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几天国内科技界的网红 , 那非华为鸿蒙OS莫属 。
6月2日晚 , 华为召开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自2019年鸿蒙首秀亮相过去已经两年 , 科技迷们终于等来了鸿蒙全球首发正式版!
文章图片
那么 , 什么是鸿蒙OS系统?
与大家原先的印象不同 , 它不只是手机/平板操作系统 。
华为给出的官方定义是: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 即意味着鸿蒙通过分布式技术 , 将物理上相互分离的多个设备 , 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 。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则在发布会上用一句话概括鸿蒙系统:
互联网时代下 ,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不同的App , 即组装不同的软件 。鸿蒙的目的就是 , 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 , 组装不同的硬件 , 调用不同设备的能力 。
设想一下 , 你在汽车上语音通话 , 熄火下车后可以把通话转移到手机 , 走到家门口再把通话转到智能手环上 , 然后腾出手翻包拿钥匙 , 进门后又可以再次把通话转移到电视上 , 打开摄像头 , 视频连线……
在华为的构想中 , 这样的“鸿蒙场景”并不遥远 。
据央视财经6月3日最新报道 ,华为已经把最核心的基础架构部分(OpenHarmony) , 全部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各个公司可以平等地从该机构获得相关代码 , 根据自己业务的需求来做产品 。
孤独的华为鸿蒙 , 既是被动中应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及“Android断供”等一系列危机的产物 , 同时也承载了华为从移动端转向软件和生态、实现万物互联的野心 。
而它的诞生背后是一部国际化的本土企业艰难成长史 。
逆境之下 , 艰难出发
对智能设备来说 , 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
犹如PC电脑和微软操作系统之间 。 除苹果外 , 大部分商用及家用电脑都使用微软操作系统 。 你很难想象离开微软 , 一台电脑摆在面前还能做什么 。
在手机领域也如此 。 苹果的iOS系统只供应给自家手机;谷歌旗下的安卓系统则作为开源操作系统 , 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过八成 。
过去三十年 , 只有微软、苹果、谷歌三家公司的操作系统成功形成了应用生态 。
业内人士曾这样感慨 , “做操作系统的难度就像探索马里亚纳海沟一样 , 它是很深的 , 它在最底层 , 是整个信息产业体系的基础和灵魂 。 ”
鸿蒙在汉语里的意思是“开天辟地之前一团混沌的元气” , 彰显了华为开拓国产生态的决心 。 而它的英文名是HarmonyOS , 意为“和谐” 。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 , 面对操作系统领域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 ,华为要自研操作系统 , 难度确实堪比开天辟地 。
而这一想法的最初诞生时间 , 要推到9年前 。
2012年美国扩张之路受挫 , 华为萌生了自研操作系统的想法 。
经过几年的尝试 , 2016年鸿蒙系统正式启动设计 , 直至2017年 , 鸿蒙内核1.0才完成了技术认证 。
华为的忧患意识不幸得到验证 。
2019年 , 华为被动遭遇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 。
最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可能失去安卓系统的使用权 。 事实上 , 在同年5月 , 谷歌就已暂停与华为手机的业务合作 , 华为只可以通过开放源代码项目继续使用安卓系统 , 对其海外市场冲击不小 。
一方面封锁芯片的成品供应链 , 这倒逼了海思芯片设计的全面替代;另一方面封杀操作系统使用权限 。
双重霸权下 , 华为唯有自救 。
“我们愿意继续使用谷歌和微软 , 但没有办法 。 ”一位华为高管表示 。
2019年8月9日 , 华为官方正式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 , 并宣布“鸿蒙操作系统”将开源 。
2019年底 , 华为CEO任正非接受外媒采访 , 当采访人员问及如果谷歌没有获得与华为合作的许可证怎么办时 , 他答道:“我们有一个非常宏大的PlanB(B计划) 。 ”任正非表示 , 华为有决心而且有能力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 但需要花费些时间 。
2020年9月10日 , 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2.0版本 , 即HarmonyOS2.0 , 并面向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 。 余承东表示 , 2020年12月份将面向开发者提供鸿蒙2.0的beta版本 。
2020年12月16日 , 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2.0手机开发者Beta版本 。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 , 2020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搭载鸿蒙OS , 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40+主流品牌1亿台以上设备 。
如今的鸿蒙不是权宜之计 , 而是华为对物联网的观察和忧患意识带来的提前布局之彰显 。
时间进入2021年 , 4月一系列发布准备动作密集呈现 , 应用开发在线体验网站也在此时上线 。 5月开始了第二轮公测 。
6月2日迎来产品发布会后 , 华为鸿蒙预计在今年10月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 。
在发布会上 , 余承东再次强调华为“1+8+N”战略 , 重点提及鸿蒙OS在整个战略中承担着纽带作用 , 串联起人和全部的设备 。
而就在鸿蒙系统发布的前一天 , 谷歌在其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Android12适配名单 , 这份名单中正式剔除了华为的名字 , 中国的其它手机生产企业都赫然在列 。
操作系统之争是一场硬仗 , 拼的是生态
前文曾提及 , 全球成功拥有基于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的科技公司一共有三家:微软、苹果、谷歌 , 这三家也是全球科技企业市值最高前三 。
方正证券分析师将数字商业模式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底层——提供操作系统 , 代表公司是微软、苹果、谷歌;第二层提供中间平台 , 代表公司是亚马逊、阿里、腾讯、甲骨文等;第三层提供应用创新 。
此前 , 华为更多位于第三层 , 而鸿蒙系统的发布则意味着华为即将直接跨入最底层 , 有望跻身生态巨头的战场 。
