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充电桩蕴含城市治理“大智慧”

这两天 , 一张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街道电动车充电地图在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的居民之间传递 。 居民顾琼英把这张地图的原图保存在手机里 , 外出骑电动车遇到临时下雨的情况时 , 她可以把电动车撂在室外充电 , 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  
联通建设智能充电车库38处、2505个充电口;物业自建充电车库31处、1535个充电口;新增充电桩点位25处、1716个充电口……这张充电地图上明确标注芷江西路街道辖区内的5944个充电口所在位置 。 所有充电口价格统一 , 1元可以充电4个小时 。  
而就在一年多前 , 这里的居民和商户老板还因为电动车没地方充电的问题 , 与基层政府闹过矛盾 。 “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 , 往往被老百姓怼回来 。 ”芷江西路街道信访工作人员沙建华对此记忆犹新 。 那段时间 , 上海乃至全国出现了多起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导致漏电起火、发生人员伤亡的案例 , 街道出于公众安全的考虑 , 派出所有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劝说禁止电动车进楼栋 。  
芷江西路街道辖区面积广 , 又位于上海中心城区 , 老旧小区多 , 据街道初步统计 , 电动车保有量为1.5万多辆 。 但由于小区老旧等历史原因 , 很多居民“确实没地方充电” 。 “一上门 , 十有八九会被老百姓怼回来:不在楼道里充电 , 你叫我去哪里充电?”沙建华说 。  
街道城市运行中心主任黄海生还记得当时自己在虬江路复元坊小区里上门劝说时的情形 。 非机动车棚里 , 负责管理车棚的工作人员在里头生火做饭;小区一楼的公共花园里 , 随处可见楼上居民从家里拉出来的“飞线” , 耷拉在花园里给电动车充电;辖区内的商户 , 从商店里一路串联好几个接线板 , 把电源接到沿街路边 , 给房产中介、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充电 。 最夸张的一户居民 , 从5楼接了好几个接线板 , 一路把电源拉到了1楼小花园 。  
即便安全隐患这么多 , 街道工作人员上门劝说仍然充满“无力感” 。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安全 , 可是如果不这样弄 , 居民和商户确实没法充电 。 ”沙建华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其实早在2018年时就对辖区内10多个老旧小区电动车充电问题进行了调研 , 并以人民建议的形式向上级反映问题 。  
当时 , 上海正在进行“美丽家园”建设 , 这条人民建议被上海市信访办转到了市房管局 。 最终 , 由市房管局牵头 , 结合“美丽家园”建设项目 , 把小区非机动车棚改造升级纳入整体改造中 , 并提出了全市性的指导意见 。  
原先 , 老旧小区的车棚都是彩钢板结构 , 一不透气、二不透光 , 车棚建造影响周围居民家庭的采光;改造后 , 车棚采用膜结构 , 框架上搭一层膜 , 下雨时声音轻、采光也很好 。 经改造 , 车棚还引入了联通公司的智慧充电桩 , 24小时无人看守 , 摄像头全程监控 , 配置消防烟雾感应和灭火器 , 电充满了自动断电保护 。  
充电桩和车棚建好后 , 居民代表大会上又对车棚如何管理有了新的想法——电动车多、充电桩少 , 谁能优先停车?24小时无人管理 , 万一出现故障 , 谁来负责维修和处理? 
黄海生告诉采访人员 , 经过多次居民代表讨论 , 复元坊小区作为首个试点的小区拿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 优先停车方面 , 房产证、居住证、电动车证三证合一的居民可以优先停车;管理方面 , 一经报修 , 物业两分钟到现场、街道10分钟到现场提供协助 。  
此后 , 沙建华又在复元坊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改造非机动车库 , 破解“乱停放”问题的建议》 。 静安区信访办获此建议后 , 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走访工作对建议内容进行了完善 , 此条人民建议被评为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 。 目前 , 非机动车棚改建和充电桩建设工作正在上海全市推进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小小的充电桩问题体现了上海基层政府城市治理的“大智慧” 。 除了关注到小区居民的充电问题 , 基层政府还想尽办法 ,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 通过社会化手段 , 帮助沿街商铺的房产中介、外卖小哥解决充电问题 。  
“房产中介一天带看房好几次 , 充满电来 , 没电回家;外卖小哥一天至少充电两三次 , 车还要一直使用 , 怎么办?”黄海生说 , 居民小区的改建有政府经费、有企业资助 , 但沿街商铺增设充电桩的问题 , 最终是由安装充电桩的社会企业掏钱解决的 , “企业要增加用户量 , 商铺也想商业用电方面能有补贴 , 我们就积极牵线搭桥 。 ” 
房产中介顾超介绍 , 公司与充电桩企业签订了协议 , 充电的电源从商铺里的商业用电拉出 , 中介员工按照4小时1元的费用自行付费充电 , 而充电桩企业则负责补贴商铺里的商业用电费用 , “街道帮忙 , 双方都得实惠 , 这下不怕下雨天充电了 。 ”而针对外卖小哥的问题 , 街道引入了充电柜 , 小哥只需准备一块备用电池 , 把没电的电池放入充电柜中充电即可 。  
芷江西路街道的电动车充电问题 , 从2018年至今 , 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 从最初的一个充电接口都没有 , 到后来部分物业公司自建2000多个接口 , 再到后来整体改造增加至4000多个接口 , 到现在引入社会企业增加至近6000个接口 , 每一步改善 , 都凝聚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的诚心 。  
“最终目标是 , 实现整个街道每两部电动车就能有一个充电接口供给 , 彻底解决电池使用安全问题 。 ”黄海生说 。  
【|上海:小充电桩蕴含城市治理“大智慧”】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烨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