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当有精确标准
儿童看病不只是挂号难 , 即便确诊后用药 , 也会难坏家长 , 同样难倒医护人员 。 媒体报道称 , 儿童用药的“剂量靠猜、分药靠掰、缺乏专用药”的局面仍然没有改观 。 由于缺少专用药 , 许多给儿童开出的药方是使用成人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 有的干脆是小儿酌减 。 这个酌减是多少 , 难倒了不少家长 。 如孩子咳嗽 , 服用治疗用的口服液 , 说明书上写着:“成人每日3次 , 每次一汤匙(15毫升) , 小儿减半 。 ”可是 , 这个小儿界定就难住了一些家长 , 如果孩子只有两岁 , 是否也减半 , 那10至15岁的孩子呢 , 是否也减半?此外 , 我国一直面临儿童药物生产厂家少、品种少、适宜剂型少的“三少”局面 , 这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隐患 。
事实上 , 大多数孩子的药物 , 包括疫苗都是在成人剂量基础上减半或酌减使用 , 这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效不佳 , 因为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 , 即便是按成人用药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用药 , 涉及药物动力学、肝脏分解等问题 , 都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 。 因为儿童的器官和组织并不成熟 , 对药物的分解和解毒功能并非能够达到成人的一半 , 而是有很大差距 。 由于这些 , 儿童生病就医用药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比成人更多 , 造成的后果也更严重 。
中国有2.77亿儿童 , 儿童药物市场容量巨大 。 多年来 , 专业人员一直在关注和提出各种方式试图解决儿童用药这个问题 , 各方面的意见也比较一致 , 归纳起来 , 就是应根据儿童、婴儿、新生儿在体质、体重和年龄等方面的不同 , 由卫生主管部门牵头 , 儿科、药学等专家共同制定规范的儿童用药安全标准及其使用细则 。
不过 , 事情的解决并不容乐观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 在176652个国产药品批文中 , 仅有3517个是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 , 不包含用于儿童但通用名中未说明是儿童用药的药品) , 占比仅为2% 。 从品种来看 , 3500多个常规药品中 , 儿童专用药只有60多种 , 占1.7% 。 因此 , 现在大部分儿童用药 , 也只能根据成人用药量减半或酌减来使用 。
【|儿童用药剂量当有精确标准】儿童专用药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儿童临床用药的科学证据 。 药物研发都需要进行人体试验 , 但是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数是成人 , 想要招募儿童难上加难 。 即便是经过严格的伦理、安全性审核 , 而且对相应病症的患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也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试验 。 这就使得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在儿童人群中得到验证 , 因此 , 儿童专用药物难以研发和生产 。 儿童专用药物既然缺少儿童志愿者参与药物试验而得出的科学证据 , 就需要加强儿童药物的临床人体试验来获得证据 ,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的方式来解决 。
真实世界研究是指在真实医疗过程中 ,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 , 开展长期评价 , 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 , 在广泛真实医疗过程中评价医疗措施(药物、手术和器械等所有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由于儿童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人数极少 , 真实世界研究就成为儿童药物和其他医疗措施的较好试验方式 , 并且成为国际和国内都认可的一种试验手段 。 2020年1月 , 国家药监局发布《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 , 明确指出利用真实世界证据是儿童药物研发的一种策略 。 通过真实世界研究 , 可以找到和发现儿童药物临床使用的科学依据 , 也能让儿童用药剂量早日告别靠猜、靠掰的尴尬局面 。 (张田勘)
推荐阅读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硬件|亚马逊智能音箱被曝怂恿儿童玩致命游戏:摸电门
- 曾珍|“童心向党 童阅邵阳”全市少年儿童主题读书展示活动
- 鲸鱼|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公布2022演出季,挖掘破局内容难题
- the|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二种COVID-19抗病毒家庭用药物
- 每日经济新闻|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港澳药械通”政策下肿瘤治疗所用药械急需引进
- IT|本田Shogo:专为在医院里的儿童们打造的一款电动车
- 临床价值|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40余种罕见病用药
- 积木|人气爆棚的儿童娱乐区 新亮相的新宠儿
- 方案|官网删除「儿童性虐待图片检测方案」,但苹果仍未放弃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