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像超市》展期从5月29日至8月1日
[ 2019年 , Youtube上每分钟上传的视频超过500个小时 , 每天是72万小时 , 超过80年 。]
每天 , 你有多少时间在刷手机看电脑?每天 , 你会在网站上传播或是浏览多少图片?
在北京红砖美术馆5月28日开幕的“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 你会得到一个具象的答案——令人窒息的图像铺天盖地充斥视线 。 从脚底到头顶 , 直至天花板 , 密密麻麻的图片堆叠出一个无法喘息的空间 , 站近了 , 仔细看 , 里面有艺术家的家庭照片、广告横幅 , 以及他看过的各种屏幕截图、访问过的网站信息等 。
这是美国艺术家伊万·罗斯的作品 。 从二女儿出生以来 , 三年时间里 , 艺术家浏览过的所有图像 , 一次性累积为这件名叫《自你出生》的庞大作品 。
这些海量图像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所见 , 也是互联网时代每个普通人日常能见到的图片数量 。
“社交网络每小时传播的图片超过1亿张 , 每天超过30亿张 。 ”该展主策展人、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和人文科学教授彼得·桑迪说 , 数字图片正以连续且超高速率的方式传播 , “2019年 , Youtube上每分钟上传的视频超过500个小时 , 每天是72万小时 , 超过80年 。 相当于每天我们产生的图像 , 超过了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 。 ”
桑迪认为 , 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图像流动”的时代 , 一个图像生产过剩的时代 。 尤其在疫情蔓延的这一年 , 图像的大肆泛滥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
千万“点赞”背后的双手
红砖美术馆入口处的下沉广场 , 一辆闪亮的镀金购物车在转台上不停旋转 。 上方一块与互联网相连的巨型显示屏上 , 计算机ASCII码组成一只手 , 实时对应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变化 。
【传播|全球每天传播30亿张图片 带动经济也暗藏危机】购物车是消费社会最显著的标志 , 瑞士艺术家西尔维·弗勒里用颇具讽刺的手法 , 让普通的购物车享受了艺术品般的尊贵待遇 。
与此相呼应的 , 是德国摄影师安德烈斯·古斯基的巨幅摄影作品《万德城》 。 作为欧洲头号电子产品零售商 , 万德城在镜头里呈现出一种工厂式的标准化 , 五彩斑斓的熨斗、咖啡机、吸尘器摆放得整整齐齐 , 堆积出丰富而眩晕的视觉感受 。
展览中 , 包括“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和正处于风口浪尖的NFT艺术家凯文·艾博施在内 , 39位/组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通过摄影、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 , 展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图像世界 。
“图像超市”所要呈现的 , 既是当下最热点的话题 , 也是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 。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巨头、消费主义盛行、图片泛滥、个人信息保护、“微工作”和数字劳工、加密货币 , 这些热门话题以“库存、原材料、劳作、价值、交换”五个角度 , 重新审视图像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
“这次展览呈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画面 , 尤其是马丁·勒·舍瓦利耶创作的名为《点击工人》的视频 , 令人震惊 。 ”桑迪说 , 这段视频解释了人们最熟悉的“点赞”“订阅”背后 , 发生了什么 。
在《点击工人》中 , 来自波兰、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妇女受雇于Liker、Taguer等公司 , 日以继夜地删除、查禁不需要的图片 , 获取低廉报酬 。 她们每天面对电脑屏幕 , 看到色情或违禁图片就迅速打标签 , 或者听从掌控者的指令 , 为某一条社交网络上的信息点出成千上万的“赞” 。 人们熟悉的千万点赞背后 , 很可能就出自一双双这样的手 。
在玛丽–若泽·孟赞的著作《图像会杀人吗?》中 , 作者将图像与毒品相比较 , 描述了图像的依赖机制 , “消费者被消耗殆尽 , 成为图像的奴隶” 。
“毫无疑问 , 图像经济会引起一定的‘奴化’ 。 ”桑迪认为 , 当我们讨论当代人的网络依赖症时 , 更应该关注这些日复一日参与影响信息传播工作的工人 。
泛滥的图像 , 艺术家的反思
为什么叫“图像超市”?桑迪解释 , 这个主题来源于他2017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 。
身为哲学家 , 桑迪面对空前泛滥的图像 , 一直在思考这些图像背后 , 其存储、流通速度、构成材料和价值波动是怎样的 , 图像如何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在这种思考下 , 图像经济概念被明确提出 。
他将海量的图像比喻为人们最熟悉的超市 , 图像的传输、存储、管理、价值 , 以及一系列因图像而发生的工作、产生的交流等 , 都可以通过“图像超市”来呈现 。
人们一边传播图像 , 同时也透露了身份信息 。 他认为 , 正因如此 , 图像经济问题成了政治问题 。 比如Facebook泄露用户的信息给数据公司 , 妨碍美国大选进程的事件 , 就是图像传播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
尽管展览具备严谨的学术性 , 甚至很难懂 , 但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自己正置身图像的洪流中 , 也能体会每一位艺术家对时代的反思 。
展览中 , 美国摄影师特雷弗·帕格伦在北太平洋海底拍摄的《被美国国安局监听的海底线缆》告诉人们 , 互联网线路依然沿用着1902年就投入使用的皇家通信线路 。 世界上大约有380条海底电缆 , 跨度超过120万公里 , 但人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 这些传输计算机数据的海底电缆 , 支撑着每一幅图像的传输 , 同时也涉及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
“如果我们认为图像经济的关键是图像的传播速率 , 那么艺术就能让其放慢脚步 , 或者让人意识到这种速率 , 而意识到正是抵抗的第一步 。 ”桑迪说 , 他无意对此进行指责 , 而是希望人们看到图像背后被遗忘的活动和故事 , 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相信 , 对于每天沉浸在海量图像里的个人而言 , 将会在这场展览后 , “重新思考我们与图像的关系” 。
推荐阅读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