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缘何推迟发射

5月29日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 此前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两次推迟发射 , 研制团队经历了艰苦的蛰伏和攻坚 。  
5月19日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 。 进入发射流程后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一切正常 , 但是在负八小时液氧加注后 , 一个产品的参数异常 , 不能满足发射的指标要求 。 原定于20日凌晨发射的任务宣布推迟 。  
谈起当晚的情形 ,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设计师王浩苏形容 , 当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痛 。  
面对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节点压力 , 身处后方的研制团队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 , 由总体设计部牵头 , 配合发射场寻找故障原因 。  
总体设计部增压输送系统研究室副主任张立强说:“针对发射场传回的数据 , 设计人员马上追溯事件链 , 对出现的所有异常参数合并同类项 , 提取8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 进行单独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复现试验 。 ” 
理论分析和验证试验同时展开 , 其中仅一个分系统就有50名人员参与其中 。 各类验证试验持续了4天 ,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 , 要尽快完成问题定位 。  
“科学严肃对待 , 不带问题上天 , 推迟是为了更好地发射 。 ”总体设计部部长张兵说 。  
5月20日 , 发射再次暂缓 , 总体设计部再次派出工作人员赴文昌发射场参与归零工作 。 这支应急保障队伍中包含了长征五号、长征八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管设计师 。 中国航天“大力协同”的传统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  
归零工作是煎熬的 。 每一天 , 研制人员都要进行更全面的数据分析 , 以求尽快定位故障原因 。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缘何推迟发射】“我们通过大量的仿真试验模拟箭上状态 , 分析故障模式 。 ”总体设计部动力总体工程组副组长胡久辉说 , “每天晚上7点 , 我们都要和发射场的同事视频连线开会 , 一起讨论分析结果 , 推动归零进展 。 ” 
5月29日 , 下一个发射窗口到来了 。  
长征七号遥三发射任务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 , 几次发射环环相扣 , 研制队伍经历了长达9天的高负荷工作 , 发射任务已经到了最后24小时的冲刺阶段 , 每个人心中的弦都绷得紧紧的 。  
发射任务迫在眉睫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它关系着空间站“天地运输走廊”能否顺利搭建 , 更关系着后续载人航天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  
“透过现象 , 把真实的问题找出来 。 ”这是张立强在这次归零工作中最大的感悟 。 中国航天绝不带疑点和隐患上天 , 必须背水一战 , “干掉”所有隐患 , 尤其在重大工程任务面前丝毫不能打折扣 。  
经过没日没夜的归零 , 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终于再次踏上征程 。 当火箭的尾焰划破寂静的夜空 , 这位史上最强“快递小哥”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  董佳莹 刘 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