防沉迷?小心钱没了
根据中国儿童中心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发布的《2021未成年人互联网兴趣洞察报告》 , 互联网在低龄儿童中加速渗透 , 88%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为上小学阶段及小学前 , 且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呈现低龄化趋势 。 其中 , 6至9岁未成年人中 , 小学前触网的占42.3%;而在13至16岁未成年人中 , 小学前触网的比例仅为 10.5% 。 其中上网目的为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达35% , 略低于上网课学习的36%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虽然有了足够完善的规定 , 但未成年人仍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绕过防沉迷监控 。 如采访人员以“防沉迷”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搜索时 , “防沉迷解除”等搜索内容总是居高不下 。
一名王者荣耀的“学生党”玩家就曾遇到过此类骗局 , “之前搜到过号称可以帮忙解除防沉迷的 , 我就转了30元过去 , 此后我收到了一个腾讯发来的恭喜解除防沉迷的邮件 , 以为成功了 , 后来发现这个邮箱是高仿的 , 防沉迷也没有解除 。 ”
这名玩家告诉采访人员 , 这类骗局还算金额不大的 , 围绕游戏进行的骗局多种多样 , “比如号称免费赠送皮肤 , 实际上登录账号转移微信零钱的 , 还有说100元代充300元点券的 , 这些都容易让没有经验的人上当 。 ”
6月1日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一些社交平台中以相关关键字搜索发现 , 有不少人号称能帮助“破解防沉迷” , 并售卖相关软件 , 但这些软件极有可能只是骗子的噱头 。
诸暨警方今年就曾发布案例称 , 初中生小雨在手机游戏里被“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强制下线后 , 发现QQ群里有人在推广一个可以解除防沉迷系统的软件 , 这让她兴奋不已 , 立即加了“客服”的QQ 。 通过咨询 , “客服”说只要花费80元 , 10分钟内包解除防沉迷 。 游戏心切的小雨毫不犹豫地就付款了 。
可就在小雨把游戏账号发过去后 , “客服”来消息说该账号绑定了成长守护平台 , 需要进行成年实名认证 , 提供信息需要300元 , 但他们最近在搞活动 , 这300元会如数退还 。 为了快速回到游戏中 , 小雨不疑有他 , 最终被骗子一个又一个的小剧本绕得云里雾里 , 多次转账 。 直至对方失联 , 小雨一共被骗了1488元 , 后悔不已的她立即报了警 。
诸暨警方提醒 , 诈骗分子通常在QQ群、游戏部落、游戏内部聊天频道、贴吧等地发布虚假广告 , 称自己可以帮别人解除防沉迷限制 。 一开始收取的费用并不贵 , 只要几十元 , 但当玩家付了费后 , 诈骗分子就会开始以其他理由要求玩家继续付费 。
兼职刷单陷阱
“用你爸爸的手机来刷单”
手机刷单不新鲜 , 但对未成年人来说 , 却成了一个容易的陷阱 。 为了购买游戏道具 , 有不少未成年人曾有兼职赚钱的想法 。
“我想买一个50元的游戏皮肤 , 又不好意思找妈妈要零花钱 , 看到了一个广告后我就想自己赚一点 。 ”5月29日 , 学生小杜告诉采访人员 , “我上网看了 , 很多兼职都能做 , 比如刷单、替人打字 , 不过后来我发现好多都得交押金 , 我觉得有问题就没继续下去 。 ”
有网友表示 , “在我报名参加一次兼职活动的时候 , 兼职客服要我把支付宝的花呗、芝麻信用和流水信息发给他 , 后来还要我申请支付宝备用金 , 并通过扫码的方式让我把钱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上 , 后来我才知道是骗子 。 ”
【新京报|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了网络陷阱还有哪些?】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此前在网上找到一则“兼职招募”信息 , 并以初中生身份与对方联系 。 当对方得知采访人员“还在上学 , 没有支付宝”的时候 , 立刻教采访人员如何登录父母的支付宝账号 , “用你爸爸的手机和我聊 。 ”
随后 , 对方反复要求采访人员在“爸爸的手机上”登录QQ , “你只能用爸爸的支付宝刷单” , 刷一单可以获得30元 。 采访人员表示已经登录好后 , 对方发来一个名为“刷单助手”的APK链接要求下载安装 。 但在下载后即将安装时 , 采访人员的手机弹出了病毒风险提示 。