事实上 , 中国人想做操作系统已经很久了 , PC端的国产替代尝试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
由于考虑到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底层芯片和基础软件是技术命门 , 早在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重大专项 。
目前国内在通用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 , 芯片中龙芯、飞腾等已经将与美国的差距缩小至5年左右 , 并实现初步量产和商业化 。 现在即使海外断供问题也不会很大 。
但看起来更容易的基础软件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
市面上 , 无论是Wintel体系、Apple体系、Android体系 , 均建立了基于固定CPU+OS组合计算平台的统一技术体系和配套商业模式 , 操作系统、整机厂商、软件厂商、应用服务商及用户之间需要全方位配合 , 才可以打造出一套生态 。
文章图片
在PC端 , 国产操作系统包括红旗、麒麟等 , 差的失败了 , 好的至今也仅能实现在官方核心领域的替代 。 进入市场化的民用领域困难重重 , 最大原因就是生态不足以支撑 。
操作系统之所以是最底层的能力 , 不仅在于做系统和硬件融合之间本身的技术有困难 , 而且在于行业的马太效应过于显著 。
例如 , 市面上的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是微软家的Windows , 因此应用软件的开发者为了赚到钱、有饭吃 , 自然也都基于Windows去开发应用软件;而应用多了 , 操作方便 , 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够满足需求 , 自然用户更多;用户多了之后硬件厂商会发现这个系统及生态受欢迎、成本低、销量好 , 自然愿意去搭载 。
因此 , 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 是各方都受益的过程 , 是马太效应使得份额逐步向头部聚拢的过程 。
反过来 , 如果只是有一个操作系统 , 但是愿意搭载的厂商不多、对软件开发者不够友好 , 最后生态匮乏导致用户使用感受不好 , 于是各方都赚不到钱 , 留不住用户也留不住合作伙伴 。
除了国家在PC端曾经做过的专项外 , 阿里也曾经面向手机及智能设备开发过一个名为YunOS的操作系统 , 基于Linux平台 。 但由于只靠补贴 , 缺少生态循环带来的造血功能 , 这个系统最终失败了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当你想在搭载YunOS的手机上使用大众点评(或其他任何一款软件)时 , 却发现软件的开发者并没有开发配套YunOS的版本 , 这时你可能只想换手机 。
而这次 , 华为推出的鸿蒙OS , 则直接跨越设备之间的界限 , 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及众多IoT终端 , 指向“万物互联”的星辰大海 。
鸿蒙要做安卓做不到的事 ,弯道超车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作为应用生态的控制者 , 世界级操作系统无一例外都建立完成了统一的技术体系(从软件开发包到软件应用服务)和配套的商业模式 , 这也是鸿蒙系统必须要建立完成的 。 因此华为也打造了自己的一套技术体系 。
文章图片
由于前文所提到的马太效应及行业的高壁垒特性 , 要想对头部厂商实现颠覆 , 找到新赛道是绝佳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
在硬件领域 , 当初的苹果能够颠覆诺基亚 , 有赖于智能手机对非智能手机的取代;
在操作系统领域 , 安卓操作系统能够颠覆微软 , 也有赖于移动端设备的兴起 。
对于鸿蒙来说也是一样 , 只有当它可以做安卓做不到的事 , 且这件事的天花板足够高 , 那么它的超车机会才会出现 。
因此 , 此番华为鸿蒙OS越过手机 , 目标直接指向“万物互联”这个IoT赛道 , 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明智的举措 。 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 。
在智能手机增速逐渐萎靡的情况下 , 2010-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 , 复合增长率达20.9% , 2018年 , 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约为91亿个 。 预测2022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设备将达到164亿个 , 2025年将达252亿个 。 2019年我国物联网连接规模为31亿 , 预计2022年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到70亿个 , 2025年将达到120亿 。
文章图片
面向物联网设计的鸿蒙OS与iOS和安卓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 ,它采用微内核设计 , 区别于传统的宏内核 。 相当于“元程序” , 就是将所有智能工具放到一个池子里 , 随时根据需求调取不同的部分使用 , 硬件开发商可以根据自身硬件的算力需求来选择要使用哪些代码 。
文章图片
因此 , 虽然都基于Linux内核 , 但是从技术和设计理念角度来看鸿蒙OS和安卓之间有本质区别 。
微内核之外 , “分布式”是鸿蒙系统设计的最大初衷 , 帮助鸿蒙跨越了单体硬件的边界 , 多硬件互联互通形成同一操作系统下的“超级终端” 。 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三大系统基本能力 , 可以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发现与连接 , 跨设备软硬件能力整合、并提升传输效率 。
这一点可以和普通的投屏功能做类比 。
举个例子 , 如果用手机跟家人视频通话 , 触屏传到显示器上 , 就会形成投屏 。 但你还需要举着手机 , 因为摄像头和麦克风这样的硬件还是要拿手机——系统在手机上 。
如果换成鸿蒙 , 就可以直接调用显示器上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系统是通用的 。
文章图片
使用上 , 与安卓对比 , HarmonyOS虽然兼容Android应用 , 但是无法使用GMS Core服务 。
据华为公布的数据 , 目前与鸿蒙OS展开合作的应用服务伙伴已经超过300个 , 硬件合作商超过1000家 , 开发者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 。
不过形成对比的是 , 现在全球范围内安卓系统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 , 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 , 华为还远远落后 。
巧合的是 , 华为发布手机版鸿蒙前一周 , 谷歌发布了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 。 这款操作系统 , 被定位为谷歌在物联网时代的安卓 。 它和鸿蒙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
星辰大海能否到来?
