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1/10

《思维财经》彭宝萱
2021年5月28日 , 优刻得与咪咕2.8亿元投资海马云 , 是国内云游戏领域已知规模最大的单笔融资 。 其中优刻得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 。 由于当前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网络化的依赖程度越高 , 云计算成为数字化时代必不可少的技术 , 优刻得被寄予了高度的发展期望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2/10

但4月26日优刻得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报告 。 报告显示 , 仅上市一年的时间 , 公司就出现了净利润锐减、盈利能力低迷的消极经营状况 , 未来前景依旧成谜 。
腾讯三结义 , 合作游戏行业弯道超车
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 , 曾担任华为信息安全部经理和腾讯安全中心副总经理的季昕华 , 与同有腾讯工作背景的莫险峰和华琨作为共同创始人筹办了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刻得 , 688158.SH) , 成为国内早期投入云计算行业的原生云服务商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3/10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4/10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5/10

季昕华在谈及为何创立优刻得时称“一是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年 , 大量的创业公司出现 , 需要一个云平台帮助他们去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这是用户需求;二是创业公司需要一个第三方中立云以避免与互联网巨头产生竞争风险;三是当时云计算领域大格局未定 , 市场发展却非常好 , 我们认为仍有机会 。 ”
也许 , 正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游戏行业的条件需求 , 云计算能够改变移动游戏的技术痛点 , 优刻得才能在创立云计算业务初期便享受到了时代和行业的红利 。
最早回溯到2000年 , 那时的游戏行业是以网络游戏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 直到2009年 , 网络游戏的增速放缓 , 大众在互联网上支配给网游的时间逐步下降 , 更多时间分散给其他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
这时 , 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却异军突起 , 良好的发展势头从起步的2007年一直持续到2012年 。 与网络游戏不同的是 , 网页游戏属于无端游戏 , 只需上线就可体验 , 开发和运营成本小 , 用户数量大 。 与此同时 , 手机游戏从2012年起因3G和千元智能手机的普及 , 市场迅速扩张 , 但是日益庞大的用户使用量带给了运作平台的承载压力 。
2012年到2013年 , 正是游戏厂商陷入技术瓶颈的时期 , 优刻得抓住了这个机遇 , 进入了技术咨询的市场 , 夺取空缺的市场份额 。 从创立初期至今 , 优刻得为国内的游戏厂商提供服务 , 客户名单中包括网易游戏、紫龙游戏、莉莉丝科技等知名游戏厂商 。 其中优刻得服务的具体内容是解决游戏行业中高并发的痛点 , 公司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推出云主机 , 满足游戏厂商高性能和高频网络的需求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图6/10

靠“公有云”求发展——收入增加的背后 , 成本暴涨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7/10

2020年之前 , 优刻得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 , 与持续下降的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 。 2020年的营业收入大增 , 金额达到了24.55亿元 , 同比增长62.06% 。 据公司年报称 , 营业收入大增主要是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 上市以来 , 公司引入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头部客户 , 其中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直接占据了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33% , 因而实现了快速增长 。 也就是说 , 公司营业状况与重要客户的合作联系紧密 。
通过公司营业收入的具体组成部分看 , 优刻得的业务均属于云计算行业 , 主要分为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及其他业务 。 这些业务的成本增长幅度远大于收入的增加幅度 , 故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
据悉 , 公司盈利能力不足是因为低毛利业务收入占比的快速提升 。 然而 , 恰巧的是 , 优刻得的核心的公有云业务正好属于低毛利业务 , 提供了公司超70%的收入来源 , 毛利率却仅为5.84% 。 再者 , 公司还称 , 毛利率的下降也有产品价格下调的原因 , 并且因为服务器的升级换代增加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费用 , 致使效益的下降 。
值得注意的是 , 营业成本是优刻得财务状况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 过高的营业成本也是直接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大涨的同时净利润为负的原因之一 。 根据公成本分析表发现 , 2020年公司在公有云业务中的CDN费用值得关注 。 CDN项目通过在各地建立服务器 , 使用户能够精准高效地获取内容 。 公司去年较上期大幅增长了CDN费用的投入 , 高达8.67亿元 , 是公司投入成本最高的项目 。 对此 , 公司表明 , 因为CDN带来收入的上升从而成本的同步增加 , 变化在合理范围之中 , 但公司并未披露CDN收入的具体事项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8/10