“该APK链接很有可能包含木马 , 安装后支付宝容易发生资金泄露风险 。 ”天津网安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对于此类陌生的APK链接 , 最好不要轻易点击或下载 , 即便没有木马 , 也很有可能存在诱导性的‘钓鱼’界面让用户上当受骗 。 ”
网上和媒体曝光的兼职刷单相关的骗局不在少数 。 例如 , 广东惠州的橙橙(化名)同学 , 突然收到一个名为“某网红生日福利群”的QQ群消息 , 被刷单兼职广告吸引 。 橙橙第一单赚钱后 , 继续刷单转账 。 其后对方以二维码异常、审核需要费用、虚拟订单等托词 , 多次要求橙橙重新扫描新的二维码转账 , 导致其累计被骗19万元 。
采访人员发现 , 诱导未成年人使用父母手机支付是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的手段之一 。 如彭阳刑侦公布案例称 , 2021年5月 , 彭阳县新集乡居民小鹏(化名、13岁)在看抖音直播时 , 一个主播说可以送“和平精英”载具福利 , 小鹏便添加了对方的QQ , 接着对方说领福利需要两个手机 , 于是小鹏便将母亲的手机拿过来 。 随后对方打来视频 , 指导小鹏打开母亲微信的付款码 , 并催促小鹏要快 , 不然福利系统就会失效 。 小鹏输入了密码 , 一看母亲的手机显示“已付款1999元” , 之后小鹏要求对方退款 , 对方让小鹏再次打开付款码 , 随后又被对方骗取1999元 。 直到小鹏的母亲发现 , 才意识到被骗 , 报警 。
红包返利陷阱
发100元返你200元?骗你的
根据《2021未成年人互联网兴趣洞察报告》 , 有42%的未成年人上网的目的是为了看短视频 。 但短视频里也暗含“陷阱” , 未成年人由于社会经验较少 , 更易上当受骗 。
“不久前 , 我在刷抖音的时候 , 有人给我发私信 , 要加我QQ聊天 , 后来进了他的QQ空间 , 看到有发红包返利的活动 , 发100元返200元 , 我觉得试试也可以 , 就用存的零花钱给他发了100元 , 结果他不仅没有返我200元 , 还要我再转800元到1000元 , 可以直接返我3000元 , 我觉得这人应该是个骗子 。 ”家住天津的初中生小徐此前向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登录小徐的QQ发现 , 有名为“鬼少”的QQ用户通过某QQ群向其发送了临时会话 , 会话内容为:“玩返利嘛小姐姐?”
在采访人员回复“怎么玩”后 , “鬼少”很快发来了一张图片 , 图片显示有“返利活动 , 全部秒返” , 活动项目从付款100元返999元到付款800元返18888元不等 。
采访人员尝试询问“鬼少”如何付款 , 其表示 , 可以加微信进行转账 , 并将采访人员拉入了一个刚刚建立的微信“返利群” , 当采访人员表示为何不能直接返八百九十九元 , 或者支付10元可否返20元 , 对方表示“活动还有10分钟就结束 , 不玩就算” , 并在10分钟后解散了返利群 。
天津网安相关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此类骗局的“技术含量”较低 , 大多针对防骗意识较低的人群 , “先会以伪造的微信转账记录、零钱金额等诱惑受害者 , 再以‘活动马上结束’等话术营造紧迫感 , 当受害者开始转钱 , 则会以各种各样的话术诱骗其转更多的钱 。 ”
多地警方和媒体都报道过类似的返利陷阱 。 例如 , 福建晋江的黄同学 , 在某群里看到“10倍返利”的广告 , 引诱学生扫码支付 , 随后又称需要充值满一定金额才可返现 , 诱导学生多次付款 。 黄同学用父亲的手机扫码支付10次 , 共被骗近165000元 。
彭阳刑侦曾公布过类似的案例:2021年5月 , 彭阳县城阳乡居民小娜(化名 , 11岁)被同学拉入一个名为“进群秒领红包”的QQ群内 , 进群后管理员就发消息“定点发福利 , 要福利的私聊” , 小娜就添加了对方的QQ , 对方让小娜发77.77元的红包 , 之后会返还给小娜并多发一些 , 小娜发了红包 , 对方却说小娜是未成年人 , 支付失败 , 但小娜这边显示成功了 。 这时对方又让小娜添加“财务”的QQ号进行退款 , 添加“财务”后 , 对方发来三张二维码 , 并让小娜用其父母的手机扫码 , 向对方支付3912.37元 , 小娜向对方要回自己的钱时 , 发现对方已将她删除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罗亦丹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于本|豆瓣 App 安卓新版本 7.20.0 测试
- bleu|字节跳动火山翻译上新 38 个稀有语种,翻译能力再升级
- 苏宁|可循环包装规模化应用 苏宁易购绿色物流再上新台阶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