1、16%的生死线
生态发展到什么程度 , 鸿蒙OS能算存活下来了?
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曾表示: 华为内部今年为鸿蒙设下的生死线 , 是16%的市场占有率 。
16%这个数据是有依据的 , 在新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 , 行业第二的iOS的市占率一直保持在18.7%以上;在平板操作系统上行业第二安卓在2013年年的发展早期市占率刚好在16.57% , 此后逐步上升;只有PC操作系统略微不同 , 在2019Q4时行业第二的Mac OS市占率才刚刚提高到16.36% 。
文章图片
按此计算 , 杨海松表示今年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必须超过三亿台 , 其中华为自有设备两亿台 , 合作伙伴设备一亿台 。
目前 , 根据IDC数据测算目前全球华为在网智能手机数约为6.6亿台 , 其中国内4.57亿台 , 靠华为自身存量完成2亿台不算困难 。
但合作伙伴的1亿台却不容易实现 。
在华为的规划中 , “1+8+N"是一个重要看点 , 1个手机、8个智能设备以及N个家居设备 。
其中 , 手机虽然不是唯一 , 但也是必须 。 随身设备中 , 手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
文章图片
但目前 , 与鸿蒙确定合作的却大多是智能家居厂商 , 如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 。
2、物联网系统和手机之间的抉择
根据公开数据 , 在中国大陆市场 , 2021年Q1手机厂商出货量排名依次是vivo、OPPO、华为和小米 。
也就是说 , 真正决定鸿蒙成功与否的 , 是装机量上千万台的小米、OPPO、vivo 。
但在手机厂商中 , 只有魅族官方表态:“你好 , 鸿蒙” , 成为第一家公开宣布要接入鸿蒙系统的手机厂商 , 但并未包含旗下的手机产品 , 只有魅族的智能家居系列产品支持 。
而紧随其后 , 荣耀的高管也通过媒体表态说 , 不会直接拒绝华为鸿蒙系统抛出的橄榄枝 。 虽然委婉 , 但也并未直接表示支持 。
这一局面背后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一是华为手机和其他手机厂商的硬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其他的手机厂商来说 , 华为既是选手、又是裁判 , 很难接受这样的合作 。
苹果虽然软硬件一手抓 , 但它的操作系统并不提供给其他厂商 。
谷歌做开源操作系统 , 但放弃了手机 。
二是作为新生的系统 , 目前缺少软件开发者 , 虽然代码已经公开 , 但从目前的开发者数量来看 , 远远无法与安卓相提并论 。 国内手机硬件厂商可能很难放弃已经成熟清晰的商业模式 , 去陪鸿蒙OS跑这一段艰难的路途 。
那么 , 有没有什么可能的解法呢?
第一 , 曲线救国 。 1+8+N , 可以先打开8和N的IoT市场 , 让用户习惯鸿蒙OS的存在 , 慢慢培育 , 以后再逐步打开手机市场这个1 , 带动其他厂商进场 。
第二 , 放弃自己生产手机 。 不做手机的生产者 , 只做底层生态商 , 规避竞争关系 。
当然 , 也不排除会天降奇兵——获得政策层面的力量推动鸿蒙的生态建设 。 毕竟鸿蒙OS现在肩负建设国产生态的神圣使命 。
上个月底 , 华为一份内部的备忘录显示 , 由于受到外部限制 , 任正非认为华为很难在短期内生产先进硬件 , 而在软件领域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因此呼吁公司团队专注于构建软件生态系统 。
既然要走开源道路 , 势必要有所取舍 。
星辰大海并非遥不可及 , 但华为要面对的道路仍然艰辛 。
关注“财情五处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内容
【华为|16%:鸿蒙的关键一役】读后请“五连”
推荐阅读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市场|摩托罗拉新机g71发布,主打强续航,起售价1699元
- 安全|复旦教授发现400多个Android漏洞 谷“鸽”16个月后才修复
- 预售|5599 元起,联想小新 Pro 16 锐龙独显版开启预售:2.5K 高刷屏
- 华为|Insights直播回顾手语服务,助力沟通无障碍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