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研究重建长江源区古气候变化记录

(采访人员韩扬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研究员朱立平等人 ,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区赤布张错湖泊岩芯沉积物的多指标数据 , 重建了长江源区过去近1.3万年古气候变化记录 。 该区域经历了从冷干到暖湿再到凉干的过程 , 目前呈现暖湿化趋势 。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 。
科研人员对取自赤布张错湖泊的岩芯进行粒度与元素等多指标分析 , 评估了南亚季风与中纬度西风之间过渡带自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环流效应 。 结果显示 , 长江源区晚冰期末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分为4个阶段:距今1.27万年至1.06万年的晚冰期相对寒冷;距今1.06万年至6600年的早全新世比较暖湿;距今6600年至1900年的中晚全新世温凉偏冷和干燥;最近2000年 , 气候出现变暖变湿的趋势 , 又以最近500年最为显著 。
朱立平表示 , 长江源区过去1万多年的有效湿度 , 整体遵循南亚季风区的变化模式 , 即早全新世有效湿度最大 , 中全新世逐渐降低 , 晚全新世较湿度低 , 变得干燥 。
【青藏高原|研究重建长江源区古气候变化记录】此外 , 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控制 , 季风环流驱动了青藏高原中部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 早全新世气候暖湿 , 湖泊水位升高 。 但到了中全新世 , 受8月太阳辐射影响 , 该区域蒸发增强 , 碳酸盐沉积增加 , 气候逐渐变得干燥 , 湖泊水位下降 。 在中晚全新世 , 随着南亚季风明显减弱 , 气候变冷变干燥 , 但受西风效应(如降雪)和冰川融水影响 , 湖泊维持在中等水位 。
目前 , 该区域气候水文条件处于温和偏湿的状态 , 可能接近早全新世的晚期 。 与其他区域记录相比 , 该区域具有与季风和西风带不完全同步演化的过渡特征 。
该研究为评估长江源区水资源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
[责任编辑: 武玥彤 ]

    推荐阅读