据了解到 , 作为优刻得的主要业务 , 云平台的运营是公司绝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来源 。 其中 , 云平台业务又细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分 。 从公司设立之初的云平台运营 , 到如今覆盖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多个领域 , 优刻得逐渐为多个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
然而就当前的市场份额看 , 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同样提供了公有云服务 , 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阿里云、腾讯和华为 。 不同于这三家企业有着其他丰富的产品服务和产业线 , 优刻得目前的经营状况仅取决于云计算业务的运营 。 更具体地说 , 单一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就占据了公司70%以上的营收 。
问题就在于 , 阿里云、腾讯和华为保持在公有云市场上超过60%的市场份额并持续扩张 , 优刻得如何保持它公有云的核心业务 。 另外 , 从优刻得的公有云客户群体上看 , 主要是互联网细分行业的头部客户 , 业绩主要集中于大客户中 。 对于优刻得市场份额的问题 , 思维财经已发函问询 , 但公司方面未能给出回应 。
云计算第一股上市
在优刻得创立初期 , 除了靠与游戏行业合作发家 , 公司的发展还是靠国内外的资本支持 。 上市前 ,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中金甲子和元禾重元等资本对优刻得进行了六轮融资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9/10

最终 , 优刻得于2020年1月20日以“中国云计算第一股”身份登陆科创板 。 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在上市时称“登陆科创版 , 一是对优刻得科创属性的认可 , 成为我们面向市场时良好的背书;二是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研发投入;三是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高端人才;四是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与高校和行业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 , 为未来技术发展做储备 。 ”

投资者网|上市后三度被问询 云计算第一股如何挽救下挫的市场?
文章图片
图10/10

上市以来 , 优刻得的确利用吸收的资金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 , 但依据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 , 盈利能力的低迷和毛利率的下滑逐渐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期待值 , 在2020一年期内 , 股价由最高的125.95元降到最低35.84元 。 截止2021年5月31日 , 开盘价为39.01元 , 远低于上市之初 。
同股不同权
2020年上市后 , 优刻得是A股市场上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 。 早在2019年公司召开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中 , 公司就设置了特别表决权 。 权利的主要对象是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 , 三人手中每股的表决权是其他股东的5倍 , 因此对公司的重大决定有绝对的控制权 。 但是如果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与其他股东在公司决策和问题上产生冲突 , 极有可能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 。
根据2020年报显示 , 除了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以外 , 君联博珩、元禾优云、甲子拾号、北京光信、上海光垒、嘉兴同美为持有公司发行前5%以上股份的股东 。 这六家公司均曾表示持续看好公司业务前景 , 拟长期持有公司股票 。
颇为尴尬的是 , 在2021年3月12日 , 北京光信、上海光垒和嘉兴同美减持共同持有的5.11%股份 ,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到4.97% 。 同年的5月11日 , 持股8.86%的君联博珩通过大宗交易、询价转让的方式减持到2% 。 六家股东中的四家在近期减持股份 , 剩下的两家股东均为优刻得上市前就参与了公司的融资 。 就此 , 对于股东持股变动的问题 , 思维财经已发函问询 , 但公司方面未能给出回应 。
三度被问询
2020年11月13日 , 优刻得收到上交所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问询函 , 要求公司就长三角地区和内蒙古数据中心的项目投入情况以及经营险 , 以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出现较明显恶化的原因斤进行说明 。
2021年2月5日 , 上交所就优刻得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再次发送问询函 , 质疑19亿元投入项目中金额的具体使用情况 。
2021年5月19日 , 优刻得再次收到了2020年年度报告的问询函 , 要求说明公有云业务和各地区业务具体的收入、成本以及毛利率情况 , 公司需要披露CDN业务成本的具体构成 , 以及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原因 。
可以注意到 , 优刻得三度收到问询函 , 均基于公司盈利状况和财务风险提出质疑 , 而这儿恰巧是优刻得的“软肋”所在 。
不论是在股票市场还是经营状况上 , 优刻得似乎进入了上市以来的瓶颈期 , 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布局和规划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